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岩东--四圣心源在成为医养结合“独角兽”的路上

 一元堂中医张 2023-10-27 发布于辽宁

生命资产管理培训学校


图片

       全经联健康产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四圣心源医养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岩东博士在第九届全经联年会现场做了《携手全经联——四圣心源在成为医养结合“独角兽”的路上》的主题分享。
图片

任岩东教授:

中医学及临床营养学双博士学位

“中国临床深度营养学”、“中国1.2.6医学新模式”、“中医1.2.6慢病健康管理理念”创始人

美国慢病管理国际联盟(CDIC)亚洲区首席科学家

全经联健康产业委员会主任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

全国慢病健康管理工程工作组组长

全国生命质量控制工程组委会秘书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健康管理师”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圣心源医疗产业集团董事长

留美多年,研究主攻方向为慢性病的中医、营养疗法,归国后结合美国慢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中 国1.2.6医学新模式”,投资创办了全国首家慢病健康管理医院---- 沈阳四圣心源中医院。主编出版了《健康1.2.6医学新模式》、《生命质量控制工程——一种全新的慢病解决方案》、《中医大修方案》、《菌药是好药》、《骨关节病五步疗法》、《超值治疗——隐形针灸经穴疗法》、《肥胖病健康管理指南》、《90天血管修复计划》等著作。

图片

医养结合是我们国家的顶层设计,它不单单关注的是养老,最起码在四个维度上跟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第一个维度,我们为什么说医养结合是国家政府的顶层设计呢?在未来的二十年,第一、中国的老人不懂怎么养老,第二、谁为老人服务?第三、用什么样的技术、模型、经营模式为老人服务?这是中国养老市场上最急缺的,把老人作为最大的流量,第一思考的是医养结合这件事应该怎么理解?医养结合实际上在“养”,政府的想法是要用我们医疗行业当中沉淀的大量教育资源和让三本专科生当中大量流失的人员回归到这里来,支撑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不管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一定是用医疗的行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养生养老的发展,主力是我们的养老。

 第二个维度,不管是线上线下,传统的医疗模式是不是能支撑中国的医养结合?支撑我们的养老?支撑我们的养生养护呢?这里面跟大家提出的政策性的概念就是医学模式,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国的慢病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模式最主要的是围绕服务,慢病管理是为老人服务的;第二种模式,慢病管理是给职场白领服务的,第三种模式,美国发展到五十年,它的慢病管理就是第三种工作模式。回到我们国家来看,做医养结合,不是随便拿着一家医院往这里一摆,随便找一个专家就可以做了吗?做不了,医生的思路,他的技术模型、服务流程,包括他所应用的模式,只要跟养老行业的对接,大家一定要探讨医疗模式的变化。

 中医的医疗模式是最适合做中国养老的,实际上从中国政策的顶层上面来讲做了大的思考,我们纵向来看最近两年的文件,我们观察到不管是养老行业、医疗行业、公共卫生医改当中,很多政策聚焦到用中医的医疗服务模式,聚焦中医健康养老。

 第三个维度,医养结合为什么是政府的顶层设计?因为在我们能代表政府政策的就是医改政策,最近两年分级诊疗的政策、健康慢病管理入户的政策等等,这些公共卫生领域的大政策实际上跟医养结合息息相关。如果做健康产业社区,或者是医养小镇,单体做一个医养结合项目,就要高度关注公共卫生体系的政策,也就是分级诊疗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政策,还有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入户的政策,这些政策有一些刚性指数,有时间、空间的要求,只有充分汲取了这些政策,你的技术服务才能真正的落地,才可能持续。

 第四个维度,2017年中国政府出了2017到2025中长期的慢病防治规划以及2016年中国的健康战略到2030的战略规划,在这些规划里面,我们都能够看到中医的影子,特别是去年7月1日中医立法以后,明确提出了中医慢病管理将作为一个主流的医学服务模式,在中国未来的三五十年的医学过程当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用2030年的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比较精准的描述,在中国的疑难病当中,中医起到协同的作用;在预防疾病当中,中医起到主导的作用。在疾病康复过程当中,中医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在这三个角度我们看到中医在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想跟大家提示的是我们做医养结合要高度关注中医的模型。

 医养结合,我们“四圣心源”到今天为止,我们在中医慢病管理行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做了三个关联的内容。第一个关联跟我们的顶层中华标准委员会在联合做中国中医行业的标准;第二、我们跟中国人寿在联合推广医养结合的行业标准,目前在三亚联手做医养结合的全国示范项目;第三、能够对品牌做诠释内容的,我们组织了上百名中医博导在做我们医养结合,为老年慢病服务的专业领域。第四、做经营,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自身造血。这里面跟我们全经联的企业分享四个维度加上自身的建设,能够为全经联的会员企业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也在思考只要我们链接和合作的企业,从品牌、技术、运营等方面做到真正的支撑作用,能够为合作伙伴带来真正的价值。

图片

        “四圣心源”实际上从去年,我们在全产业链的思考,如何把中医管理跟慢病结合打深,一会儿我会讲到不管对上游的人才教育上、中游资源的技术孵化上,以及下游的经营模式上,也联合了优秀的专家和企业在全产业上下工夫。

