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英雄连的日子里

 悟事人非 2023-10-26 发布于北京

2021年10月31日下午5点12分,看完电影《长津湖》走出影院时,我的眼角仍挂着没有风干的泪水。在这场不得不打的残酷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年轻的共和国和抗击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暴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顽强战斗,其精神和品格感天地、泣鬼神。由此,记忆的大门一扇扇打开……

1986年7月,我们9个郑州高射炮兵指挥学院指挥专业的毕业生被分配到陆军第26集团军步兵第77师230团,师政治部干部科张干事说,这个团在这次裁军整编中的定位是集团军的高射炮兵教导团,将来是集团军的高炮训练基地。到了团政治处干部股我被分配到1营3连任一排排长。

时230团驻地刚移防到即墨市段村不久。营区里空空荡荡,训练场上杂草丛生,没有一门高炮、一台雷达、指挥仪等高射炮兵应该装备的武器装备。再看营房破旧,设施陈旧、缺失,想想十多天前离开郑州军校时的雄心壮志,看看眼下的景象,有一些心寒。再看看连队,不到20个人,两个不满一年的新兵,其他都是带长的,我带3个班长和一个新兵。2排、3排长也一样,4排长是一个光杆司令,后负责连队食堂,带一个炊事班长和一个新兵。而连队干部全部是步兵专业,这就让我成了专业上的“门外汉”。在参加团里新兵训练骨干培训时,我边参加训练,边强化步兵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记得为了练好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和提高速度,在操场和战术训练场上常被草蒺藜扎破肌肤。

1987年底,四营建制撤销后,团里对基层干部进行了调整,我被调到2连任排长。以前知道2连是个英雄的连队,但是具体事迹并不清楚。有一次,张建军指导员把我喊到连队会议室,向我介绍起了连队的历史荣誉:

我们连的荣誉是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取得的,从1951年6月24日起,我们230团固守朝鲜金化东北的鸡雄山阵地(与上甘岭阵地相距0.4公里),当时与南朝鲜军第9师28团、29团展开激战,南朝鲜的部队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援配合下,连续多次发动进攻,致使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经过6个昼夜的连续作战,至29日结束,共毙伤俘南朝鲜军2300余人,阻止了敌人的北犯,在达到消耗敌人目的后奉命主动撤离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二连在被敌人优势兵力分割包围的情况下,各排、班、组坚持独立作战,以勇猛顽强的反击战,粉碎了敌人的分割包围。八班班长王兆才,带领全班坚守阵地最前沿,连续10多次打退敌人组织的由连至营规模的反扑,最后阵地上只剩下王兆才一人,仍在顽强战斗,直至增援部队赶来。战斗中,王兆才一人毙伤敌人40多人。我们连先后打退南朝鲜军几十次冲击,歼敌300余人。战后,我们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称号,并记集体一等功,班长王兆才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排长荣兰君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张指导员顿了一下又说:

“现在我们连队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从各种倾向看,更要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应多种渠道、多种途径有效地开展,让连队的荣誉和精神在新时期发出新的光彩。”

我点头表态道:“到这个英雄的连队很欣慰,发扬荣誉,带好兵,争取新的进步。”

张指导员随即交给我两项任务,一项是利用业余时间,给全连干部战士建立一本基本情况一览表。每个人一页,上面记录干部战士个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爱好、教育训练成绩、性格特点、思想倾向等情况,后我用了半个月时间完成了全连100多人的基本情况一览表,张指导员又根据这个一览表按照生物钟规律,给每个干部战士画起了生物钟曲线,根据曲线规律,探索开展思想工作的有效性。第二项任务是担任连队兴趣小组的辅导员,当时连队成立了长跑、气功、书法、乐器、歌唱、读书、演讲等兴趣小组,我成为书法组的辅导员。这些兴趣小组的成立和开展活动,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当时以原武汉军区参谋培训班的教材为蓝本,每周两讲,主要讲了书法各种字体的介绍和92种字体间架结构。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使连队官兵士气旺盛,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一天外出训练结束后,连长、指导员发动干部战士齐动手,就地拾来了鹅卵石,在营房前面的草地上铺成“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十个等线体大字,让干部战士时刻不忘连队的荣誉,激发起英雄主义气概和时代的责任感。

