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庆春:家无四壁(中)(小说)

 新用户3069QkdY 2023-10-26 发布于江苏

家无四壁(中)(小说)


作    者:胡 庆 春

图    片:选自网络

从春末开始,每天傍晚他就挑着直角形的黄鳝笼子,笼子里已装好蚯蚓串子,到水田,水塘,水沟,水渠等有水的地方安放好。第二天拂晓,就要去收笼子。再挑回来,打开笼盖,放出黄鳝,有时还会有蛇。黄鳝多了,就拎到街上专设的鱼市场卖掉,弄些辛苦钱。秋风吹,蟹脚痒,赤山湖、秦淮河及周围圩里河沟的螃蟹就爬动起来了。三林就找一个圩里通湖或通河的涵洞,傍晚就在涵洞流水的下口挂上一只底和四周都钻了洞的木桶,后来就用塑料桶,第二天凌晨去收,就可收到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螃蟹,背到街上卖给南京专门来收螃蟹鱼虾的贩子。

冬天农闲时,他就更辛苦了。他穿上用汽车轮胎内胎做成的衣裤连在一起的水鬼衣,背着鱼篓,拿着鱼叉,到河塘湖垻里去摸鱼。在水里,他的手只要碰到鱼,这条鱼就溜不掉了,他就有这本事!摸鱼回来,他老婆就准备好姜汤热水让他喝,随后,老婆就拎着鱼上街到鱼市卖掉。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林勤快,一年四季都能从秦淮河,赤山湖里弄些外快补贴家用,虽辛苦,但小日子过得还可以。

不久老婆又怀孕了,是打掉还是生下来,夫妻商量好久,左右不定,最后还是要香火占了上风。夫妻都认为,前面已经被罚得搬了床和吃饭的方桌,只剩四条板凳了,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罚了,生!这次不敢再躲到娘家,怕被找到,于是就躲到另一个公社的娘家母亲的娘家。九个月左右生产了,结果又是一个丫头,起名叫“三妹”。无可奈何,满月后,三林接回老婆和多余的第三个女儿,在社员们的调侃下,硬着头皮上工下工,准备挨罚。他满以为床和方桌已经罚走了,剩下四张长板凳,罚走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这次处罚却出乎他的意外,也出乎所有社员的意外。不几天,大队民兵排长带着一队民兵,扛着梯子来了。二话没说,就架梯上房,揭瓦摔下,哪管瓦碎不碎;然后就把房梁桁条椽子一股脑抛下,也不管它们断不断。三林花了几年时间,辛辛苦苦盖的瓦房,瞬间就这样被大队民兵拆得“狗儿干净”。三林向来逆来顺受,但这次看到民兵们上房揭瓦,却怒不可遏,随手从地上拿起一块砖头要砸那上房的人,被早有准备的民兵排长和另两个民兵抱住,按住,他只有嚎叫大骂;他老婆也拿了一根晒衣竹竿要打或捣那上房揭瓦的人,也被事前安排好的两民兵拦住并夺下了竹竿,她只有谩骂啼哭。

围观的社员议论着:太不像话了!搬人家床也就罢了,怎么能拆人家房子呢?人家一家五口住哪儿呢?太没有人性了!夫妻俩和女儿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家的房子被拆了,欲哭无泪。哭也没有用,现实是房子被拆了,一家五口子住到哪儿去呢?三林看到了房前空地上的防震棚。那是前几年闹地震,按公社通知搭的防震棚,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仿照看瓜棚搭的防震棚,一直没敢拆,以为还有用,哈,想不到还真摊上用场了。于是三林进去清理了一下:把前后的草帘子掀起来,透气:用草把绞去了蜘蛛网,把发霉的草垫子搬了出来。傍晚,三林把从瓦砾中扒出的地板床搬进防震棚,铺上干草,一家五口终算有了睡觉的地方,一个被明惠帝称之为“家无四壁”的窝棚。

