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郎织女神话的神化

 zqbxi 2023-10-26 发布于江西

      牛郎织女神话最早可以追溯到《诗·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把星座作了初步的拟人化,但仅有譬喻,而无故事。故事的轮廓出现在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纡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个故事已经和后世传述的牛郎织女神话的终局大致吻合了。其中“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二语,仍是沿袭《诗·大东》“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的意思而来,而所表现的织女的悲苦心情特为鲜明。《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日纬书》说:“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是也。”“营室”是星名,掌织作营造,借为罚作苦工之地。在汉代初年的《淮南子》里,就有了这样的记叙:“鸟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也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引)宋罗愿的《尔雅翼》卷十三本说:“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牵牛)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作为牛郎织女神话补充的鹊桥神话大体上也完成了。

       在六朝梁殷芸的《小说》中,牛郎织女神话则换了一种面容: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近代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神话,大都说牛郎是人间一个不幸的孤儿,依哥嫂过活,被不公平地分家出来,靠一条老牛自耕而食。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洗澡,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男耕女织,生一儿一女,生活美满幸福。不料被天帝查明,派王母娘娘下凡押解织女回天廷受审,恩爱夫妻便活活拆散。牛郎上天无路,悲愤万分。垂死的老牛又叫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披在身上,自能上天。牛郎果然剥下牛皮披在身上,并用箩筐担了一对儿女,上天去追寻妻子。看着快要追到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簪,凭空一划,登时成为一条波澜滚滚的天河。夫妻俩无法过河,只有隔河对泣。终于感动天帝,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由乌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也有一些传说和故事,讲的是牛郎织女婚后由于某些原因,感情不睦,时常争吵,由织女拿金钗或由王母娘娘拿玉簪划空为河,使两入睽隔,不得常聚。

      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黄姑织女"条说:

      昆山县东三十六里,地名黄姑。古老相传云:尝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织女以金篦划河,河水涌溢,牵牛不得渡。今庙之西,有水名百沸河;乡人异之,为之立祠。

       一九八五年七月号《民间文学》上发表的两篇牛郎织女故事:《织女变心》和《牛郎织女结冤仇》就是这种内容情节。

      牛郎织女神话除了正面的若干记叙而外,还有一些侧面的记叙: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日:“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被召,不得停二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后三年当还。”明旦,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六朝梁吴均《续弃谐记》,文字有讹捝,从宋陈元靓《岁对广记》卷二六引文补改)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辰日月。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女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杂说下》)

      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

      钟敬文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牛郎型4个里3个都是织女想法拿到仙衣离开、织女划河二位隔河互扔劳动工具,还是天帝调解,鹌鹑传信时笨嘴拙舌把逢七见面说成七七见面,多生动朴素有人类学深意的口头文学。从出土战国简载牛女闹离婚,推测母系走婚与父系婚制冲突 。

       织女是玉帝的女儿,她和牵牛本都是神仙,两人私订终身,因是私自恋爱,王母娘娘将牵牛贬到人间,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此神话背景强调王母娘娘的权利。但这种权利恰恰是用来引导读者,强调女性的昏庸无能。接着看,牵牛被贬到凡间后取名“牛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头老牛就是当年为牵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的金牛星。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会说话,知道它是个神物,便照着老牛的话做了。织女认出他就是牵牛。于是答应了牛郎的求婚,以后的故事人尽皆知,滚滚天河,鹊桥相会。。 社会的制度性使爱情根本就是一种沦陷。千万别以为这是理想当中浪漫的自由恋爱,更不是非你不可的百般追寻,上文提到的走婚制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姻礼俗。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标志。而发展到定婚制度更强调的是三纲五常,定婚”即古代“六礼”之一的纳采,俗称作“定亲”,由媒人为男女两家通言,女家已许,男家才纳采(取)女之礼。传说的背后的文化背景是封建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夫为妻纲,妇女的一切只能服从和依赖于丈夫,即使丈夫死了也不准改嫁,从一而终。而男子却可以三妻四妾,这背后的混乱还能让你想到七夕节的浪漫吗?

