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距离宫不足百里,竟然还有一座保存至今的皇家行宫!很多秘密承德人都不知道!

 承德皇家园林 2023-10-26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清代在今承德境内

修建了多座皇家行宫

如今除热河行宫(离宫)外

唯一保存下来的就是

位于承德县头沟镇汤泉村的

汤泉行宫

这也是唯一一座

因温泉而建的皇家行宫

去看看吧

图片

汤泉行宫

图文/李树
图片
汤泉行宫,位于承德县头沟镇汤泉村的汤山脚下,距承德市区四十公里。据《承德府志》记载:汤泉“在府东北八十里之汤山,泉水涌自山半、温暖适宜”。为明清帝后龙浴之处,明朝曾辟为皇帝禁苑。清代汤泉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现存门殿、正殿、汤泉总池、假山、御制石碑和周长三百米的宫墙。

图片

1982年7月23日,汤泉行宫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记得儿童时代,有一段时间,汤泉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大总池四周早已没有了围栏。下凹的总池泉眼,四周有柏木钎子围挡,人们为了欣赏到水珠顶起钢镚翻花的情景,尽管扔出一二分钱都非常心疼,却还是要把硬币投进泉眼去看热闹。那个年代,汤泉的村民都是从大总池里挑水吃,以致人人都有黄牙稍。浴池是由石条砌筑,从总池的引水槽也是用石头凿成。老百姓想要洗澡不受任何约束,只要池子里有地方就能往进挤。浴室的房子和门窗都已破旧不堪。

图片

针对这残破不全的院落,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汤泉行宫还在建设时期,康熙皇帝来汤泉洗浴小住。一日,康熙似是闲庭信步,溜达到下边的朱家营村时,随口询问街上闲人村庄的名称,当得知叫“朱家营”时,立刻联想到猪会吃糠的事情,回去便将还没建完的行宫停了下来,所以只有行宫其名,不见真正的宫殿。

图片

但传说就是传说,与事实大相径庭。

据史料记载,早在辽、金时代,这里便是皇室洗浴和巡幸打猎的地方。辽统和十七年(公元999年),皇子普贤努曾来此洗浴。辽寿昌、乾统年间,把这里设为帝王游牧出行暂住的地方。金代章宗完颜璟,不仅以热泉洗浴,而且饮热泉水以求治病。

图片

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圣祖玄烨初巡塞外,首次来到这个地方,便对这里的天然温泉倍加赞赏:“朕始经其地,谓水候微凉,更得喧暖,乃宜于体”。之后曾多次驾临汤泉,并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到此洗浴疗养。

图片

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每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来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政务,接见蒙古王公大臣,赏赐臣下等,日理万机。所以在公务之余,来到近在咫尺的汤泉行宫,休沐理疗,赏玩山水,也可得到身心的休养和愉悦。大部分情况都是从避暑山庄来,也有的时候是从盛京谒陵回来。在此停留的时间少则一两天,最多达8天。他在此当然主要是洗浴休闲,但也和在避暑山庄一样,处理政务,批阅奏章,接见和赏赐等。

图片

在汤泉行宫尚未构建之前,先前的辽代行宫都已荡然无存,只有一座龙王庙。康熙驻跸汤泉都是以随行营帐下榻。

图片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热河行宫已经初具规模,汤泉行宫正式兴建。在原有龙尊王佛庙基础之上,将各处殿宇维修一新,在庙后的山坡上修建行宫。正如康熙在碑文中所记:“爰于泉上,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沐之所。其中旧有龙尊王佛庙,新之以奉香火焉。”

图片

汤泉行宫整体布局为前后两部分,前为龙尊王佛庙(人称水宫娘娘庙),后为行宫宫舍,宫舍周围有凉亭、假山、游廊等,被周长300米的宫墙围起来。整个行宫占地18亩,呈不规则圆形,远远望去,犹如一个摆放在山凹中的巨大圈椅。据乾隆七年(1742年)热河总管巴图的一份奏折披露,“汤泉行宫大小房连游廊一百八十七间”。

图片

行宫御苑里,假山叠翠,亭阁林立,游廊相连,曲径通幽。整个行宫前半部以汤泉总池为中心、以龙尊王佛庙为主体,突出“汤山神秀,泉水龙灵”的神圣氛围。后半部虫鸣鸟唱,松影相随,体现一种闲雅幽静,万籁俱寂的自然环境。康熙皇帝沐浴后步出浴室,坐在树荫之下,品香茶一杯,任微风拂面,听鸟叫蝉鸣。时至深秋,晨霜染色,面对远山近景,圣祖诗性大发,欣然命笔《温泉流杯戏作》:

