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理想教师

 天天广富 2023-10-26 发布于江苏

这掌声让我想起我高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只要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他总能“喀嚓”断电,踩着还没有停下来的铃声大踏步地走出教室,留下我们在那里回味,那是真正的潇洒!

再如,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上,常有老师想方设法地“启发”学生,将极有创意的回答“修理”得与教参如出一辙;校园中,也有老师对学生讲座、学生报刊的时尚话题一概视为浅薄,厉声制止,而后又抱怨学生素质太差。果真是学生素质太差吗?试想,如果学生的话语动辄遭到“修理”,这也不对,那也不行,课堂上谁又愿意自讨没趣?所以,为师者若想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应容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鼓励有个性的声音,少搞标准答案“一刀切”,而是把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与老师平等的人。这样,自由开放的气氛营造出来了,课堂上“万马齐喑”的局面也就消失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是为了了解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一桶水”。当新生的一代就乔布斯、苹果安卓、微博微信等侃侃而谈时,我们的很多教师却对此极为不屑,甘做“世纪遗民”,固守着陈词滥调去训导学生。如此拒绝时尚与现代,恐怕是不能站稳讲台的。身为教师,融入学生的文化圈子并勇敢地与之同思考、共评析,方能真正尽到为师之道。

又如,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

李希贵老师说:“什么年龄读什么书。”的确,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规范学生的阅读,一提起阅读就是让学生读名著,读经典,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都塞给学生,也不管学生认知水平、人生经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有没有达到作品鉴赏所需要的层次。另外,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有人喜欢“大江东去”,有人偏爱“小桥流水”;有人钟爱莫泊桑、契诃夫,有人专注于钱锺书、余秋雨。各人有各人的兴趣,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我们不必强求一致。此外,我们不应给学生设置太多的“禁区”,譬如学生喜欢读金庸、琼瑶,这应当很正常,学生不会因为读了武侠小说就变成了“侠客”,读了言情小说就变成了“情种”。关键在于引导,引导他们如何吸纳有用的养分,引导他们如何处理和日常学习的关系,引导他们如何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品位,而不是硬塞硬灌、硬堵硬卡。

特别要尊重的是学生的隐私权。信件是隐私,日记是隐私,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同样也是隐私。

总之,尊重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风险防范:一堂待补的课

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意外伤害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至少有1000万儿童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1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4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溺水、交通事故、跌落、动物损伤、烧烫伤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面对时有发生的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人们疾呼:我们再也经不起任何“偶然”!花朵一般的生命盛开的时候,我们不该再让任何“偶然”的危险逼近他们。

长沙市天一律师事务所杨海斌律师曾受理过好几起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赔偿案件。他说,在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中,诉诸法律往往是亡羊补牢。学校和家庭应对孩子实施更加具体实用的安全教育,使孩子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他还说,在伤害发生后,学校消极等待家长到校而贻误救治时机的情况时有发生。他建议学校和家长要始终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并推广儿童意外伤害保险,通过社会保障机制这一途径解决意外伤害事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曹中平教授对儿童意外伤害一直很关注。他说,学校应明确教师保护学生安全的义务和责任。但教师少,学生多,所以学校不能只消极管理,而应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当学生面临危险时,便会自觉停止危险行动或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张毅龙副处长表示,学校、社会、家庭要逐步建立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安全防护机制和体系,建立青少年安全工作状况检测系统,提高学校的预警能力和管理水平。

虽说要防患于未然,但完全杜绝意外的发生却也不可能。如果意外不幸发生,置身事故现场的教师应该首先学会急救;同时,学校也要在平时的教育中让学生学会急救。常见的意外情况如下。

溺水。溺水分为两种:淡水溺水和海水溺水。淡水溺水时,如果溺水者呼吸已停止,可不考虑挖水,先进行心脏复苏,即口对口吹气和进行心脏按压;如果是海水溺水,一定要先挖水,然后再进行心脏复苏抢救。

触电。首先要让孩子迅速脱离电源,关掉电闸或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如果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脏复苏抢救。

锐器刺伤或摔伤。如出血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静脉出血,最常用的办法是用纱布垫压局部,然后加压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动脉出血非常危险,应马上用止血带或替代物把伤处扎紧,并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最好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物,尤其是带颜色的药水,如红药水、碘酒等。如刀扎进身体或铅笔等扎入眼睛,当时不要擅自拔除,也不要上任何药物,应立即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气管被异物堵塞。根据气道阻塞的不同情况,按照年龄特点予以救治。1周岁以内的孩子,让其骑跨在大人手臂上,头朝下,连续扣击其两块肩胛骨之间部位,排出气管异物;10岁以内的孩子,让其上腹部趴在大人腿上,头朝下,扣击其两块肩胛骨之间的部位,排出气管异物;如果已经窒息昏迷,则让其平躺,用掌跟扣击其上腹部,造成人工咳嗽,排出气管异物。

中毒。要给孩子喝凉水,并用手伸入口中挖舌根,马上催吐。如误食强酸强碱,则应喝鸡蛋清和牛奶;如果是毒气中毒,须迅速逃离现场,并尽快到医院急救。

烫伤。要尽快脱离热源,然后用凉水冲患处,一般20分钟左右或疼痛感明显降低才行。然后包扎并送往医院,千万不要随意上药。

暑期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这么几个“怎么办”需要注意。

——一个人在家,碰到异常情况怎么办?