       牛郎织女的传说

      最早源于上古时代的先人对于星宿的崇拜。在那个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只有通过造神才能获得精神支柱的时代,祭司应运而生,他们鼓励人民去祭祀天神,也根据日月星辰与金木水火土等星球的运行划分出了二十八个星区,称之为二十八宿。有了这二十八宿,古人相信自己拥有了保护神。他们以北极星为中心,造出了代表东南西北的方位天象,即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四组天神。“牛郎织女”就在玄武门下的牛宿处。

   很多人以为牛郎星(牵牛星)就是牛宿。不然。牛宿是玄武星区的第二宿,有着六颗星,里边包涵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位于银河东向,与银河西向的织女星遥遥相对。乍一看,好像它们之间有点缘分。加上俩星名字起得还很适合配对。实际上,古人最初给它们起名字的时候,还真没打算让它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

    中国最早有关牛郎织女的文字记载,在《诗经·小雅·大东》里:“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啥意思?意思就是天上有条银河,晶光灿灿又亮亮的好像一面镜子。旁边有位织女星,一天七次移位行进,忙个不停,也没见她织出美丽的纹布;还有一位牵牛星,闪闪烁烁扑人眼,也不能像人间的牛那样可以拉车。这首诗创作于西周时期,作者是一位诸侯国的大夫,他不满周天子的统治,于是开启了吐槽模式。在他的字里行间,周天子与西周贵族不过是些喜好盘剥百姓,尸位素餐又无真才实学的废物。他又不能明说,只好靠挖苦牛郎星和织女星来泄愤。所以,牛郎织女起初是没有爱情的。中看不中用的人怎配拥有爱情呢?就算有,也得像妲己乱商,褒姒坑周一样给否定了——自古以来,卫道士皆爱玩这套。      到了战国,不知道哪位高人浪漫情怀发作,硬是把牛郎织女凑成了一对,并在《睡虎地秦简·日书》里说得有鼻子有眼:“丁丑、己丑取(娶)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看看,牛郎织女是结了婚的,可惜婚姻不咋美满。谁若在戊申、己丑这俩日子里结婚,妥妥地会像牛郎织女一样,走向分道扬镳的结局,还得附加会离三次婚的沉重代价。这高人生怕读者们不相信,又续了一句:“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大意就是牛郎与织女婚姻维持了不到三年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捡黄道吉日就结婚,你们谁若不信就学他们吧!

     《睡虎地秦简·日书》属于秦国人普遍用来推断吉凶祸福的术书手册,“牛郎织女”的故事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在秦国人民的心目里,织女应该是被抛弃的一方。须知牛郎星又名“河鼓星”,“河鼓”意谓银河边设的天鼓,主管军事。河鼓星又为将军星。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男子热衷于立军功,有了军功就能获得爵位,有了爵位就有荣华富贵。有了荣华富贵的男人抛妻弃子是寻常现象。毕竟,先秦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离婚率最高的时代之一。男人想离婚,随便找个借口就能达到目的。比如齐桓公的小妾在船上给他开了个玩笑,齐桓公一生气就把身为蔡国公主的老婆给休了;鲁国的宰相公仪休,为了在人前表现自己大公无私,一把火烧了老婆的织布机,再拔光老婆辛辛苦苦种的蔬菜,以“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为由把一脸懵的妻子撵回了娘家;儒家大牛孟子也因为老婆偶然蹲在地上,就嫌弃她姿势不雅口口声声地闹离婚……织女被牛郎抛弃并不令人意外。但是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大笔一挥,将牛郎织女的故事重新创作。

       此人名为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里把织女改为天帝的亲孙女,身份高贵,地位尊贵。牛郎则成了一头牛,还是用来宰杀祭天的牲畜。司马迁堪称中国第一位拥护女权主义的男性,他不但鄙夷负心汉,而且支持女性去建功立业,去承担社会责任。司马迁的笔下,有着深明大义的赵将括母;有着见识非凡的陈婴之母;有着不畏强权的救父缇萦;有着敢爱敢恨的卓氏文君……司马迁所处的西汉王朝,女人们参与政事、干涉政事更是极常见的现象。

       东汉时期,织女的故事又歪了,她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的性幻想对象。蔡邕在《协初赋》里深情款款地形容织女“面若明月,辉似朝日,色若莲葩,肌如凝蜜……”;蔡邕的学生阮瑀不遑多让,紧跟着奉上““悲织女之独勤,还伏枕以求寐,庶通梦而交神,神惚怳而难遇,思交错以缤纷,遂终夜而靡见……”的风雅小黄文,希望能够在梦里跟织女睡一场;写出《楚辞章句》的王逸,意淫起女神毫不客气,当着众人面声称他骑着飞龙到天上找到了织女,还跟织女结了婚。倒是曹还有点素质,念及织女早被许配给了牛郎,发出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感伤。

