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德:汉语中某些称谓的丰富文化内涵

 杏坛归客 2023-10-25 发布于山东

汉语中某些称谓的

丰富文化内涵

作者:姚德

中国人的称谓主要有亲属称谓、社交称谓、特殊称谓三大类组成。

亲属称谓是指对亲属的称呼,或具有亲属关系者的互称。中国的亲属称谓系统十分繁杂,《亲属称呼辞典》共收录包括古代称谓和现代方言称谓在内的亲属称谓,竟达三千五百条。

中国人讲究的是名正言顺,讲究的是源流分明,本末不能倒置,纲常不能紊乱,所以修族谱,建祠堂,述始封、明世系、叙昭穆、序长幼、辨亲疏,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多的亲属称谓、社交称谓、特殊称谓。细究起来,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

下面试着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太太

中国人称妻子为“太太”,太太这个称呼,是来自周朝开国的三位妇女,因为她们的名字,都有一个“太”字。周文王的母亲叫太妊,文王的祖母叫太姜,文王自己的夫人叫太姒。这三个妇女都是圣贤人,她们教出来的孩子,周公、文王、武王都是圣人。她们能把教育子女任务完成得十分圆满,尤其是太妊,就是文王的母亲,她从胎教开始教育儿子,她怀孕的时候,非常留意自己的思想行为,她“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身、口、意她都注意到了是否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可见,“太太”一词最早是指圣人的母亲的意思。我们称妻子为“太太”就是褒奖她为教育后代所做出的贡献,称别人的“太太”也是一种赞誉,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典故而已。

岳父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朝开元四年,唐明皇李隆基到泰山封禅祭天地,封丞相张说为封禅史,主持操办封禅祭祀大典。张说存有私心,正好假公济私,顺便就把他的女婿郑镒给带上了。因为按照惯例,有幸跟随皇帝参加封禅的人,凡丞相以下的的官吏均可官升一级。郑镒原本只是个很小的九品官员,张说利用职权之便和封禅之机,让女婿一下子跳升了四级,硬是给提升为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说徇私,事隔不久,为了朝纲纪律,把张说的女婿郑镒的官阶,又降回到原来的九品。

毑婆、毑公

(念:借):释义:毑是母亲的意思,毑婆,就是来自母亲那边的阿婆(姥姥),即“毑婆”。毑公:就是来自母亲那边的阿公,外公。借用于客家话,而客家话又传承于河洛话。陕西方言里也有毑婆一说。《集韵》:姐古作毑(jie),《说文解字》:蜀人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称毑公毑婆不仅语言存古,更是孝道传承,而称为外公外婆一个“外”字就显得十分见外。例句:去毑婆屋饮烧酒。

啊舍

父亲。舍,家也。如:寒舍。家父的意思。谦词,面对别人称自己家里的父亲叫“舍”。父子八字不合,不能称父亲为“爸”、“爹”,而改称:舍。普通话里也有“舍弟”的说法。舍弟:家弟。

堂和表

古代以父系亲族为“内”,母系亲族为“外”,而“表”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亲戚。亲戚的称谓,主要源自于上古时期父系时代。所以,宗法制中的亲属关系,主要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简单来讲,古时候提到家族这个概念时,主要包含的对象是父系这一边的男子,而母亲或者妻子的血亲,以及女儿都不属于父亲家族的成员。

爸爸一系叫堂,是从唐朝兴起的。原来叫同堂,堂是同堂的省略。“堂”的意思是正房,高大的房子,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间叫做“堂”,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堂”代表正统和嫡传,堂亲是宗亲,负责香火传继,有家族财产的继承权。

早在西周初年,“堂”,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含义——祖业。西周建立的宗法制的核心就是“父位子承”。“堂”在指祖业,这个祖业需要遵循“父业子承”的根本原则。这样,“堂”就代表了父系。

在古代家庭以堂为单位,一户人家的称号成为堂号。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用在族谱和祠堂,是家庭门户的统称。中国每一个姓氏都有一个堂号。如:弘农堂、重华第、济阳堂、陇西堂、清河堂、三迁堂等等。“500年前是一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妈妈一系称表。在《说文》中:“表,上衣也”。“表”的本意是上衣,后来引申为凡是在外的即称之为“表”。这一系非爸爸同族同宗,所以称“外”。《史记》中记载了古时帝王的母族、妻族,称外戚。到了唐代,“表”就用来称呼原来一些称为“外”的亲戚。“表”不仅仅是妈妈一系,还包括父亲的姐妹的子女,也以“表”称之。这是因为,在古代,父亲的姐妹嫁给他人,就是随了别人的姓氏,其子女,要在那边的“堂”里混,对于这边的父系祖业来说,已经算是外了。因此也要称“表”。所以不仅仅是妈妈一系,而是所有“外姻”都要称“表”。所以就有了内堂外表之说。堂和表反映了古代男权社会形成的宗法制度和男尊女卑传统思想。

先生:

先生,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

《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舅之言舊也。猶姑之言故也。舅 ,小篆和汉隶为左右结构,楷书为上下结构(形声。从男,从臼,臼亦声。“臼”意为“承受打击之物”。“臼”与“男”联合起来表示“脑袋像个臼钵,总是承受捣击的男人”。本义:亲属争吵时的传统调解人、中间人。特指:舅父,指母之兄或弟)。舅,臼,久,旧,都稳固有长久意思,音韵学解释就是音近义通。古汉语中舅,臼,久,旧,发音接近,其意相同,舅是一个长久亲近的男人,也是十分有权威的男人,所谓:天上雷公,地上舅公。

《说文》:舅,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舅亦称又舅氏(对舅的尊称)、舅公(父亲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儿子,年纪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舅在则称为君舅,舅没则称为先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舅,为什么发臼声呢?臼也。有坑曰臼。有:杵臼之交和躬操井臼的成语。均为赞美之语。臼是用石头雕琢而成,作舂米用,耐冲击、打击,经久耐用,其音与旧、久相同。舅字,上下结构,是形声词,臼音,男形。其实是形容词,形容母亲的兄弟是长久亲近,任劳任怨的人,所以娘亲舅大。

叔、伯:

伯:把持,霸道。长子把持家政,长子继承父业当家。仲,中也。叔即俶,俶,开始、新生之意。乃老大老二之后又生一个。季,稚也。物之幼嫩者曰季。本指幼小的禾苗。季字还引申为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的末了,如汉季(汉朝末年)失权柄,董卓乱天常。也引申为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如季春、季冬。人们以 “伯(孟)、仲、叔、季” 作为排行顺序,其中伯为大,仲次之,叔和季之间均称为叔,季为最小。孟与伯的区别,至少可以说在东周时期实际使用时是以“孟”来表示女性排行为长者,“伯”来表示男性排行为长的。如“孟姜女”就是指:姜家的长女。而非孟家的女儿。古代未婚女孩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这种排行。如古书所记孟姜、仲子、叔姬,意即姜家大女儿、子家二女儿、姬家三女儿。

上述例子可见,平常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不曾留意,习以为常的的一些称谓,其实都是有其出处和讲究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值得传承和维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