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和“不对的人”吵架是种什么感觉?|"PAC"人格是怎样影响亲密关系的

 怀众心理 2023-10-25 发布于福建

有位男性小伙伴抱怨说:他的爱人经常对他穿衣服的品味提出意见,他爱人会说他穿衣服不好看,说他没品味,他们经常因为这件事情吵架,小伙伴说:他也觉得自己穿衣服没有问题,也没有碍着他爱人什么,他也不觉得他爱人是对的。但是老是因为这件事情吵架,很想知道到底要怎么办?

10月17日晚上,郑晖老师在怀众心理沙龙第六场《HOLD ME TIGHT亲密关系沙龙》分享了两性世界里影响着沟通模式的PAC人格。

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人们玩的游戏》(Game People Play)书中首次提到了一种叫PAC的人格理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存在P(Parent-父母)、A(Adult-成人)、C(Child-孩子)三种状态,也被心理学家广泛应用在亲密关系沟通。

沟通中的PAC理论

01

P父母态(Parent ego state)

父母态人格是精神分析中“超我”的一部分,主要是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学习而来。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命令、责骂以及其他权势式的作风。

A成人态(Adult ego state)

成人态的主要成分源于“自我”,通常的状态表现为现实、理智、客观,在决策前考虑更为周全,表现为客观和理智。在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当“成人”的成分占据优势时,其行为往往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理智,尊重别人。

C儿童态(Child ego state)

像是婴儿般的冲动,表现为服从、任性和任人摆布。当“儿童”成分占据优势时,其行为往往表现为:无主见、易激动、任性、冲动、感情用事。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

02

在亲密关系中,有些沟通就跟PK一样,我们可以把它模拟成打牌。双方手中都握着3张牌,一张父母牌,一张成人牌,一张儿童牌,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牌与牌的交锋。

三种情况

你(父母牌)VS TA(成人牌),本轮剩者:好像是你,但是也不清楚“你”到底能得到什么好处;

你(成人牌)VS TA(儿童牌),本轮剩者:好像是你,但是也不清楚“你”到底能得到什么好处;

你(父母牌)VS TA(父母牌),本轮剩者:未知

在亲密关系中,看到存在的这些沟通阻碍,阻碍着彼此的靠近,在PAC里,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如果是平行沟通,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成人反应。

让我们来感觉下下面这种状态:

女:你能不能不要穿这件衣服,难看死了。(父母态)

男:不会啊,我觉得不会啊。(成人态)

这个时候女生会想:真是气死了,这么没品味;

这个时候男生会想:真是气死了,凭什么你说难看就难看,那你当初怎么看上我的。

对话到这里,聊着聊着就是吵架。

可是,假如说,这个时候真的想要调整看看关系,可以试试看这个感觉:

女:你能不能不要穿这件衣服,难看死了。(父母态)

男:你是觉得我穿这件衣服很难看,所以很生气吗?(儿童态)

女:对啊,我就是很生气啊,你都不在意我的想法。(儿童态)

男:可是你这样说,我也很生气,那我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听你的。(儿童态)

女:我也不对吧,我不能这么说你,老公,对不起。(成人态)

男:好吧,那你挑一件给我,我换一下试看看效果吧。(成人态)

这里我们是用文字呈现这个表达部分,而在沟通里,不仅仅是文字,不同的表达语气,不同的表达情境,甚至包括不同的肢体和眼神的交流,其实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体验,都可以试试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