       有了诸公的珠(zuo)玉(yao)在前,后人们创作起同人小说不亦乐乎、花样百出。南朝的梁殷芸将织女形容为天帝的女儿,一天到晚地对着织布机来织天衣。天衣可能是天上云锦一般的彩霞。织女终日忙碌,连容颜都忘了修饰。天帝可怜她,把她嫁给了牛郎。谁知织女婚后沉溺于情情爱爱,荒废了本职工作。天帝勃然大怒,把她带回到原先的住处,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相会一次。

      东晋干宝写的《搜神记》,又将织女与董永凑成了天仙配。干宝编得还挺狂。民间有个农民董永,没钱安葬亡父,不得已卖身葬父。主人知道他品德很好,就送给他一笔钱让他处理丧事,又允许他回家守丧三年。董永归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自愿作他的妻子。俩人回到家,这女子对着织布机“咔咔咔”地织布,不过十天就织了一百匹的绢布。女子让董永拿着绢布去赎身,同时告诉他:“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说完,消失得无影无踪。      宝颜堂秘笈本《荆楚岁时记》却声称:“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中。”织女又成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天帝嫁织女,却像民间嗜财之流向牛郎索要彩礼。牛郎给不出,向天帝借了两万块钱。婚礼结束,牛郎赖了账,反正老婆已经娶到手了,我不给你,你还能咋地!天帝毫不客气,不还钱就发配你们两口子去营室(掌管织作营造的科室)做工,比996还狠,全年无休。

       到了宋朝,织女更惨。她被李昉等人搞成了红杏出墙的荡妇。详情请见《太平广记·卷六十八·女仙十三》篇。原文太长不贴了,大意是有个小鲜肉叫郭翰,长相俊美口齿伶俐,父母双亡有车有房。至于这么好的条件,他为啥不娶妻呢?作者没说,作者说的是在一个大夏天的晚上,郭翰在家无所事事。突然香风袭来,夜空里冉冉飘来一个绝色少女。这位少女衣着锦绣,妆容精致,随行的两个侍女也一个赛一个的漂亮。郭翰不明所以,下床拜见。少女开门见山,热情奔放地称自己是天上的织女,因为长年与牛郎两地分居,寂寞难耐,跑到天帝那里告了假,偷下凡间找炮友。郭翰正是她意中的对象。话音未落,她就命令侍女们打扫房间,把屋子装饰一新,她主动挽着郭翰上了床。以后,织女夜夜都来,与郭翰厮混得如胶似漆。郭翰有时会逗她:“你的老公是牛郎,你怎敢独自出门与我相好?”织女回答得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不让他知道就行了。就算他知道,又能怎么样呢?”过了一年,织女腻了偷情,留给郭翰一只七宝碗,潇潇洒洒地腾空而去。郭翰对织女思念成疾,苦苦等待。等到第二年,织女派人送来一封情书,从此绝了音讯。郭翰大受打击,再不能爱了。虽然他后来娶了妻,终究内心意难平。织女呢,只要快乐就够了,别的什么都不想。任何人跟她在一起,都是没有负担的。  此等豪放的爱情观在封建社会是难以被大众接受的。于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继续演变。明朝的朱名世在《新刻全象牛郎织女传》中将他们修饰成了两情相悦、矢志不渝的模范夫妻:牛郎在天河放牛,织女在天庭织锦。俩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被好管闲事的太白金星和月老作媒,请求天帝恩准他们成婚。不料成婚后,牛郎织女终日饮酒作乐,不懂节欲,惹得玉帝厌憎,将织女拘禁于冷宫、牛郎囚禁于天牢。幸有王母娘娘的说情,加上七仙女帮助织女织锦。牛郎又对织女痴情不改,认真放牧,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他们夫妻团圆。可惜平铺直叙的剧情不易引发观众们强烈的触动。于是,清朝邹山的《双星图》又把什么蚩尤叛乱、精卫填海充了进去。牛郎化身为骁勇善战的兵将,将欲图夺走织女的蚩尤干掉,织女则成为烈妇,面对蚩尤宁死不从坚贞不屈。这种狗血雷剧在当时是深受民间欢迎的。为了增加更多的戏剧冲突,许多京剧与地方戏又把牛郎整成了幼年失怙,哥哥不疼,嫂子欺负,唯有一头老牛相伴的屌丝。  老牛原为金牛星下凡,可怜牛郎,便给牛郎出主意让他去窃取织女的衣裳。织女正在洗澡,发现衣服被盗,没法从水中起身,只好委身给牛郎。俩人私奔到民间,男耕女织,成家立业,生了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不错。可惜东窗事发,王母娘娘要求织女立刻返回天庭。织女流泪归天,牛郎急了,披着老牛皮,挑着老扁担,筐子里一边一个孩子,一路追到了天上。王母娘娘见状,从头上拔出一根金钗,划出一道银河,将他们隔离开来,只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团聚一次。届时喜鹊搭桥形成鹊桥,牛郎织女执手相看泪眼,成为了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七夕节亦成为中国本土纪念爱情的节日。