早霜满地池水清,一气涓涓惬胜情。

偶坐浮杯几暇日,君臣对景论平生。

图片

汤泉行宫在乾隆中期以后逐渐衰落,据清廷《内务府奏销档》披露,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还有委署千总一名和兵丁12名在行宫看管。

图片

据《热河园庭现行则例》记载:汤泉行宫,康熙四十五年修建,乾隆年间裁撤。但是在清朝22座口外行宫中,除了最大的热河行宫即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避暑山庄外,汤泉是惟一保存下来的一座行宫。

图片

御泉,御寺,御苑。汤泉行宫与龙尊王佛庙唇齿相依,将朝政、佛事、休憩融为一体,以一种独特的建筑形态向人展示着固有的皇家文化。汤山神秀,泉水龙灵。

现在,这里已成研究清代文化的历史版本,也已成为猎奇探古的旅游胜地。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尚有:

图片

▲门殿3间。

图片

▲正殿3间。

图片

▲殿内重塑水宫娘娘神像。

图片

▲门殿与正殿中间,就是日夜翻腾的温泉露天大总池。过去,它是以水满自溢的原理,自动流入南北两侧的浴室。
正殿前面的两通御制石碑,面向总池而立。碑身高210厘米,宽71厘米,厚26厘米。高浮雕二龙戏珠碑首,碑身周边雕刻10条龙纹。

图片

▲一通无字。

图片

一通有字。这通保存了300多年的石碑,如今相对完好,字迹清楚。碑首镌刻篆书“御制碑文”四字,碑身镌刻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亲笔撰写的《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

图片

碑刻全文如下:



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

塞外山脉自西北来,至热河,冈峦回合,形势郁盘。环左右百里间多名泉,而山庄之东北有汤山。其泉涌出山腹,自然而温。浴之,蠲烦除疴,导和怡性。朕始经其地,谓水候微凉,更得,喧暖乃宜于体。比再往则加懊矣。记称丘陵川谷能出云为风雨者皆有神。况是山蕴金砂之气,蒸为醴液,又应候如意,岂非有神灵默相者欤!爰于泉上,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沐之所。其中旧有龙尊王佛庙,新之以奉香火焉。考汤泉著于史传者,骊山天都最为名迹,其他亦散见于山经杂志,而兹泉尤为灵异。古人谓地脉之兴,有待而然,非虚语也。夫君子澡身浴德,如沃盥以去垢。朕于此窃附汤盘之儆,期与天下日新,而所以膏泽吾民,以及蒙古诸部落,使咸寿考康宁者,则不能无望于佛之庇佑焉!是为记。

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初一日

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

侍读臣王图炳奉敕敬书

图片

参考译文:

塞外的山脉从西北延伸过来,到了热河这个地方,山峦叠峰,绵延曲折。周围百里之间有很多名泉,而避暑山庄的东北方向有一座汤山,山里有泉。水从地下涌出来,天然温热。洗浴之后,消除烦恼,解脱病痛,调和情绪,振奋精神。我第一次到这个地方,觉得水温稍低,后来觉得那水温暖正好适合于洗浴。以后去的次数多了,就觉得更热了。据说丘陵川谷间的云和风都有神灵的作用。况且这座山蕴藏金沙之气,化作神奇的水,又正好适合人们的需要,莫不是有神灵在暗中帮助吗?于是,在温泉周围垒起围墙,盖起行宫数间,为避暑休息沐浴的地方。其中原有的龙尊王佛庙,加以修葺,以奉香火。
据考察,汤泉在史书传记中有记载的,骊山温泉和天都峰温泉最为著名。其他的也散见于山经杂志。而这个泉尤为灵异。古人说,地下神脉的兴起要等待时机,看来不是虚妄之语。君子的道德修养,就像在盆中洗去污垢一样。朕在利用汤池洗澡之际,期望天下太平,而使全体臣民以及蒙古各个部落都承受恩泽。要使人人乐观长寿,不能不指望于佛的保佑。特此碑记。



图片
▲汤泉总池。
用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的长方形总池,长7.7米,宽5.7米,深2.4米。在总池的西北角底部,有直径0.8米,深3米余的泉眼,蔚蓝色的泉眼,气泡不的翻涌,犹如串串银珠滚向水面。即使隆冬季节,依然热气蒸腾,雾气缭绕。总池四周原有24根盘龙石柱和雕花石栏板也只剩遗物。

