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兰-立陶宛简史(二):谁家祖上没富过

 weipina 2023-10-26 发布于广西
波兰和立陶宛的历史,要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蛮族大迁徙开始。
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的东欧,是一片蛮荒之地,没有明确的边界和秩序,只有几个零星的村庄部落。
这就是早期“大波兰”地区的状态。
图片
在接触到日耳曼人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建主义秩序开始影响到波兰地区。
于是波兰各公国加入了基督教的世界,并开始施行封建制度,把原来松散的部落组织起来。
之后在大波兰地区形成了一系列的封建公国。
在最初,几个公国联系并不紧密,甚至还相互竞争。
不过按照紧迫程度来说,尽快把自己的制度完善起来,彼此斗争还是相对次要的。
于是波兰各公国加强了和神圣罗马的联系,并学习统治方式。
没过多久,原来松散的部落联盟就变成了比较正式的封建公国了。
从理论上讲,波兰公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附庸,但神圣罗马帝国东部没有明确的边境,所以宗藩关系比较松散,甚至都不会来统治你和收你的税。
在波兰国王卡齐米日绝嗣后,波兰贵族们选择了匈牙利安茹王室的路易,就是卡齐米日的外甥继承波兰王位。
安茹家族在波兰正式加冕后,这意味着波兰像匈牙利王国一样,变成了正式的,附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公国。
而此时,波兰和立陶宛发生了冲突。
因为初期这两个国家边境并不明确,因此在开拓时产生了很大的纠纷。
于是对于波兰来讲,面临着一个外交路线上的选择。
如果继续保持和神圣罗马的关系,波兰就会更加德意志化。
但这也意味着必然会和立陶宛发生冲突。
到了路易一世死后,小女儿雅德维加即位波兰女王,并与立陶宛大公雅盖沃结成政治联姻。
这样一来,波兰和立陶宛边境的冲突就不存在了。
两国联邦后,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也称波兰第一共和国,为了和之后毕苏斯基的第二共和国对应,以作为波兰法统的来源。
没过多久,莫斯科公国实力日益强大,和立陶宛发生了领土上的冲突,于是立陶宛向波兰求助,双方经过谈判,达成了新一轮的联合,就是卢布林合并条约。
第二次联合,两国设立了共和国国会,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由一人承担,国王由国会选举产生。
国会为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脱离议院后,国王并无实权,国王去世后,下任国王由国会选举,不能为原国王的后裔。
之前的波兰国王,一般是由贵族选举,当然贵族也可以罢免国王,一般来讲,在国王有子嗣的情况下,贵族们是很乐意选择前任国王的后裔担任新国王的,也可以看出,选举会议不太正规。
而在卢布林联合以后国会选举就更正规化了。
国王变得更像共和国的一位官员,而非封建君主了。
在波兰和立陶宛联合以后,波兰贵族用之前对立陶宛的做法,通过联姻来扩大国境,候选人一个是瑞典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一个是匈牙利国王斯特凡·巴托里。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国王,就是为了对付莫斯科的“恐怖伊万”,议会曾选举匈牙利国王斯特凡·巴托里,兼任波兰国王,这样就可以把波兰和匈牙利联合起来。
图片斯特凡·巴托里
巴托里果然不负众望,阻止了莫斯科的扩张。
选择瓦萨王朝的西吉斯蒙德,也是出于类似的动机,只不过这一次是向北方扩张。
可以说,此时的波兰来到了最鼎盛的时期,成为了欧洲最强国。
直到宗教改革,波兰这个联盟出现了问题。
宗教改革来到了整个东、北欧地区,使波兰和瑞典的联盟没办法继续维持下去。
瑞典走向了新教的方向,而波兰还坚持天主教,于是瑞典贵族阶层就不愿意在波兰的瓦萨王朝继续兼任瑞典国王。
而波兰贵族则鄙视改信新教的瑞典人,还想把瓦萨家族的亲王送回瑞典。
于是两国反目成仇,瓦萨王朝几个君主夹在中间里外不是“王”。
而瓦萨王朝的波兰国王表示,自己祖先就是瑞典国王,继位名正言顺。
新教徒国王是篡位者,于是为了争夺瑞典王位,二国还经常大打出手。
宗教改革还带来一个问题,当时立陶宛是欧洲宪法中唯一一个承认信仰自由的大国。
