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 | 读后续写:成长感悟类

 大一一小安安 2023-10-26 发布于福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

审题指导

首先,通过对文本的梳理,我们很容易抓住文章的三个主要人物:Maya(一个戴假肢的小女孩),Samir(Maya的同学)和 Joan(一位坐轮椅的老妇人)。

其次,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得出故事的主线。故事发生在社区服务日(Community Service Day),Maya 班级的同学们制作了卡片,要去敬老院送给老人们。

前两段除了给出故事背景之外,还给了关于小女孩的信息。这是小女孩第一天戴假肢去上学,心理是比较消极负面的Maya looked down, feeling embarrassed. / Still, she was unsure about others’ reaction.

第三段还写了 Maya 和 Samir 之间的小插曲——好奇的小男孩对假肢提出了疑问 “What’s that for?”,小女孩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假装没听到。一阵沉默的尴尬过后,小女孩发现小男孩有点难过。

午饭过后,班级出发。Maya 与 Samir 一起配对到了老妇人 Joan。第五段关于三人的初次见面,还特地给老人一些“特写”——with a big smile on her facewearing a pink coat, with red lipstick and beautiful earrings;She looked bright and full of life.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虽然坐着轮椅,却是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形象。所以当两个孩子把自己制作的卡片送给 Joan 时,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最后,结合文章的最后一句 “Clearly, Joan’s praise added great power into Maya.” 我们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线应该是关于小女孩 Maya 的成长,属于成长感悟篇类的文章。

分析完故事文本,关于这类文章,通常的结构应该有三大部分

因此,在进行续写时,第一段首句 In a sudden wave of bravery, Maya asked, “What’s it like being in a wheelchair?” 中的这个问题之后,应该重点写老妇人 Joan 给出的正面回答,成为刺激 Maya 成长的动机。然后再写 Maya 听到回答之后的变化。

第二段首句 Deeply impressed by Joan, Maya offered to sit beside Samir on the bus ride back home. 我们需要重点思考为什么 Maya 在回程的车上会主动要求坐到 Samir 身边。结合原文第三段两个孩子之间发生的小插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成长后的 Maya 应该反思了白天自己对朋友的态度,觉得自己一定得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结尾的升华应该落在小女孩成长的收获上。


考场作文点评


问题反馈

这个故事不难理解,线索也很清晰,续写的两句首句提示却“暗藏玄机”,很多同学觉得故事情节简单,审题时不认真分析两段的首句,按着自己的思路洋洋洒洒两大段,最后偏题得不到及格分。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理解错第一段首句的问题 What’s it like being in a wheelchair? 回答的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当成是问“如果在轮椅上画蝴蝶怎么样?”,于是 Joan 欣然同意,三个人一起很开心地往轮椅上画蝴蝶。有的同学甚至有同学把 wheelchair 当成 chairman,很认真地写了回答了需要具备哪些美德才能成为一名 chairman。
2. 第一段 Joan 回答时是消极的,反而让 Maya 来安慰老人。这样的情节设计不符合原文对 Joan 出场时的描写。
3. 第二段没有理解清首句中 Maya 主动提出坐到 Samir 身边的意义,忽略原文中两人间的互动,还在写两个人讨论老人 Joan 的故事。
4. 结尾花了很长篇幅,很大力气去写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


范文赏析

这两篇参考范文虽然故事情节稍有不同,但重点情节都囊括在内。
第一段重点写 Joan 的回答+Maya 的反应(突出变化)。
第二段写 Maya 与 Samir 的互动(呼应原文第三段两人间发生的小插曲)+主题升华(成长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