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道元|给尤二姐送葬的人

 新用户6526zsvC 2023-10-25 发布于江苏

给尤二姐送葬的人

甄道元

第70回开篇,写人们为尤二姐送葬。

杨程本作那日送殡,只不过族中人与王姓夫妇、尤氏婆媳而已。

对于“王姓夫妇”,〖张新之:王姓夫妇突如其来,本章前后并无其人。盖即凤、即琏、即王、即政,一乾一坤,“王”字演绎也。〗张新之在不得解的情况下,走向了玄学。

姚燮:“王姓”有误,不知其谁。或是王信,理由不合。〗〖王伯沆:“王姓夫妇”四字,不知是谁?原本作“王信夫妇”,亦似不合。不如删去。〗王伯沆是见到过戚序本的,戚序本中是“王信”。但王伯沆又认为“亦似不合”。不知什么原因,限制了王伯沆的思维。

己庚蒙戚列晋本作那日送殡,只不过族中人与王信夫妇、尤氏婆媳而已。

在送葬的队伍中,作者将王信夫妇安排在尤氏婆媳之前,这便有文章,是作者别有用意。作者是把王信摆在了孝子的位置上,是让王信为尤二姐披麻戴孝。这是在坐实一事:请胡庸医的这个小厮,就是王信。

贾琏让小厮去请大夫小厮们走去,便请了个姓胡的太医,名叫君荣。尤二姐吃了胡庸医的药,一个已成形的男胎便被打了下来。急的贾琏查是谁请了姓胡的来,一时查了出来,便打了个半死。

去请胡庸医的是哪个小厮?不难查出,一问便知。贾琏的八个小厮,昭儿、隆儿、兴儿、住儿、庆儿、旺儿、喜儿、王信,有贾琏的心腹,有凤姐的信服。这里只点王信,那个被“打了个半死”的,必是王家带来的陪房凤姐之心腹王信。

被“打了个半死”的小厮之处,却不提小厮是何人,而在送葬的队伍中又只点王信,这便将二人关联了起来。也即,通过此处突出王信,来实现人们所称快的“不写之写”,此乃作者别有用意且极其巧妙之笔。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定论:“王信夫妇”的语义,是明确的。但此处若是“王姓夫妇”,便难以将“打了个半死”的小厮与王信联系起来。事实也证明,清评者张新之、姚燮等也难解其意,并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可知“王姓夫妇”四字不是原文,至少不是理想之文。     

那么这便要思考几个问题:

其一,程伟元搜集来的本子,是传抄市场上流行的大路货?还是罕见的稀缺本?

其二,如若是传抄市场上流行的大路货,那么,这些大路货是更近曹雪芹增删后期的本子?还是增删初期,那些不甚成熟的早期本子?

其三,如若大路货是更近曹雪芹增删后期的本子,那么,是否世上只有一套本子,凑巧就被程伟元搜到,并且从此世上再无同样或相近的本子存在和流传?

其四,如若程伟元搜到的并非传抄市场上的唯一,那么程高序言中“复聚各原本”句,便可理解为世上存在着诸多程本之底抄本的“兄弟本”。而且,这些兄弟本应多是内容近同的、曹雪芹增删后期的本子,甚至成为一些刻本付印的底本——不论这些刻本刊刻的时间早晚、是否有蹭热度之心态而添上了程高序言等,而只从内容的相异状况来看,并非都是程本的翻印本,而更有程本之底抄本的兄弟本,即复聚的“各原本”之类的本子。

考这一系统的本子,包括目前所发现的四个程高木活字摆印本、所有的刻本以及中大手抄本等,均作“王姓夫妇”。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程伟元时期传抄市场上盛行的本子,都是含有“王姓夫妇”文字的本子?而并非是程伟元搜集到的程本之底抄本只此一家出现了传抄中的误抄?

进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曹雪芹增删后期的本子,就是含有“王姓夫妇”文字的本子?

接下来,我们应当继续追问,“王姓夫妇”四字,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只能这样猜测:

要么,是曹雪芹不解“王信夫妇”之意,而将“王信夫妇”改为了“王姓夫妇”;

要么,是曹雪芹得到的《风月宝鉴》,其内已经是“王姓夫妇”了。

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存在?比如,曹雪芹的增删稿是“王信夫妇”,而从曹雪芹手中流传出来后,便被传抄者误抄为“王姓夫妇”——前文分析,程伟元时期传抄市场上的所有的本子均是“王姓夫妇”,误抄不太可能发生在所有的本子上;程本之底抄本也不可能是世上的唯一,并将之视作诸刊刻本之祖。

笔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性,即曹雪芹不解“王信夫妇”之意而将“王信夫妇”改为了“王姓夫妇”,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不单大文豪曹雪芹,任何读者均不会由“王信夫妇”想象为“王姓夫妇”,而只能会由“王姓夫妇”联想不到是“王信夫妇”。这便只剩下第二种可能,即曹雪芹得到的《风月宝鉴》,便已经是将“王信”被抄手音讹为“王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