分享

唐百家诗选 作者:王安石

 新用户4541Ay47 2023-10-25 发布于上海

又名《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诗总集。宋王安石编。二十卷。录唐一百零四 家诗一千二百余首,按时代先后编次。前有王 氏自序云:“余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 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诿余择其精者,次道因 名曰《百家诗选》。”所录以中晚唐人居多。其选 王建九十二首、皇甫冉八十五首、岑参八十一 首、高適七十一首、韩偓五十九首,而李白、杜 甫、王维、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韩愈、柳宗 元、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诸大家、名家皆 不在录,名篇也多有脱漏,故后人有谓其“去取 大谬”(清王士禛《渔洋诗话》)、“杂出不伦”(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则 以为王氏选诗所据底本,多系唐代举子行卷之 作,其脍炙人口者或不见收。宋严羽《沧浪诗 话》更指出其书前面部分取自《河岳英灵集》和 《中兴间气集》,读之尽佳,大历以后取去方不 惬人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认为“此书不合 人意,在应有不尽有;至其所取,亦未为冗滥”, 可谓持平之论。有宋刻残本存世,另清康熙四 十三年(1704)宋荦、丘迥刻本,《四库全书》曾 予著录,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亦加刊行。

章节列表

提要

原序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唐百家诗选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旧本题宋王安石编其去取絶不可解自宋以来疑之者不一曲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为安石惟晁公武读书志云唐百家诗选二十卷皇朝宋敏求次道编次道为三司判官尝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诗选择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为一编王介甫观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题云欲观唐诗者观此足矣世遂以为介甫所纂其说与诸家特异按读书志作於南宋之初去安石未远又晁氏自元佑以来旧家文献绪论相承其言当必有自邵博闻见後录引晁说之之言谓王荆公与宋次道同为羣牧司判官次道家多唐人诗集荆公尽即其本择善者籖帖其上令吏抄之吏厌书字多辄移所取长诗籖置所不取小诗上荆公性忽略不复更视今世所谓唐百家诗选曰荆公定者乃羣牧司吏人定也其说与公武又异然说之果有是说不应公武反不知考周煇清波杂志亦有是说与博所记相合煇之曾祖与安石为中表故煇持论多左袒安石当由安石之党以此书不惬於公论造为是说以解之托其言於说之博不考而载之耳此本为宋乾道中倪仲传所刋前有仲传序其书世久不传

国朝康熙中商邱宋荦始购残本八卷刻之既又得其全本续刻以行而二十卷之数复完当时有疑其伪者阎若璩历引高棅唐诗品彚所称以明皇早度蒲关诗为开卷第一陈振孙书录解题所称非惟不及李杜韩三家即王维韦应物元白刘柳孟郊张籍皆不及以证其真又残本佚去安石原序若璩以临川集所载补之其文具载若璩潜邱劄记中惟今本所録共一千二百六十二首较晁氏所记多十六首若璩未及置论或传写读书志者误以六十二为四十六欤至王昌龄出塞诗诸本皆作若使龙城飞将在此本作卢城飞将若璩引唐平州治卢龙县以证之然诗人误用往往而然不必曲为之讳唐三百年更无一人称卢龙为卢城者何独昌龄杜撰地名此其过尊宋本之失有不可为典要者矣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原序

唐百家诗选原序

音有妙而难赏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无惑乎唐百家诗选之沦没於世也予自弱冠肄业於香溪先生门尝得是诗於先生家藏之秘窃爱其拔唐诗之尤清古典丽正而不冶凡以诗鸣於唐有惊人语者悉罗於选中於是心惟口诵几欲裂去夏课而学焉先生知之一日索而钥诸笥越至於今不复过目者有年矣顷有亲戚游宦南昌因得之於临川以归首以出示发卷数过不啻如获遗珠之喜惜其道远难致且字画漫灭近世士大夫嗜此诗者往往不能无恨故镂板以新其传庶几丞相荆国公铨择之意有所授於後人也雅德君子傥於三冬余暇玩索唐世作者用心则发而为篇章殆见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矣乾道已丑四月望日倪仲传序

原序

唐百家诗选原序

余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诿余择其精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诗选废日力於此良可悔也虽然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