图片

▲东面池沿边的石雕螭龙吐水嘴已经面目全非。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殿后,平台上的座座假山泰然耸立,依旧不失皇家御苑的静隘与优雅。

图片

图片

▲不规则圆形的300米虎皮石宫墙,依然在竭尽所能的维护着皇家御苑的容颜。
图片
虽然清朝帝王早已抛弃了汤泉行宫,但是汤泉的泉水依旧日夜流淌,前来洗浴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皆因这温暖适宜的神奇泉水。
图片
经测试,汤泉形成于白垩世纪(7000万年前)自涌式温泉水,水温在41——44℃之间,每小时流量20吨,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硼酸、氟等20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放射性氡气,对高血压、皮肤病、关节炎、妇科病等20多种病症有显著疗效。所以它才历经千百年长盛不衰,吸引着上至帝王皇亲,下至平民百姓前来洗浴疗养。
图片

图片

据《康熙起居注》《承德府志》《清实录》等文献记载,康熙皇帝曾驻跸汤泉达20次之多:

第一次,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初一日入驻头沟汤泉,洗浴5天后原道回銮北京。

第二次,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二日,圣祖奉孝庄文太皇太后,率皇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北巡'塞外避暑',出古北口,十六日先奉太皇太后驻跸头沟汤泉洗浴疗养。

第三次,康熙二十二年(1683)七月二十日从鞍匠屯回到头沟汤泉,迎请太皇太后回銮北京。孝庄文太皇太后在温泉洗浴疗养37天,圣祖前后洗浴8天。

第四次,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初一日驻哔头沟汤泉,圣祖洗浴8天,期间处理'折本'、奏事',涉及选人、税课、官员补授等多项行政事务。

第五次,康熙二十四年(1685)七月初九日驻跸头沟汤泉洗浴3天。

第六次,康熙二十七年(1688)七月三十日驻哔头沟汤泉洗浴1天。

第七次,康熙三十一年(1692)九月庚戎3天,在这里康熙皇帝举行围场秋狝后赏赐典礼。

第八次,康熙四十二年(1703)七月十九日住3天,大臣汪灏随銮陪驾,并详细记载这次驾幸汤泉具体经过。

第九次,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二月初七,盛京(沈阳)拜祖回来住3天,康熙皇帝此时情绪极好,并封下嫁喀尔喀台吉策楞之公主为和硕纯懿公主,授策楞为和硕额驸。

第十次,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壬辰奉皇太后住息6天。

第十一次,康熙五十一年(1712)八月围场秋狝后丙寅住2天,皇后洗浴120天。

第十二次,康熙五十二年(1713)五月已末康熙奉皇太后往返6天。

第十三次,康熙五十三年(1714)七月初七奉皇太后,自热河幸汤泉,康熙皇帝给在京大臣发去诏书,为江南大旱平抑米价,住5天。

第十四次,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初十奉孝惠章皇太后洗浴疗养,十三日圣祖自汤泉行宫起行至木兰围场秋狝,同时“阅视蒙古地方”。

第十五次,康熙五十四年(1715)十月初三日圣祖再赴汤泉行宫,向皇太后请安、洗浴。十月初十日奉皇太后自避暑山庄起行回銮北京;皇太后在汤泉行宫洗浴疗养60天(八月初十至十月初十)。圣祖先后洗浴共12天(八月初十日至十三日,十月初三日至初十日)。

第十六次,康熙五十五年(1716)六月二十八住中关行宫,六月二十九住汤泉行宫洗浴6天,这时汤泉行宫全部落成,正殿前立碑一对,并写下碑文,此次兴致极好。

第十七次,康熙五十六年(1717)五月初六圣祖护送皇太后移住汤泉行宫洗浴疗养,圣祖洗浴4天后回往避暑山庄。

第十八次,康熙五十六年(1717)八月初二日自避暑山庄移住头沟汤泉行宫,三日后去木兰围场秋狝,九月十七日迎皇太后回住避暑山庄,十月初九日自热河回銮北京,这一年皇太后在头沟汤泉洗浴疗养130天,圣祖两次往汤泉行宫洗浴7天。

第十九次,康熙五十七年(1718)八月乙丑康熙皇帝自热河行宫驾幸汤泉住2天。

第二十次,康熙六十年(1721)七月庚戌,康熙皇帝古稀之年最后一次住2天。

图片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到此洗浴疗养,少则37天,多达130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二至七月二十日,孝庄文太皇太后在温泉洗浴疗养37天。

