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医舌诊

 心爱如初 2023-10-25 发布于广东

一、概说

舌诊是诊断学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

中医对舌诊的研究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一书里,就有关于“心开窍于舌”“心主血”“脾脉系舌本”“肾脉挟舌本”等理论。到了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就有专门讲舌诊的专书,如杜清碧所编的《敖氏伤寒金镜录》。到了明代薛立斋在该书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把它编入薛氏丛书中。清代更有发展,舌诊的专著有了张登的《伤寒舌鉴》《舌鉴辨证》,提出了不少新的舌诊内容。其他的如《医源》《医碥》《医门棒喝》《伤寒指掌》《通俗伤寒论》等,虽非舌诊专书,也都对舌诊作了深刻的研究,各有心得和发挥。尤其是叶桂《温热论》中的验舌辨证,成为温热病诊断上的重要内容。近代名医,曹炳章又广集前人舌诊资料,编成《辨舌指南》一书,更丰富了舌诊内容。从上面这些情况看来,舌诊由简而繁逐渐发展,是历代医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整理提高的结果。继承发扬中医学,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医务人员的神圣责任。舌诊的整理亦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天所讲的中医对舌诊的知识是我的一点肤浅看法,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把广大中医同道中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引发出来加以总结,使舌诊内容更进一步发扬光大。有不当之处,请同道斧正。

二、舌诊内容

中医舌诊,主要是分别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

观察舌苔:一察苔质的厚、薄、干、滑、腻、黏。二察苔色的白、黄、灰、黑等不同颜色的变化。然后根据苔质、苔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病邪在表还是在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正常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像毫毛一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但因用食舌体运动等,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表面是润泽的,这些都是健康人的舌苔表现。舌苔如果生长过多,而脱落很少,舌苔变得厚起来,就是病态。如舌面上像涂了一层米糊,原来一丝一丝的结构看不清,在放大镜下观察,这种舌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和分枝增多,空隙中藏着一些黏液和食物残渣,也有一些上皮细胞的碎片,白细胞和细菌,中医称这种舌苔为腻苔。表示病人有痰湿和食滞,多见于老年性慢支炎,以及胃肠炎,风湿病和妇女白带增多等的疾病,都会出现这种腻苔。治疗上根据情况多用除湿的药物来治疗。又如: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舌面上有些地方有苔,有些地方没有苔,这两种舌苔交界的地方很不规律,有些像地图。多见于阴虚的孩童和有蛔虫的患者。有的人舌苔长得少脱得多,舌苔过薄,甚至舌面光滑无苔,中医中这种现象往往提示伤阴。多见于患有慢性病,如肺痨、瘿气(甲亢),晚期肝炎、肾炎的患者,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对这类患者,常用养阴药进行治疗。

察苔色:临床上除了看舌苔的厚薄外,还要看苔色。如舌苔变黄,提示患者有热,在发高热的患者中常见。患者舌苔发黑,而且干焦多裂,属病情危重,内热重而津液耗损,就急需用增液养阴清热药治疗。如果患者舌苔发黑而滑润,往往提示患者有严重的内脏寒湿或者肾亏的病证,应当用热药温化或温补治疗。

观察舌苔可判断疾病的进退,如人患了外感疾病,舌苔颜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常表示疾病在发展,病情在加重;如舌苔颜色由黑变黄,由黄变白,表示病情逐渐好转。若舌苔从无到有,由薄而厚表示病情在进展,反之,表示病邪在逐渐消退好转。

察舌质:中医认为,察舌质比察舌苔更重要,因为舌质可清晰地反映病变。察舌质,包括观察舌质的颜色与舌体的形状。正常的舌质是淡红色,因为血液供应良好,颜色比较鲜明润泽,舌头的边缘厚薄适中且圆滑整齐。如舌质变红变白或变青紫,都是异常的表现。如舌质变白,就表示血虚或者阳虚有寒;如果舌质变红,则表示血热或者阴虚有热;如果舌尖上或舌边上有些小红点,也属有热,如阳虚有寒,就应该用温补壮阳药物治疗,如果阴虚有热,就应该用养阴请热的药物治疗;如果舌体上有颗颗紫色斑点,或者整个舌体呈青紫色,中医提示为血瘀。这种表现可见于一些患有心脏病,肝硬化,消化道溃疡,月经病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察舌体形态,可分为软、硬、胀、斜、瘪、震颤。如果舌体胖嫩而有牙齿压痕,提示阳虚水肿;舌体萎缩,提示体质虚弱而有慢性耗损。高血压患者出现舌振颤,舌体麻木舌头偏斜等现象时,要注意预防脑出血的可能。

三、现代医学对舌诊的认识

多年来现代医学曾经对舌的病变进行过大量研究,并获得了不少发现。研究证明,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时舌黏膜会出现萎缩;甲状腺素过多的时候,舌面上可以看到光红无苔;患有贫血时,舌质变淡白而萎缩;血液中缺氧时,舌质变青紫;唾液腺分泌减少时,舌体干燥并出现裂纹。近年来,国外医学界认识到,舌黏膜是全身新陈代谢的一面镜子,是对身体变化较为敏感的组织。

四、察舌时的注意事项

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变异;正常舌苔是薄白而润,舌质淡红。据统计,健康的人中,仅77%78%的人舌苔表现为正常舌苔,另一部分则可出现一些异常舌苔。如吸烟的人,舌苔较厚,并有灰、黄、黑的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素喜辛辣食物的人,苔色偏红。这些改变均可视为正常情况下可有的变化,不用视为病理舌象。其次要注意伸舌姿势,一定要使舌体放松,呈扁平状,不用力紧绷。如伸舌用力过度,使舌呈锥形,会使舌的颜色加深,淡红可变为红舌,红舌可误看为降舌。伸舌的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使舌静脉回流障碍,舌质可转为紫色。如需细看,可嘱舌收回,休息片刻后再伸出,以避免产生此类假象。看舌苔时应嘱受检者口尽量张大,否则易漏看舌根部,有时舌体前半部分苔色尚为白色,而舌根部已转黄,表示邪已化热入里,对辨证有一定意义。服用一些西药的患者,也可表现出一些病理舌象,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人,舌质常较红;应用抗癌化疗的患者,舌苔常常比较干燥;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舌体上常出现黄褐色或灰黑色舌苔,如果不注意会导致辨证错误。至于染苔,以及灯光强弱,刮苔之误差,亦可引起误诊,应多加注意。

简而言之,舌诊是中医诊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加强舌诊研究,可以为实现我国中医学科学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英姿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