有一次,团里下达完成青岛市区的市政煤气管道工程挖掘任务,全连除了值班的文书外,6:30,我们乘坐解放车向青岛开进,到了工地每人开挖一米宽、五米长、深两米的管道。

地上都是砂石,一镐下去只是一个小麻点,震得两臂生疼、发麻。面对个别同志的畏难情绪,我们干部带头,在动员时讲到当初我们连队在鸡雄山挖掩体、战壕也许比现在困难的多,这一次突击工程也是对我们干部战士体能和意志的考验,在困难面前我们绝不低头,必须坚决完成任务。接着各班排采取了强帮弱的措施,最终,我们连按时圆满完成了任务。

连里各种兴趣组的建立、活动,为连队储蓄了后劲。有一次团里进行汇演,全连官兵在袁国芳连长的教唱指挥下,反复训练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比赛中取得了全团第一名的好成绩。

最难忘的是1988年4月,春雨潇潇,一直下个不停。连长带着我们两个排赶赴威海文登市的师部农场进行虾塘大堤加固。

早上6点钟出发,将近9点我们就赶到了农场。场长说,连续下雨,虾塘水位高,圩堤土质松软,很容易溃堤,如果溃堤,虾苗将很快逃走,损失很大。我们顿感责任重大,必须抢时间保质保量完成这项突击任务。按照农场副场长的安排,在最易溃堤的险段开始了运土固堤。

其实,去年我曾来过农场,当时是为鱼塘清淤,就是将鱼塘底的土翻晒,让阳光杀菌消毒,同时在鱼塘的底部四周挖出大概深一米、宽十米的沟槽。由于大堤较高,我们用铁锨将鱼塘底部的土一段一段往大堤上翻堆,逐层加固大堤。

晚上住在离鱼塘很远的小村庄。每天早上,我们穿着大衣,扛着铁锨,由于是顶风,眼睛根本睁不开,都是迷成一条缝,向前倾斜20度左右才能前进,在行进中感觉风是一堵无形中既柔软又坚固的墙,我们是半趴在它身上前进的,不用力气迈步就会后退、甚至后仰跌倒,相互讲话就是差一步的距离也听不清楚,耳边满是呼呼的风声,半个多小时走到工地时已是一身的汗。

到第三天晚上,我的脸上全部翘起了皮子、发红,用水洗脸时毛巾稍微用点劲就痛,有时夜里因为脸上撕裂般的痛被惊醒。一问战友们,大家都这样,原来冬季这里的海风是这样的凶猛和无情,这让我第一次领略到海风的威力。

那时我们住在靠海边的一个村里,村里的房子都比较矮小,但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进门不到一米是一道墙,像一个屏风,从屏风的两边往里走是一个四合院,后面是三间或四间房子,东西屋里有炕,炉子在堂屋里。四合院里有一口井,吃水就从里面往外提,井水水面很高,打起水来很容易,但是水烧开后水垢很多,都是白色的,喝到嘴里又苦又涩又咸。老百姓对我们都非常好,看到我们喝水不习惯,还送一些茶叶给我们,这样水就不那么难喝了。

现在,又一次来到农场,我们下车后带着工具沿着砂石路走了十多分钟,到了需要加固虾塘的大堤上。此时,天空仍然下着稠密的小雨,遮眼望去,除了虾塘就是鱼塘,每个塘大约有四五百亩。

远处白茫茫一片,直通远处的海边,由于滩涂一望无际,我又一次感受海风吹过来的威猛,我们穿在身上的雨衣的下角被不停地掀了起来,穿的解放鞋和裤脚已经全部湿透,脸上的雨水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流。

刚开始,按照安排是把远处的泥土运过来对圩堤进行加固,即先要把地上的一层草皮除去,然后取出土。由于海边地上的杂草根密连绵,下雨后土质松软,用铁锨挖断草根需要费很大气力,更要命的是泥土装满小推车,要沿着大堤再推三百多米来逐步加固,因为大堤上的土两三趟一走,已经泥泞不堪,小车的车轮全部被泥土塞得满满的,加上路边的杂草缠上去,整个轮胎被裹得死死的,根本推不动。如果这样下去,原定的任务根本完不成。