  写到这里,我想说,传说听起来是美好的,真相却是难以经得起考证的。在传说故事里,人们可以无限美化自身企及不了的爱情,或吟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句子,或想象“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的场景,或借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去打发闲情,或通过“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去祈祷幸福。

  唯有苏东坡哈哈一笑,看穿了传说的荒谬,以“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一词揭破真相:牛郎织女若在天有灵,他们才不愿意被人们没完没了地折腾呢!人间的烦恼够多了,就别拉他们垫背了!

乞巧节

      伴随着一个关于爱情的神话,俨然也已经成了一个关于爱情的节日。尽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情这个词开始散发着酸臭味,连带着与爱情相关的故事也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如果有人谈爱情,好像是在谈什么天方夜谭的神鬼故事一样。但今天,我还是想谈谈牛郎织女的神话,谈谈爱情,以及那段背后的社会真实。

      1. 牛郎织女的神话变迁

      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果向源头上追溯的话,其实已经有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在古老的诗经里就写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大东》)在银河的两岸,织女星和牵牛星两相对望。一个日夜织布,却织不出美丽的天衣(不成报章),一个驾牛拉车,却不准挽箱。那时候的牛郎织女呀,还只是天上的两颗星星,虽然带些许凄凉悲伤的人格化行为,但还没有形成后来凡间有因有果的故事。

     到牛郎织女完整的故事轮廓出现,已经是到了两汉。《古诗十九首》里有一篇绝美的诗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当闪耀的星辰,遇上美丽的神话,用合韵的诗词写成,就得到一个美的集合,美的奇迹。这里的牵牛星合织女星不再如在《诗经》里的那样,各自干着各自的活儿,独自舔舐着悲伤。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跨越河汉的情愫,有了爱情。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日久生情,还是有了偶尔的邂逅,成了情愫。但末尾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前因后果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婉转凄清的氛围一下子就填补了由于故事情节缺失而带来的所有遗憾。等到神话发展到第三阶段,基本上所有的情节都被补全了,还衍生出了鹊桥这种浪漫的事物。织女七夕当渡河,以鹊为桥。(《太平御览》)现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说的是一个叫作牛郎的人间放牛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天上的仙女下凡洗澡。牛郎的老牛教唆他去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偷藏起来,结果,最后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没有上天去,和女郎结合,成了一对夫妻。两人在凡间的生活幸福美满,还生了一双儿女。但很快,天帝就知道了这件事情,立即派王母娘娘来抓织女回天。牛郎看着织女随着王母升天离去,正痛心疾首的时候。陪伴了他大半生的老牛突然说话了,老牛说,我死之后,你剥了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了。说完,老牛就倒在地上咽气了。

牛郎强忍住悲痛,剥了牛皮,披在身上,又用扁担箩筐挑上一对儿女,就向天上追织女而去。眼看着就要追上了,王母忽然拉下金簪,凭空一划。登时一条波澜滚滚的天河,就横亘在牛郎和织女的面前。夫妻俩无法渡河,只有隔河对泣。最后他们夫妻感情的坚贞不渝,终于感动了天帝,特许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由乌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2. 女郎织女反映的社会现实

      神话,不管是天上的仙女,还是山野里的精怪,最典型的就是狐狸精,无一不是跟了贫困迂腐的书生。一见钟情之后就组成了家庭,从此过上了吃糠咽菜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神话都是穷酸的书生在山林里写出来的,或许还有意淫的味道在里面。但对于神话而言这是及其不公正的。首先,神话的演变不是特定的人在写小说,而是一代代人在不断的创造和传承中发展而来的。如果在某个时候发展出了有损尊严,或者不适合传承的内容,人们就会自觉的在讲给下一代的时候,有所摘取和减损。就像我们之前盘古的神话中,其他的故事都传承了下来,唯独最后一点人是由盘古身上的的跳蚤变来的,因为由损人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尊严,而被抛弃了。其次,神话的背后,或者影子里,反应的是当时的,或者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现实。牛郎织女的神话也一样。对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我们在批判或者赞扬他的时候,第一得定位清楚神话本身所处的语言环境。牛郎织女是民间神话。一个人是可以超越自己的阶层而创造故事和发表看法,但要一群人,甚至是几代人,都要超越自己所处的阶层进行创造,那这基本就是不可能做得到的。牛郎织女是民间底层老百姓的故事,他最重要的传承者,一村一县里那几个为数不多的识字人。牛郎织女的神话,代表了两千年来民间男耕女织的社会构成单元。同时也寄予了底层老百姓一种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可以突破阶层的桎梏,在封建大家长的维权之下,能自由选择婚姻,拥有一个完满的家庭。