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壬辰至八月丙寅,皇后洗浴120天。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初十至十月初十,孝惠章皇太后在汤泉行宫洗浴疗养60天。

康熙五十六年(1717)五月初六至九月十七日,皇太后在头沟汤泉洗浴疗养130天。

图片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这里曾辟为荣军疗养院,让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流过血、负过伤的官兵们,得以在昔日的帝王行宫中洗浴疗养。

图片

这里也曾作为前庙公社的农业中学,培育出的莘莘学子,成为建设祖国和家乡的有用之材。

图片

这里还成为落实毛主席1965年6月26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而成立的“六二六医院”,抽调、派驻的技术骨干和规模等级,相当于是承德县的第二医院。

图片

“六二六医院”被撤销后,这里又成了汤泉疗养院。(上图为疗养院的食堂)

图片

期间还曾经兼并过坐落于朱家营村中的前庙公社卫生所,后因职能不同又一分为二。门殿及南侧两间为卫生所的诊室和办公室,北侧两间是药房。笔者就曾在门殿中的卫生所供过职。

图片

1991年,在行宫外面建起了疗养大楼,添置了医疗设备,改善了管理体制,并更名为温泉理疗医院,年可接待上千名人员疗养。

图片

图片

几经改造装修的康熙汤泉行宫疗养院,环境更加优雅,住宿和洗浴条件更臻完善,正以更加完美的服务,接待四面八方宾客。

图片

▲单间泡池。

图片

▲男/女泡池。

图片

▲淋浴间。

图片

▲游泳馆。

图片

▲酒店大堂。

图片

图片
▲客房部。

图片

图片
▲客房,卫生间。

图片

在正殿北侧,生长着一棵300多年的菩提树,为二级保护树种,高约12米,树冠约15米。

图片

主干1.5米,直径0.52米。本为南方生长,北方无法存活的树种,却如此枝繁叶茂,多依皇家圣地之故。

图片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静思6年才修得正果,所以菩提树被称为佛教“圣树”。由于释加牟尼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

关于这座水宫娘娘庙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图片

水宫娘娘庙的传说

图片


图片

相传,在热河东北不足百里的小村庄,有一户人家,儿媳妇过门儿不到一年,丈夫就病死了,婆婆硬说她是'白虎星'下界,妨死了丈夫。从此,黑瞎眼看不上这个儿媳妇,家里家外的一切活计都落在了她头上。媳妇每天除了打柴、种地、洗衣、做饭、做针线之外,还要到老远的井沿去挑水。婆婆不许她在路上歇着,也不许她和外人说话。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很同情她,却又无能为力。

一天,媳妇正在井台上打水,过来一个白胡子、白眉毛还牵着一匹白马的老头儿,向她讨水喝。媳妇犹豫了一下,看看眼前的老人和白马,便冒着挨打的危险,给人水喝,还替老人饮了马。老人见她满脸泪痕,就问她有什么伤心之事,媳妇一五一十地说完,老人叹了口气说道:“我送给你一条小龙,缸里缺水的时候,你就把它扔到缸里,水自然会满,你再也不用挑水了。”

她双手接过一看,是个似龙非龙、弯弯曲曲的小木棍儿,急忙鞠躬道谢。待她抬头再看,老人与白马都没了踪影,她便兴冲冲地挑着水回家去了。

从此,只要缸里缺水,她就偷偷地将小木棍扔进缸里,顿时水就满了。一天、两天、三天,一连几天过去了,也看不见媳妇挑水,缸里的水却总是满的,婆婆很奇怪,就叫小姑子暗中监视。

一天,媳妇烧水做晚饭,刚把小棍拿出来,还没来得及往缸里扔,婆婆劈手抢过来,骂道:“小贱贷!妨死了我的儿子还不甘心,还想败坏我的家业!贪闲偷懒,还招引妖孽!”边骂边揪住媳妇的头发,狠命地捶打。一下子,把那小木棍甩到翻开的水锅里了,只见一股热水忽地喷了出来,直接喷到婆婆长满横肉的脸上,烫得她嗷嗷直叫唤。紧接着,一股股热汤不断的往外喷涌。当村子里的人知道的时候,这里已经变成热汤翻滚的泉眼了,于是,大家就叫它“汤泉”。在这里洗澡,不仅洁身润肤,还能养身治疾。人们为了纪念那个媳妇,就在这里盖了一座“水宫娘娘庙”。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李树,男,承德县基层粮食企业就职,于2014年1月退休。爱好摄影与旅游,曾在本栏目登载新拍避暑山庄72景和承德十大景的传说等系列作品。


编辑:百伶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