因此立陶宛就成为了新教徒的避难所,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徒,他们在神圣罗马混不下去了,就跑到立陶宛。
而立陶宛看到来自神圣罗马的新教徒,这些新教徒的文化水平要高得多。
于是立陶宛开始接受新教徒,像是著名的拉齐维乌家族(肯尼迪的小姨子就来自这个家族)就在这个时候改信了新教。
同时,立陶宛的异教徒看到,基督教的扩张无法避免,他们也得改信耶稣,融入基督的世界。
可能是立陶宛人出于对波兰的竞争意识,宁愿选择新教也不愿意选择波兰人的天主教。
到了16世纪,立陶宛新教的势力就超过了天主教,此时立陶宛虽然在宪法上仍是信仰自由的国家,但基本上已经是新教国家了。
但这样就破坏了他和波兰之间的关系,导致了立陶宛和波兰之间自联盟后的最大的宪法危机。
这个时期被称为“大洪水时代”。
此次危机背后的推动者是拉齐维乌家族。
拉齐维乌家族是一个出身于立陶宛的国际性家族。
这个家族在十五世纪前后,是欧洲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他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军队,规模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军队不相上下。
在扬二世·卡齐米日(1609-1672)统治波兰联邦的20年里,是波兰联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图片杨二世·卡齐米日
扬·卡齐米日是瓦萨家族的后代,他继承王位的经历非常曲折,刚成为了波兰联邦的统治者,就遇上了联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哥萨克暴乱。
尽管联邦军队奋力反击,但还是丢掉了大片领土。
哥萨克可以追溯到13世纪,是一大群由不同民族的逃犯,奴隶,农民,还有当地的游牧部落比如白匈奴,突厥等民族组成的族群。
这群人被统称为哥萨克(Cossacks),翻译的好听点叫做“自由自在的人”,实际意义是“无人管教的野种”。
后来出于战争需要,波兰尝试利用这些哥萨克人,于是给了一些善战的克萨克人大量特权和自治权,不仅免除一切赋税和劳役,还允许自由捕猎和经商,还发放军饷。
这些特权哥萨克人可以得到一面旗帜,被视为波兰联邦的正规军。
之后波兰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仗,国库里老鼠比钱币还要多,也就无法再为哥萨克发放军饷了。
一开始还能用衣服、食物替代,再到后来连食物都无法发放了。
这对哥萨克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大量不满波兰统治的哥萨克人加入了起义队伍,暴动规模迅速扩大。
乌克兰投靠了莫斯科人,形成了东正教联合,威胁到了立陶宛东部边境。
于是立陶宛贵族们就打算抛弃波兰,跟瑞典结成联邦。
瑞典一直是新教徒的主力,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在英法两国支持下在波罗的海东岸和南岸获得了很多的领地,还获得了里加大港。
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古斯塔夫在三十年战争中能征善战,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图片卡尔十世·古斯塔夫
而波兰这位文弱的国王扬·卡齐米日的表现可谓一言难尽。
再加上此时是哥萨克大暴乱时期,此时立陶宛急需军事上的支持。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立陶宛贵族们就改变主意了,抛弃了波兰跟瑞典联盟。
联盟的条件和之前与波兰结盟的条件相似,外交上瑞典与立陶宛联盟,瑞典国王兼任立陶宛大公,但内政上瑞典保证立陶宛贵族的权力,立陶宛仍属于立陶宛人。
这样看,不但加强了立陶宛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瑞典军事上的支持,同时还阻止了波兰同化立陶宛的计划。
但如果从波兰的角度看,这是赤裸裸的背叛,是最卑鄙无耻的行为。
波兰人这边正因为哥萨克暴乱,打得马上就要弹尽粮绝,处境极端危险,立陶宛却背信弃义,不但改信异教,还和瑞典人联合起来倒戈一击。
在十六世纪的欧洲,可以说宗教比国家更重要,因此立陶宛的背叛对波兰伤害极大。
但立陶宛和瑞典联盟已成事实,而且扬·卡齐米日无力保护自己的王国,波兰陷入到持续的战争之中,就是“大洪水时期”。
大洪水结束了波兰联邦的黄金时期,波兰走向衰落,因此很多波兰人对此耿耿于怀,还经常黑立陶宛人和拉齐维乌家族。