3. 关于爱情的几点看法

      人类自从进化出自我认知之后,就一直在探寻自身的存在性。我为什么是我?我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和周围的人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这尤其在一个人的青春期表现的最为明显。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第一次在除了父母亲人之外的异性感受到不一样的喜欢和吸引。有人说初恋是最难以忘怀的,其实我觉得这可能不是指初恋的对象,而是自己初恋的那种感觉。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现年少的那种感觉是最纯粹,最干净的。在往后的人生中,被利益,算计以及不相干的人参合的感情,很少再会有那种纯粹的感觉了。那爱情是什么呢?青少年时期那种纯粹的感情就是爱吗?那婚姻里的日久生情是不是爱?爱是永恒的还是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一时的冲动。说实话,现在的我没有答案(或许再过个三十年我会有答案)。但我觉得爱情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奇妙的联系。亲情之外是友情,但亲情之上却是爱情。很难想象,当爱情发生的时候,两个前半生没有任何纠葛,天南地北,甚至是跨越种族的两个完整独立的人,会坦然相对,会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甚至是自己的灵魂,分一半出去。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和文学家的永恒话题。为什么呢?因为在爱情这个词里面,隐含着莫大的力量,能让懦弱的人变得坚强,胆小的人变得勇敢,它存在着能使个人突破自我屏障,打破自我防护的东西。爱情,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另外,我认为爱情的存在,也是人自证自我存在性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这个世上,有富有的人,有贫穷的人,有知识渊博的人,有一无所知的人,有聪明的人,也有愚蠢的人,更有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自身的特质和物质的拥有,能证明一个人的存在性的话,那一无所有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这个世上会出现一个群体,叫无意义的人。但在爱情面前不一样,爱情是平等的,只有寄予爱和被爱的人。而无论是这两种里的哪一种情况,它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爱还存在,力量便在。最后,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当下这个时代是反过来的呢?爱情被变得一文不值,甚至人人都不好意思谈爱情,连朋友都不好意思谈。人们谈什么呢?谈房子,车子,彩礼。这难道就比爱情高贵了吗?爱情的身上飘满了酸臭味,美丽被按在污泥里摩擦,高贵在下水道无助抽泣,丑陋在现实和虚幻中大行其道,道德像废气一样被排在空气里,无处不再又臭不可闻。而这,就是这个时代。身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又能相信什么呢?而对于我,既然不知道相信什么,就先相信这首诗的美丽吧。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牛郎织女传说又基于古人的天文历法知识。战国天文书《石氏星经》认为“织女,主经纬丝帛之事”,汉代《春秋纬·合诚图》认为织女星“主瓜果收藏珍宝”,可知七夕乞巧陈瓜果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所根据的。牛郎、织女本是二十八宿中牛宿中的两颗星,即河鼓二、织女一。这两颗星很容易找。七夕之夜,仰望星空,先找到由三颗亮星组成的大三角,即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其中最亮的就是织女一,次亮的是河鼓二,剩下一颗是天津四。如果观测条件好,还能看到灿烂银河穿过夏季大三角的震撼景象。古人对头上的星空,脚下的土地,地上的飞禽走兽、草木虫鱼都有着细致的体察:古人栖息在大自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许就萌芽于某个夜观天象的晚上。牛郎织女中还有一个浪漫情节——喜鹊天河搭鹊桥。喜鹊和七夕又因为什么联系到一起呢?看完以下两则资料就明白了。南宋罗愿《尔雅翼》:“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织女渡河,使鹊为桥,故是日人间无鹊至。八日则鹊尾皆秃。”其实还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神话解释。北宋宰相韩琦有诗句曰“若道营桥真浪说,如何飞鹊尽髡头。”髡头即秃头。韩琦是一代名相,没想到一代名相也爱抖机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