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沉迷网络,父母如何应对? 看见需求,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生活

 wupin 2023-10-27 发布于湖北

七七(化名),一个白净的女孩。初次见她,声音很微弱,眼神怯怯的。那天刚去了医院,医生开了抗抑郁的药物,叮嘱孩子要调整心态,不经意的一句“你就是性格不好”,像被蚂蚁叮了一下,七七诉说着这个经历竟然破防,多年来的委屈、压抑、惶恐、不甘、孤单被眼泪裹挟着夺眶而出。

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异、一手好字,绘画也是天赋异禀。然而上初中后,七七很难适应住校生活,虽然深得老师喜爱和同学信任,还担任了班长一职,但住校期间不能和父母通话,内心的惶恐无处安放,夜晚总以泪洗面。终于有一天,孩子的学习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接下来的陪伴,让我厘清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与现状的必然联系。

七七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她从小就敏感地体察到在爷爷奶奶那里自己不是那个受重视的孩子。看到爸爸和堂弟亲昵地玩耍,而那样的互动对自己来讲是奢求。“他们不喜欢我是一个女孩子”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了心里。七七和爸爸的关系是疏离的,她不愿意回爷爷奶奶家。

妈妈看上去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清瘦,个子不高,但女子“为母则刚”,她为女儿委屈,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女儿,也因此生爸爸的气,家里有些“暗流涌动”。妈妈曾给七七说,当初本来想和爸爸分手,做这个决定时发现有了她。自己的出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吗?我是多余的吗?七七常会这样胡思乱想,没有安全感,不自信,总想证明自己,做讨人喜欢的乖孩子,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从七七的经历不难看出,家庭因素是导致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七七用“偏差行为”寻求爸爸等家人的关注,她需要归属感。当父母及家族的矛盾公开化时,孩子被卷入其中,父母的关系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彼此都有负面情绪的传递,在家庭里就会形成负面情绪系统,同时传递给孩子。七七从父母那里获得负面情绪系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生活中带着“负能量”难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挫折,最后出现心理异常和偏差行为。

七七在学习生活暂停后,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她害怕和现实的人链接,除了少有的几个小学同学偶尔有约,她多数时间与网友为伴。在网上收获友谊,在网上尝试“爱情”。她知道对方是辍学在家的少年,在遥远的城市,在网吧或者餐馆打工。没关系,她在意的是有人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她需要被重视。七七在他面前可以是自由的,无需顾忌别人的期待和评价,可以自如地呼吸……她关上了房门,杜绝父母的监管和控制,拒绝交流。

七七的秘密只有在我这里有宣泄的渠道,我不带评判地倾听,全然地接纳。每一次的咨询,七七都有些意犹未尽,她好像攒了很久的话要一吐为快。说到伤心处,流泪;说到动情处,微笑;说到纠结处,沉默。我帮助七七和自己对话,去找到方向,重新做一些决定。我代替她把无法言说的感受、需求和希望向父母和旁人诉说,用陪伴让七七自由地抒发着情绪。

与此同时,七七的爸爸妈妈也走进了我的父母课堂。在一次“与原生家庭和解之路”的课堂上,妈妈看到小时候的自己,面对冲突不断的父母,那个小女孩是无助和痛苦的。在课堂上,那个小女孩有机会表达自己积压已久的委屈,并决定慢慢放下和现实的对抗,回到自我,改变自我。在一次“如何唤起孩子的内驱力”课堂上,寡言少语的爸爸受到感染,尝试着表达自己的困惑。团体的能量推动着他,在心理剧中,爸爸和女儿的对角,终于让他有机会真切感受女儿的心声,看见女儿的需求。

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七七的父母开始不断学习和改变,从相互指责变为彼此携手,对七七多了包容和理解,大家都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情绪能被看见。七七渐渐不再关门,每天照顾狗狗、做手工、和同学见面。经历了网上交友的挫败,七七也愿意和妈妈说说,逐步看清虚拟世界的不确定性,体会到现实世界的温暖,如今,七七已回到了学校。

一天,收到七七妈妈发来的一张美照,母女俩像姐妹花,七七穿着一件民族服装,笑得很灿烂,也很美。她一定也觉得自己不再是“丑小鸭”,而是美丽的天鹅。

七七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成长中难免会有烦恼。但只要父母坚持成长,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心理营养,不断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多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那么,未来可期。

(四川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副主任、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 商雪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