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家长手记|不可奢望的自律

 庙论阅读 2023-10-26 发布于四川





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初三孩子的家庭有什么不一样?作为一个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该做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我家闺女已步入初中最后一年。初三年级,在我看来,家长唯有陪伴,做好后勤。故而我的初三家长手记以“陪伴”为主题,背景截取自她画的她们学校的操场,简洁清新。

至于走向高中的路,需要她自己加油!





孩子的自觉性有多高?

去开闺女的家长会,不止一个老师善意提醒,不要相信孩子的自律能力。家校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家校合力,就是老师在学校督促,家长在家里督促。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做啥都能自觉,这样作为家长,就太省心了。而实际情况是,也没见有多少省心的家长,可见孩子的自觉性是稀缺的。

百度百科对自觉性的解释是: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自主自愿地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在我理解,自觉是自我觉知,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作为,是自我意识的体现。这种自我意识就是对自我的控制、调节和监督,是需要克服困难的。

所以我们不会说看电视很自觉,玩游戏很自觉。看电视、玩游戏通常是一种放任,需要“自觉”的事情通常需要收敛。

孩子越小自觉性越差,那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建立要以心智的健全为基础。就拿孩子学习来说,玩是天性,学习会被认为是一种负担。如果有家长说自家孩子从小就是自觉自愿的学习的,那一定是孩子从小就在自我意识里建立了学习是很有乐趣的标签所致。

对孩子自觉性的培养,起初是需要家长花时间、花精力、动脑筋的,是长期督促后的一种可能的结果,可是也不应该太奢望这样一个结果。可是孩子总归要慢慢学会自觉的,要不然家长要累死。同时,如果要按家长希望的样子,孩子会累死。

就拿孩子玩手机的事来举例。孩子拿着手机玩得欢,家长希望孩子能自觉一些,要求孩子先把作业做完了再玩。孩子如果听话先做完了作业,又拿起手机的时候,家长又提新要求,希望孩子能复习一下功课。复习了功课,又希望孩子做点拓展,增加些阅读量,培养些才艺……这样一来,哪还有手机的生存之地。这就不是孩子自觉的事了,那是家长不自觉了。

当孩子在逐渐成长中建立起了内驱力,自觉性就跟着建立起来了。比如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她就会自觉地去阅读。这时家长能参与进来同她讨论,陪她一起阅读,阅读这个事可能就会长期坚持下来。又比如我给孩子听写英语,因为我的英语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听写时常常读不对、不认识、翻译不出来,孩子就会在听写时给我讲,纠正我的读法,讲词语的用法,讲时态的区别。我发现,这也能成为孩子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通常容易觉得,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自觉性强。这可能是因为成就感带给孩子的内驱动力,是一种良性循环。而孩子学习如果差了一些,则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耐心陪伴,这也能促使孩子形成内驱力,不至于对学习丧失信心。如果初三这一年初见成效,那后面孩子的学习生活,家长至少可以更放心些。

家长的督促与孩子的自觉性,是亲子教育中的拉锯战。不奢望孩子能自觉自律,是家长必要的定位。只有先有这样的定位,也才能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言传身教也好,站在孩子的舞台下当个鼓掌者也好,为的是做一个孩子需要的陪伴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