后来,三林又在被民兵们拆掉房子的上盖而留下的土灶墙边,用房梁桁条等搭起了一个披子,上面和另三边都盖上或挂上草帘子,土灶下雨也可用了,还在披子靠墙的地方支了一张用板凳架成的床,一家五口就不用再挤在一起睡地板床了。但是,又添了一张嘴,夫妻俩则更加辛苦了。三林除正常上工外,休息时间就更忙碌了:下篓弄黄鳝,挂桶捉螃蟹,用耥网耥虾子,特别是冬天农闲时,再冷的天,结了冰,都穿上水鬼衣下水摸鱼,因为越冷鱼越好抓。后来分田到户了,三林种田是把好手,除自己的田外,还包了别人家的几亩田。三个女儿逐渐长大,都上了学。大女儿初中毕业,考取了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在专区一所医院当护士。

三林还有一个小弟弟,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省城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也分配在专区某医院当医生。就在这个医院找一个本地女医生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他弟弟租了房子领了执照,开了一座诊所,利用周六周日和下班晚上时间给人看病。由于他弟弟受过正规教育,手大有力,推拿手法得当,大受退休老年人,特别是身患残疾的人的欢迎,所以他的诊所常常人满为患。三林当护士的大女儿下班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她叔叔诊所的一名业余护士,挂水,打针,艾灸,拔火罐什么的她都能帮忙。

后来她就在自己的医院找了一个水电工结了婚。三林的二丫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就被她叔叔招到诊所当了会计,挂号收费发药什么的她都能干,诊所需要人看门,于是三林也就来到诊所看大门。三妹上高中时,寒暑假曾来诊所跟着大姐学过挂水打针什么的,她高中毕业时,大姐正生小孩,于是她放弃了高考,替补了大姐,在诊所当上了没有证书的女护士。三林妻子来服侍大女儿月子,于是三林一家五口离开了“家无四壁”的看瓜棚,来到了这个城市团聚了。再后来,他们的二丫,三妹都在这个城市找了对象结婚了,都有了下一代,他们为三个女儿照看着小孩,接送上幼儿园、小学……

如今他们老了,三个女儿则轮流照顾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终于可以享清福了。三林把“家无四壁”的看瓜棚留在农村。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三林超计划生育了三个女儿,当时被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则有了三件棉袄,他们夫妻在城里享福了的故事,在村里都传为美谈。

再说说朱老三,他就一个独子,叫永明,上了小学上中学,人又用功,高中毕业后又考取了大学,是村上的第一个大学生,人们都称他儿子是村上的才子。大四时谈了个对象,省城人,是独生女,但其父却是历史反革命。毕业时,男的分配在沪宁线上的一所省属高中,女的分配在苏南的一所农村中学,好在有公路相通,坐长途汽车两个小时就可相见,也还算可以。但就在那年寒假,到谁家过年就成了问题,争来争去,最后,女方获胜。在那讲阶级斗争的时代,女方家成分不好,父母亲均没有工作,靠父亲在街道土石方大队抬大土挣一点辛苦钱过活。

原来住着厂里分的二楼两间木地板的房子,后来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后被厂里收回一间,现在就住一间。女儿带着准女婿来过年了,无法安排,准女婿只好住旅馆了,就这样过了一个寒假。

乡下的老父母盼着独儿子带着媳妇回家过年成了遥远的梦!第二年元旦,他那准媳妇怀孕了,无奈只好奉子结婚。按常规,当然在男家举行婚礼,可女方则坚持在城里举行,男孩妥协,在女方家举行。在饭店请了邻居,同学,朋友等一桌人。

后来男孩带着爱人来到乡下,朱老三夫妻喜得合不拢嘴,又补办了一场婚宴,四桌,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都请到了。住在父母早就为他们准备好的婚房,除了同村的小伙伴,同学们也赶来闹洞房,直到很晚才散去。客人散后,这里成了他们的二人世界,连空气都是香的甜的。不几个月,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按女方意见,跟女方姓。断奶后,小孩留在了省城娘家。可是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又都为到哪一家而争吵起来,甚至闹到要分手的地步。最后,都不欢而散,各自回自己的家陪父母过。他们吃够了独生子女两地分居的苦头!

(未完待续,原题:家徒无壁

【作者简介】胡庆春,江苏句容人,1938年生,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专修科毕业,扬州市文联会员。曾在句容农村中学任教24年,1984年调南京,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已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