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缨子

 段庆红 2023-10-26 发布于山西

玉米缨子

玉米缨子就是玉米穗外面裹着的一层又一层的皮子,土话还叫“玉蜀缨”。

剥玉米时直接剥玉米,先不去皮。把玉米推回家后再去皮,去皮干什么?其实也不是把皮子完全去掉,而是把皮撕开至玉米末端,多余的皮子去掉,留几片皮编成小辫状,用来挂玉米。玉米皮很结实,编起来更牢固。院子里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就是玉米皮编成的。

剩下的玉米皮又有什么用处呢?挑好的编成草垫子。不好的玉米皮晒干当穰柴烧,起到引火作用。

过去家家户户草垫子不少,都是用玉米缨编成。会编辫子就会编草垫子,三股玉米缨编,只是在编的过程中需要用三股当中的一根玉米缨去穿过已经编好的那部分,起到一个固定作用。这样编出来的草垫子不松散,不用针线重新缝。直接编成一个完整的草垫子。草垫子的大小薄厚取决于你编的长短,也取决于你想要薄还是厚。厚是在薄的基础上多编了几圈而已。草垫子差不多都是薄的,厚和薄没有多大区别,薄的拿着轻便,厚的适合在家坐。当一堆玉米缨被编成草垫子后,“无用”变成了有用。一堆变成了几个。这是撕玉米,挂玉米后的一项自由发挥。这个环节同样不能少,因为时代赋予的使命,你不能不遵循。也许你会说,既然是自由发挥,既然是自己说了算,为什么会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这叫跟着时代走,这是大环境下的影响。不编草垫子坐什么?编多编少,编薄编厚自己说了算。大人小孩都可参与。小孩子编的时候只管编成辫子状,到衔接部分交给大人去操作,然后继续编辫子状。

当然你也可以编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编得大一点,夏天当凉席,铺在院子里或者晒棚上,乘凉,都是不错的选择。夏天晚上躺在玉米缨编成的草垫子上看星星看月亮,还有流星划过,如此浩瀚的天空,星星眨着眼,月亮在当中,众星捧月。冰心的诗里有这么几句——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我们坐在院子里或者躺在院子里,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天,看着星星月亮,就算不说话,也十分美好。

那时候天空很蓝,星星很多,那时候的眼睛还没有近视,看天空看得是一清二楚。天空有北斗七星,有最亮的星,听说还有天狼星,但是分不清在哪个方向,或者是哪个季节出现。有地球,月球,星球。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可见宇宙有多大。

草垫子怕雨淋,看着天不好时,赶紧把院子里的东西收拾好,把草垫子拿进屋。如果淋湿就得晒,如果不及时晒干就会烂透。这个草垫子就作废了。所以怕雨淋的东西要及时收拾。虽然都是免费编成,先不说功夫,浪费掉草垫子多可惜啊。

老百姓眼里没有“扔”这个字,虽然都认识这个扔字,甚至会写,但是没有扔这个行为和习惯。如果扔掉淋透后腐烂的草垫子,接着就是一声叹息,过多少天还在叹息。当然不光是草垫子,包括任何东西。所以,既然扔掉会可惜,在风雨来之前就得收拾妥当,不要让淋湿。只有这样,每年编几个草垫子,才会越来越多,而不是淋坏扔掉,再编,到最后都成了一次性,没有留一个。

草垫子后来升级了,原来,草垫子都是原汁原味的草垫子,后来,突发奇想,巧妇们在草垫子上裹布,这个布是从不能穿的裤子上拆下来,量身定剪成草垫子大小合适的布,只包一面,当正面,不包布的那面是反面,直接与石头摩擦。草垫子拿到门外后,发现有的是用碎花布裹,有的用深色布裹,不管用什么布裹,都是穿破穿小的裤子布。这同样是旧物利用,同样是把“无用”变成了有用。

那些饭场上的街坊四邻中,有的坐着小板凳,有的坐着草垫子。搁草垫子时大家有个习惯,把草垫子直接往石头上一扔,不偏不倚正好扔在你瞅准的那块石头上。这个扔不是扔掉,是一个举动,是不想专门去弯腰,随手就可把草垫子扔准的这么一个娴熟的习惯性的动作。饭罢,再把草垫子拿回家。草垫子与人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草垫子结实耐磨,一坐就是多年。

现在,家家户户的草垫子还是那些年留下来的,后来再没见谁编过。玉米年年种,玉米缨直接晒干当穰柴。现在如果谁想编草垫子,还能编。我想应该还有人在编,只是编的人少了。不再是八十年代那会儿家家户户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感觉不把玉米缨编成草垫子,就没完成任务似的。

我特别喜欢“应季”这个词,尤其作为我这个农村人来说,应季蔬菜瓜果给人一种月份足、长得饱满这么一种状态。应季还反映出庄稼人对农作物的那份耐心,以及农作物本身的从容不迫和稳中求进。而现在,恰恰相反,感觉都是急于求成,玉米不只属于秋天,春夏冬都有玉米。街头,一车一车的玉米被卖掉后,玉米缨还在车上,玉米缨也很嫩。每当看到这一车一车的玉米缨就想起了编草垫子那些年,那个干劲十足的八十年代,那个在夜晚趁着星星月亮编的情景。尤其八月十五月亮明晃晃的,家家户户都忙到很晚,每天每个晚上都是如此,但是八月十五前后会忙到更晚,原因是趁着月色总比黑咕隆咚看不清强。所以撕玉米,挂玉米,编草垫子,恨不得一个晚上都完成。一边编一边看看月亮,一边编一边夸夸月亮。大人不忘夸赞孩子,孩子不耻下问着爹娘。爹娘会把自己知道的通通告诉孩子。知识不等于智慧,以前人上学少,认字也许不多,但智慧超群。俗话说——“吃的饺子比你多”。“走的路比你多”。这其实叫经验之谈。

就这样编着编着,小孩子长大了,大人更大了。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那些当年可躺下一个孩子的草垫子变小了。

有一次在商场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草垫子,不是用玉米缨编成,当时没想到问问是什么材质,过后才想起应该问问是什么材质。但我可以肯定不是玉米缨草垫子。因为我瞥了一眼,玉米缨我认识。

我还是觉得玉米缨草垫子好,亲切,有亲和力,坐着也踏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