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紫霞照我 2023-10-27 发布于陕西

前言

历史的长河中,不乏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的故事。那些在朝堂上为非作歹、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却在影视作品中被美化粉饰,成为了大好人物。我们不应被表象迷惑,而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防患于未然。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狐媚妖艳,祸国殃民的北齐女妖】

公元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驾崩,其弟高湛即位。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个叫做陆令萱的女子,身患风疾,面色枯黄,丑陋非常。她本是北齐贵族子女,丈夫谋反失败后,全家被流放边区,沦为宫奴。

Tall于此时,陆令萱被分配到年幼的太子高纬身边,担任他的乳母。她敏锐地看到了高纬未来为君之日的希望,于是辛勤侍奉,言传身教,终于获得了太子的信任。

太子登基后,年仅9岁,无法理政。陆令萱见机不可失,开始在朝堂上称霸称雄。她先后陷害太后和文宣帝的遗孀,夺得后宫权力。又借此清洗异己,罢黜大臣。短短几年之间,朝堂上已经没有人能制衡她了。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为了巩固权力,她大肆陷害忠良,北齐朝中忠直的大臣,几乎全部被她竭泽而渔。有人劝谏,提醒她会祸国殃民,她不仅置若罔闻,还加剧迫害。据说北齐朝中,所有大臣见了她,个个如履薄冰,生怕说错一个字,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得到契丹的援助,大举南下攻齐。陆令萱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阻挠军务。她隐瞒军情,禁止边境将领备战,以至于北齐全无还手之力,很快灭亡。

陆令萱见大势已去,带着财宝南奔,企图重新站稳脚跟。但最终还是被北周军队俘虏,随后被处死。她一生断送了北齐社稷,史书评价她“祸乱国家”。

如今,陆令萱在《陆贞传奇》电视剧中,却被描绘成正气凛然的女中豪杰。这与历史记载大相径庭。我们不能因为戏剧需要,就美化一个真正的历史罪人。历史不能承载太多虚构,需要我们以事实为依归。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李鸿章:晚清最大的贪官污吏】

李鸿章,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余年。他曾签订辛丑条约,炮制《资政院议定章程》,对晚清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被塑造为爱国僚臣,但遭到慈禧桎梏,只能无奈执行有损国家利益。这与历史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考究史事,我们可以发现,李鸿章一生的核心,是在朝堂立足。为此不择手段,哪怕卖国求荣也在所不惜。

1860年,李鸿章主导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据档案记载,沙俄贿赂李鸿章巨款,达白银20万两,才换来李鸿章的妥协。这使中国在条约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甲午战争爆发之际,李鸿章下令禁止南洋水师北上参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都是他集资建造,一旦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他在朝的威望也随之一落千丈。正如他自己所言:“事未可知,船若保全,大局尚可望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所有人都意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但李鸿章却依然坚持己见,极力阻挠变法维新。他明白一旦开启新政,他在朝的旧势力必将瓦解。

可以说,李鸿章一生最大的政绩,是为自己积累权力、保全地位。哪怕国家利益受损,他也在所不惜。如此怀揣私心、贪婪}$,权的人,被电视剧描绘成忠良,实在令人无法苟同。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大明昏君:射杀救国名将的恶毒小人】

明成祖朱棣,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被描绘成一个多灾多难的悲情皇帝。但我们不应被表面所迷惑,他实际上是一个昏庸残忍的恶君。

1449年,蒙古瓦剌部崛起,脱离明朝统治,成为边患。当时的景帝朱祁镇刚登基不久,政事懵懂,全听太监王振摆布。王振怂恿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征讨瓦剌,声势浩大。

然而军队行军至土木堡时,遭到瓦剌军埋伏。由于後勤供应不继,大军`\溃不成军。朱祁镇本人更是落荒而逃,最后被俘虏。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任何一个有担当的君主,都会在此事后痛定思痛,重新振作。但朱祁镇却屈服于俘虏生活,为求活命,不惜向边境自己的将士下达投降命令,史称“叫门天子”。

1457年,明军终于救驾,朱祁镇重登帝位。此时的他却开始报复和清算。以战功将军于谦为首的一批救驾功臣,全部被他诬陷甚至杀害。于谦死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一个君主如果不能宽容功臣,只知报复自己的失误,那么他注定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我们不应为这样的昏君找任何借口。作为普罗大众,我们更应该怀有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不为恶人翻案。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文字狱泛滥,焚书坑儒的乾隆暴君】

在许多电视剧中,乾隆都被塑造成一位英明神武的圣明皇帝。但历史学家们对此评价并不认同。

考究乾隆时期的史料,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极度矫情虚荣的君主。为了显示自己治国有方,他不遗余力地粉饰太平。

乾隆在位60年,其间发生大小文字狱多达136起之多。而在此之前200多年的明朝,才发生过12起文字狱。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这些文字狱几乎都是由一些心怀不轨之徒,故意曲解读者文字,陷害忠良。乾隆为显示自己公道,往往轻信这些污诬,导致许多忠直之士被诬陷入狱, 家破人亡。

乾隆晚年爱好修史,但他的修史却是掩盖真相、粉饰太平的工具。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大量珍贵历史原件被焚毁。他修改,歪曲事实,试图塑造一位“圣明之主”的形象流传后世。

我们不能因为戏剧需要,美化一个文字狱泛滥、盲目自信的昏庸皇帝。一个明智的君主,应以宽厚胸襟和睿智头脑化解危机、开创太平、造福民生。这才是人民心中的圣明君主。

四个“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结语

历史并非戏剧,需要模糊道德标准来迎合大众口味。我们不能美化真正的历史罪人,将其描绘成大好人物。

历史的本质,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我们需要尊重事实,看清那些祸国殃民之徒的真面目。不能为给影视剧增加戏剧冲突而修改历史。

这些历史罪人之所以肆无忌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性本恶。权力越大,私欲便越难抑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恶的一面,都必须时刻警惕,防止自己成为害人害己的恶人。

唯有正视历史,正视人性,学习历史教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制度,约束人性中恶的一面,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理性的社会。历史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被铭记,人们需要汲取历史智慧,才能开创更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