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看淡、看开、看透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10-26 发布于北京

朱德庸说:

“人生就像迷宫,我们用上半生找寻入口,用下半生找寻出口。”

浮生已过半,回望来时路,踏过风霜雨雪,走过悲欢离合,磨平了棱角,开阔了胸襟,也慢慢悟得了人生的真谛。

静下来,让心态变得宁静平和,看淡、看开、看透,闲观花开,坐看云舒,自可活得舒心,过得快意。

人的一生,其实就如同杯中之茶,在滚烫的热水中洗涤、翻滚、不断历练,最后缓缓舒展,沉落杯底,只留下袅袅余香和淡淡甘甜。

茶有浮沉,人有得失,淡茶温饮,心如水澈,宁心静气,豁达乐观,终可岁月悠然,余生静安。

看淡:淡泊放松

影片《卧虎藏龙》里有这么一句话: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很多东西就如同手中沙,你越是握紧,越是在乎,就丢失得越快。

伟大的箭术大师阿波研造在教导学生们如何射箭的时候,从来不会要求他们专注于技术,也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时间去指导他们怎么刻意瞄准和射出手中箭矢。

他告诉学生们,你们要做的就是把弓拉开,然后让箭矢如同已熟透的水果一般从你手中脱落即可。

与教导技术相比,他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一种心态——宁静超脱。

让学生们将射中目标这个概念从脑海中剔除掉,甚至将放弃对结果的执念。

他曾对学生说:

“妨碍你的,是你用心太切。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对,用心不是一个优点吗?

怎么会反而成为了阻碍呢?

其实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太切这两个字,过于强烈的欲望反而抑制学习的进程,导致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做好这件事。

就像你想去健身,保持好身材,然后你就兴致冲冲地办了个年卡,请了个私教,每天汗流浃背地训练两三个小时,结果没几天就肌肉酸痛,想着休息几天再战,却不料再也没有踏进健身房一步。

你看,用力过猛就如同拉紧的弦,稍一遇挫折,就会断掉。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松,沉心静气,安于当下,放空心思,打开心态,让学习做事更有效率。

《宁静的力量》一书中提到:

“最棘手的问题,只能通过平静之心来解决。最困难的目标,只有放下对结果的执着才能实现。”

其实并不是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幸福,当你舍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舍弃心灵上无谓的枷锁,你就会发现,越简单,就越幸福。

看开:知足常乐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贾府登高跌重、盛极而衰而后果又怎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呢?

人难免会有欲望,若是被欲望所控制,那只会深陷泥沼,沦为生活的傀儡,何不减一分贪念,多一分知足,守住本心,宁和安乐。

还未成名时的苏格拉底,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只有七八平米的房子内,但他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朋友就问他,房子这么小,人这么多,就连转个身都很困难,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

苏格拉底乐呵呵地说:

“好朋友们都住在一起,我随时随地都能和你们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后来,大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朋友们都陆陆续续搬了出去,那个问他的朋友有一天突然想到,大家都走了,苏格拉底会不会觉得很伤心,毕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很享受这种喧闹的氛围,于是有一天,他就准备上门去安慰苏格拉底。

没想到苏格拉底开门的时候依然笑容满面,一副很开心的模样,朋友就很好奇,问他一个人住不孤单吗,你怎么还是这么快乐呀?

苏格拉底就对他说:

“可是我还有很多书啊,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老师,我有这么多的老师,每天都能向他们请教问题,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

无论外界的环境是喧闹还是安静,苏格拉底最先想到的永远是他拥有着的东西,他都能泰然处之,并从中找寻到乐趣。

这也暗含了《道德经》所言的“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他们不会被世界纷扰的表现所迷惑,而是从内心深处去追寻快乐和自由,宁静清明,纯粹明澈,方能处变不惊,走得更远。

看透:万物为一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发出这样的感悟:

“你所见的一切,构成神和人的一切,皆为一体——你我都是同一伟大整体的一部分。”

其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都会有喜怒哀乐,也都会面临生老病死。

无论你此刻是快乐和悲伤,你都不会孤单,也许近在这条街上,也许远在大洋彼岸,总有一个人正在经历着几乎与你完全相同的体验,过去如此,未来也依旧如此。

1971年,当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首次进入太空,从38万千米的高空往下俯视,看见了如同一颗湛蓝玻璃珠的地球,他忽而觉得心头一阵战栗。

后来他说那是:

“一种顷刻而至的全球意识,以人为导向的情怀,对世界现状的强烈不满,以及一股想要采取行动的冲动”。

当距离隔得如此远的时候,在这种极致的平和与宁静中,地球上那些纷纷扰扰都变得微不足道,国家和种族之间的分歧也仿佛不再重要,整个地球,包括河流山川,人鱼鸟兽,都是一个整体,万事万物间,都相联相惜。

罗伯特·格林,以超越道德的视角研究权力与诱惑而闻名的作家,在其著作《人性法则》中特意点名了“同乐”的必要性。

人类的悲欢都是共通的,如果你从自己切身体会的悲喜中撤出一步,便能够感知他人的体验,这不仅能加强你与对方之间的联系,也能缓解你自身的痛苦。

《宁静的力量》一书中提到:

“平静鼓励我们成为善良之人,对其他物种宽厚以待,因为我们知道,善待别的生物,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万物为一,万物同一。”

所以,热爱周围的一切吧,包括你自己,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要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也试图理解那些和你有不同意见的人,存在即是合理,每个人,每个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宁静方可致远,心静方可致胜。

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看淡、看开、看透。放下,得到就越多,知足,快乐就越多,宽容,朋友就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