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

 秋水共蓝天 2023-10-26 发布于广东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但关于小柴胡汤所治疗疾病的病位,却很少有人作专门讨论。实际上,关于小柴胡汤的病位,在《伤寒论》中有两处提示:

第一处,“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这里的“阳明病”,实际上指的是胃气不和,“不大便而呕”,原因在于上焦不通,津液不下。

为什么“上焦不通,津液不下”会造成胃气不和,引起“不大便而呕”呢?《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痿论》中说,“肝主身之筋膜”。可见,三焦膜系是水谷精微运输的重要通道。当上焦受邪,玄府闭塞之后,就会影响到水谷精微的输布,进而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呕吐,不大便等症状。

可能大家对“玄府”的概念不太了解。玄府是刘完素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内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运行的道路。玄府闭塞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各种疾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刘完素的相关著作。

第二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这里对小柴胡汤所治疗疾病的病位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说明,就在胁下,也就是上焦肋胸膜处。

小柴胡汤的兼证通常是由于津液在不同部位滞留所引起的。例如,如果津液滞留在心下,则可能导致咳嗽、心悸等症状;如果滞留在脾胃之间,则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因此,小柴胡汤需要根据不同的兼证来加减药物,以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