我们立即把意见反映上去,最后根据我们的建议,放弃了小推车,把单纯取土变成取草皮土,厚度十公分,裁成八十或一米见方,用肩背的办法运草皮土。命令一下达,我们2连50多名官兵按照采集、运送、堆码进行分工协作。为了防止被老的芦苇根划伤皮肤,我们统一穿好雨衣,然后背上草皮土送到大堤上进行加固。

背着100斤左右的草皮土躬身走在大堤上,脸上是汗水和着雨水,眼睛过一会儿就要擦一下,否则很快就迷糊看不清方向。有时双手由于兜住草皮的两边底端,干脆就猛地紧闭一下双眼,或者奋力摇一下头,汗珠雨珠才会掉落,眼睛才看得清前方。如果不这样,来去会路时碰上就很容易滑到鱼塘里。

为鼓舞士气,我们两个排开展了劳动竞赛,大家士气高昂,我们驮着草皮土唱着《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虾塘里养殖的一些海虾已经有七八厘米长,每当有泥土块滑入,附近的几十只小海虾立即掠过水面,像受惊似的不停地在水面上跳起。有的已经有小手指那么大,通体透明。有的不小心跳到了大堤上刚铺的草皮上,费了半天劲的反复跳跃才回到水里。

到了中午12点,险段加固大概完成了三分之二,中午炊事班送来了包子和大白菜汤,大家吃过饭就地休息不到半小时,又开始运土加固,雨也渐渐地小了,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下午四点钟多一点,草皮土终于铺满了整个鱼塘的大堤。

站在大堤上集合准备返回时,天气已经放晴,我看到刚加固的大堤内侧的坡上绿油油的,草皮上都是春天新长出的杂草,在老根新根的簇拥下虽然换了地方,但依然生机盎然。虾塘里碧绿的海水翻着一层层细浪,此时完成任务后的轻松心情和细浪一样的自在、微澜。

太阳挂在西天,光芒照在滩涂上,每一片虾池、鱼池就像一盏盏镜子,映着红色的光芒,鱼塘里泛着金光银辉,不时也看到鱼虾跃出水面掀起一阵涟漪。走出约十公里,才驶出坑坑洼洼的碎石路,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路两边的杨树已经全部出牙,油绿绿的叶子在夕阳的余辉里生气勃勃。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部队也紧跟时代。根据地方需要,团里不时派出官兵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用勤劳和汗水改变着生活和训练条件。团里对营房进行了维修,对靶场、操场、战术训练场进行了维护,营区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铺上了柏油,安装上了路灯。解决了洗澡难、外出交通难、随军家属就业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济南军区后来总结推广了我们230团的经验做法。

营区面貌焕然一新,记得9月底,有一次夜里两点多钟去查岗,一路上月光如银,整个营房静悄悄的。抬眼望去,一轮明月高挂在深蓝色的穹庐下,营房操场、战术训练场、靶场变得异常的宁静和清新。望着这静谧的夜空,心境也就多了一份宁静中的平和,天广地阔拥在眼前,自己的心灵从没有感觉到如此的惬意和满足。

走近营区南门,和门卫对了口令,又向着团弹药库走去,通往团弹药库的道路是一条弯曲起伏的羊肠小道,此时蟋蟀兴奋地吟唱在两旁豆角饱满、叶绿枝苍充满成熟气息的黄豆丛中,稍不经意,黄豆便会热情地伸出枝叶扯拉、拍打自己的衣角,就好像有人开玩笑想把我背着的冲锋枪夺走一样。于是干脆坐了下来,披一身银辉,作短暂小憩。坐在半山腰等高的豆丛中,一股清香迎面扑来,身边黄豆的枝叶舒舒展展,枝节处饱满着一簇簇好似身怀六甲的毛茸茸的豆角,在月辉的沐浴下楚楚动人。俯视前方,丘陵上的每一块小的梯田就像层层叠起又坡下的绸缎,一块压着一块,在月光的照耀下洋溢着依然十足的绿意,有的虽有些苍苍,但铺上一层月华反而表现得金贵十足。细细望去,右边一波又一波山芋的长藤蔓延在起伏的田垄上,左边一行又一行的花生青绿在小块的地表上,最惹眼的是右前面的几块地里的玉米婷婷玉立,在月色下显得越发的轻盈和苗条,细长的叶子反射着如银的光芒。向远处望去,相拥的三三两两的丘陵现出朦胧的轮廓,在月色的抚慰下像熟睡的婴儿甜蜜在摇篮里……