安全提示:1.遇上打雷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影碟、电脑、音响等电器;2.电器发生故障,千万不要擅自修理,应立即切断电源,等父母回家处理;3.燃气泄漏,不要慌张,千万别使用明火,先关闭燃气阀门,再打开窗户自然通风;4.不小心被反锁门外,打电话告知父母,或者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求助,或者拨打110请专业开锁人员帮助开门,但千万不能采取爬窗等手段盲目自行解决;5.如有陌生人来访敲门,必须提高警惕,无论如何都不要开门,让其等大人回来后再来。

——作业之余,想要上网怎么办?

安全提示:1.在网上与陌生人或不熟悉的网友聊天时,不能随便向对方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等信息;2.对说话内容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最好以沉默的方式对待;3.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4.不浏览色情、暴力网站;5.学会控制上网时间,坚决不进营业性网吧。

——天气炎热,想要和同学去游泳怎么办?

安全提示:要做到游泳“四不去”,即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没有家人的陪同不去,不私自结伴去河塘、水沟等水域游泳或戏水。在遭遇险情或发现有人溺水时,一定要立即大声呼喊救人,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独自外出,交通安全怎么办?

安全提示:1.步行应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路段要尽量靠边行走并注意避让车辆;2.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或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通行,注意避让车辆,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不要追逐猛跑;3.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4.未满12岁,不应该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5.不要在车行道上招出租车,以免被疾驰而至的汽车、自行车撞伤。

——外出游玩,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

安全提示:1.不要慌张,更不能盲目地钻到人群中去寻找,可以待在原地等父母来找自己。2.如果父母一直没找来,可以向服务人员求助,告诉他们父母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请他们帮忙用广播寻找或电话联系。3.不要随便碰到一个人就告诉他你的父母不见了,更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能跟他们走,因为他们可能是骗子。

显性的安全问题容易防范,隐形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发展性、预防性教育的跟进了。

200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7XAH003)在上海市各高校中组织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存在生命安全、生命伦理、生命价值等多方面问题。

首先是自杀倾向比较严重。在受调查的1650名大学生中,有将近50%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过自杀的想法。其次是漠视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大学生被问到“如果遭到同学当众羞辱,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时,有1.9%的大学生会选择“杀死或伤害他”,有3.6%的大学生会选择“找隐蔽的方法报复他”。再次是生命安全意识薄弱。在针对大学生登山运动中死亡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有冒险精神,值得敬佩”的比例最大,达33.9%。此外,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缺乏,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未婚先孕而做人工流产”的问题时,只有18.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要对小生命负责,反对流产”。

大学生尚且如此,中小学生可想而知。很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在中小学时就已经埋下了根源。有报道称,2014年5月23日,温州平阳中学一名高三学生跳河自尽。而两个多月前该县一名高三男生跳楼身亡。报道对2008年至今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梳理,发现平阳县这几年已发生7名中学生相继在校园或家中跳楼、坠楼、跳河事件。

广东疾控中心曾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共3045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3.4%的小学生制订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自杀措施。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历时3年多,对全国13个省份的约1.5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于2007年公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触目惊心: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2012年,这一课题组又公布过一次调查结果,两组相比,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上海市的相关研究机构也曾联合对9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匿名自评问卷调查,结论是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指出,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征兆如下: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他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家人死亡或自杀,或者其他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而失去父亲或母亲);

·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

发现了上述征兆怎么办?毫无疑问,教师应当会同家长(必须区别考虑家长参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杀干预,主要是心理咨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空中大学教授张德聪指出,在和学生咨商时可以把握下列原则。

1.相信“人”是自己的资源。学生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极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学生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更相信自己,运用自己的资源来面对生命中的逆境。

2.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协助学生运用正向焦点思考。强调正向力量,强调人们的成功经验,强调人的可能性。

3.协助学生寻找例外的经验。无论状况多困难,任何人都不会无时无刻处于问题之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协助学生发现例外的经验将为问题带来转机。

4.肯定“小改变”的价值。相信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协助学生由小处着手,事情比较容易改变,这会给学生带来信心,让他再次燃起希望。

5.协助学生认识到没有一件事情会一成不变。习惯常会限制我们的思考,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因此转机是可能的。

6.给予正向的回馈,如赞美、肯定。赞美会带来心情的喜悦,降低恐惧,使学生放下担心,发现个人资源的存在,提升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与意愿。

但这时候总未免有些亡羊补牢的味道,最好是在平时保护学生的心理,尤其是情感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