比如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支的历史小说,其中一本叫做《The Deluge》,中文译作《洪流》(和当时时代背景有关),其实就是洪水的意思。
图片
这个洪水就是圣经上的那个洪水。
虽然波兰人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让整个波兰成为了欧洲的主战场。
曾经的波兰是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如今被战争搞得满目疮痍,只剩下一片荒凉,不可逆地走向了衰弱。
立陶宛的背叛给波兰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过从杨二世·卡齐米日在战争中的表现来看,这位国王表现得也实在太不能打了。
瑞典人一打过来,不仅立陶宛人叛变了,就连很多波兰的贵族也跟着叛变了。
他们背叛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位国王太不能打了。
波兰可以说是最尊重尚武精神的君主的,瑞典的卡尔国王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君主,他能给他的追随者带来荣耀和利益。
而扬·卡齐米日只能带他们念经,立陶宛人还给这位国王起了一个绰号叫做“僧侣国王”,意思是他太虔诚了,只关心宗教而不关心国家和军事事务。
波兰强调尚武精神在这位国王身上体现不出来,因此他没有资格做一位领袖。
在大洪水时代过后,这位僧侣国王就跑神圣罗马去了。
不过历史还是非常公正的,这位僧侣国王虽然没有得到波兰联邦贵族们的支持,却得到了天主教会的支持。
天主教会清楚,这位国王正在捍卫天主教,正是因为他的虔诚才会被立陶宛和贵族们抛弃。
而战场这边,尽管瑞典人在波兰屡战屡胜,但却被拦在了天主教的圣地光明山修道院之外。
修道院利用宗教虔诚召集了大量波兰天主教徒,表示一定要把异教徒拦在门外,而瑞典人却没把这些杂牌军放在眼里。
图片
不用说,胜利能够战胜一切嘲笑。
战争结果让整个欧洲惊呆了,能征善战的瑞典人面对一群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杂牌军。
这些民兵可能就是那些平日只会种地的农民,或是只会念经的僧侣。
就是这样的一群杂牌兵,却抵挡了瑞典人几个月。
瑞典这一次失败,让瑞典的军事声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然后那些倒向瑞典的波兰贵族又重新开始支持卡齐米日了,卡齐米日虽然不能打,但他毕竟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波兰子民们也不愿意接受异教徒君主。
卡齐米日在天主教徒的支持下重新当上了国王,而且召集了数倍于瑞典人军队抵抗瑞典。
于是瑞典和波兰之间的战争,就变成了一场长时间并且破坏性极强的拉锯战。
瑞典虽然无法攻下光明山修道院,但却总能击败扬·卡齐米日。
瑞典人率领几千人的军队,就能把波兰几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好在波兰人大多数都是天主教徒,扬·卡齐米日屡战屡败,失败后再召集全国的天主教徒勤王。
组成几万大军再去打瑞典人,上了战场再一次战败,然后逃跑,逃跑后再召集新的军队。
从战争结果上看,瑞典人虽然百战百胜,但是胜利的代价是损耗一部分精锐。
而波兰这边每一次都失败,失败后却总能组成一支规模差不多的军队再投入战场。
最后瑞典实在耗不下去了,于是放弃了波兰。
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是打败了波兰,也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终于,瑞典人放弃了波兰,卡齐米日也回到了国王的宝座上,但这些年的经历让他筋疲力尽。
而且他和波兰贵族关系也不好,所以他成为了波兰历史上为数不多主动辞职的国王。
一般波兰国王都是寿终正寝后,波兰再选举出新的国王,只有卡齐米日,身体还没出问题,就提前宣布退休了。
不过看他这些年的经历,其实也能理解。
经过这次的大洪水时代,波兰原本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变成了一片荒芜。
瑞典和波兰也成为了仇敌,这也意味着波兰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被封闭了。
而且波罗的海沿岸基本都是新教徒,经过这次宗教色彩浓厚的战争,新教为主的普鲁士也成了波兰的仇敌。
从此以后,波兰经济再无起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