在这样的月色下,许久没有这样关注过营房内外这样的景致。忽然一阵夜风轻轻吹过,玉米地里发出的飒飒声,好似嫦娥穿着白色的纱裙轻提着拖曳而过,顷刻间一切又归于平静。

1989年4月的一天,在2连连部,团政治处郭志强主任到连队检查指导工作,找到我单独谈话了解连队建设情况。不久,我被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工作,从此离开了英雄的连队。

1991年初,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钟文碧和干事邱海军到我团考察干部,同我谈话后,次月我被调到77师政治部干部科工作。1994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又被调到26集团军政治部干部处工作,由于工作繁忙,路途较远,一直没有机会再回过英雄的2连。

1994年8月,我参与了集团军军史馆开馆典礼中的相关工作,更有幸的是负责邀请26军(集团军)历任军首长参加开馆典礼。在干部处任免组徐忠波组长的指导下,我给20多位老首长一一发函,又用电话反复联系各位老首长,确认出席当天的开馆典礼。这些老首长很多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每次都怀着尊敬有加的心情和他们联络。当时集团军机关内部有程控电话,联系起来也很方便,有的是首长亲自接的,有的是家人接的,还有的是秘书接的,现在我还记得有张铚秀、陈宏、赵峰等老军长。

军史馆开馆典礼结束后不久,一天下午,干部处任免组徐忠波组长对我说:“得平,我们到军史馆看一下去。”

我们先看了书画陈列室,其中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书法“钢铁长城”四个遒劲刚健的大字。然后顺着展馆的展览顺序一一进行观看,在看到荣誉栏中的志愿军总部授予我们2连“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称号时,心里充满了一种别样的自豪。接着走到另一个展室,墙上是牺牲的3000多名烈士的姓名。是呀,战争是残酷的,为了胜利,我们不怕牺牲,为了战旗高高飘扬,我们的责任就是誓死捍卫。最后一幕是声光电实景展示战斗的场面,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到鸡雄山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1996年底,我因胃病常犯,请求转业地方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也遇到过风风雨雨,但终究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鼓励自己前行。做好工作的同时,潜心自学书画和写作,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我想这也是英雄连队的精神感召和在部队各级机关培养出来的独立、顽强的作风吧。

2020年1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跨过鸭绿江》,每一集我都准时观看,激动、感慨、振奋等情绪随着画面的情节在起伏,更骄傲的是我曾在“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生活、训练过,全集收看结束后,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首歌词发在“词曲网”上,刘海斌先生看到后很快谱了曲。谨以此歌词向我的英雄连队、向抗美援朝的英雄们致敬!

《致敬志愿军战士》:感动你对强敌的无畏,感动你对祖国爱的热烈,一腔热血爆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抵抗侵略者是义无反顾的决绝。没有粮食含石子充饥,没有弹药用石块较量强敌,像一座巨石牢牢嵌在山地,用鲜血谱写赤城报国壮志;感动你对使命的敬畏,感动你牺牲也要守好纪律,浑身是胆换来民族的尊严和崛起,打败侵略者总有舍我其谁的底气。没有机械运输靠的是双腿,没有棉衣御寒靠坚强的意志,像一面红旗始终飘扬在阵地,用胜利书写惊世的不朽奇迹。

(注:本文成稿于2021年11月16日)

作者简介:

王得平,曾用名王德平。1994年底从陆军第26集团军政治部干部处转业到江苏省宝应县委组织部工作,仪征市市场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仪征市第五届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政务之余作有诗、散文、小说、弹词、歌词、戏剧、国画等,著有文集《花开人独立》,部分文学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国画作品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