       在新经济上,这种创新有三个维度。第一、我们全经联有这么多的委员会赛道,在一起交流的时候,跨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第二、随着跨界,我们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时候,要牢牢记住我们自己是谁。第三、我们的经营模式。随着我们渠道的拓展,我们的渠道策略也在创新,经营模式也在创新。

      医养结合在全国层面愈演愈烈,在政府层面、市场层面都变成了刚需内容。在这个时候,“四圣心源”也悄悄在行业里有了自己的积累和客户,也有了自己的品牌。

      下面从三个角度,既从我们健康委的角度,也想作为核心的核心,把医养结合带到我们全经联当中,只要跟医疗、健康产业,特别是跟医养结合有关的时候,我想给大家的思考还是有帮助的。

       第二、医养结合的技术内容想跟大家做一个解读,让大家真正的理解,如何把医养结合做好?特别是结合医养结合的现金流,在技术储备上是硬碰硬的,不是说有传统的医生、护士和资源,这样就可以做好。如何保证有序的经营,这张图我们看到了医养结合本身对传统医院带来了冲击,也让传统医院深度思考,传统的技术模式、服务模式、经营模式,很难把医养结合做好。

图片

       医养结合和农业,医养结合和房地产,医养结合和传统保险,包括医养结合和养老。医养结合本身和养老还是两回事,我们谈医养结合重在医疗资源。跟传统的机构养老怎么做融合?包括医养结合在旅游行业、文化产业,通过多维度的思考,我们对医养结合本身的内核有了重新的思考。我刚才讲到我们深刻体会到政府提出医养结合的时候,它是一个大生态、大系统的提出,它从最顶层的医疗资源引导中国的医养结合,从多个赛道上来讲医药结合是值得大家深度关注的,也对多个行业、多个赛道起到激活的作用,这个时候从大趋势上来讲,我们做的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已经在风口上,它具备大趋势的基因。

       从专业内容上来讲,是在创新。“四圣心源”在这两年当中不但从技术内核上,包括从服务流程上,包括我们自身所做的基因模式也做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用新经济的角度来讲,我想从四个维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角度有了哪些较大的自我创新。

       第一、大数据。我们2018年重点做的一个项目,就是在医养结合角度。因为我们做医养结合是中医慢病管理做的医养结合,大家谈慢病管理的时候,特别是真正到慢病管理做落地的时候,慢病管理的服务、技术、经营都跟传统医疗不一样,不是随便请一个医学专家就可以做慢病管理的,也不是随便能帮一个医院把慢病服务做好。2013年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全生命周期是讲三个维度,从儿童到老人包括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

      第二、从院内院外做好周期服务,做好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这三个维度思考,医养结合都具备了这些基因,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我们躲不掉大数据,就是智能化。我们组织了一大批行业专家,从高血压等老年多发常见慢病入手,我们研究技术和数据的关系。

      有三个特色,医疗行业,不管你做线上线下都躲不掉大数据,我们做这块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做的课题,包括我们在全国市场上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理念,以科研的思路打通渠道建设。像我们在新疆、沈阳新区,我们做的项目和当地政府合作,第一个角度,一期管理在社区签约一万个慢病老人。还有建立中医特色门诊,我们做一个三级的慢病管理医院的平台,最核心的特色是我们管理一万个老人,一管十年,我们拿到的大数据有三个特色,第一、数据可流动的,如果大数据不流动,跟人民币不流动是一个结果,那就是死数据;第二、我们可以评估,有了评估这个数据才有价值;第三、数据一管就是十年,可持续。在可持续、可流动、可评估的数据模型下才产生了我们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包括云计算的能力。

      这些工作虽然我们还在路上,还在深入的研发和推动阶段,但是我们所研究的,以中医慢病为特色的医养结合的大数据,拿到的横向结果是什么呢?我们拿到的管理一万名老人的平均寿命,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失能率、半失能率等六个数据在中国目前为止是空档,随着项目的进展我们拿数据的能力和持续用数据来推动,用大数据平台来推动我们项目的发展。

另外用分享经济做的模式,用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带动了地产项目的流量和客单价,包括我们做医养结合所导流的一万名老人等等,这些创新都来源于在新经济的思考下,我们链接了众多区域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同时也对我们的核心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图片

      在联发展上,我们2017年这一年与全经联乐渝主席交流了四次,他一直鼓励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做成平台型的,我们本身做成一个小全经联,有平台、有资源、有智库,我们本身强化IP,链接更多的IP,一方面跟国家协会合作搭建慢病管理,既有专家,又有那么多的企业,第一个全国中央大学的健康管理学院,专业培养医养结合的人才,研究生、本科生的职业招生从2019年开始,现在我们2018年培养300名本科生、50名研究生,进到我们体系当中来应用,做中国职工健康管理的项目。

       我相信我们下一步从2018年开始,健康产业的赛道就可以跟我们全经联其他委员会开始产生深度的链接合作,随着我们IP的成熟,在2018年会产生更深入的发展。

图片

       最后这张图,通过这两年在全经联生态系统中的成长,我们把自己的模式进行了梳理以后,我们反复用政府思维研究中国的养老政策,不管是从民政角度、医疗角度、公共卫生角度、老龄委角度,我们反复研究完政府的相关体系之后,我们发现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讲,我们从居家到社区,到机构医院应该是中国政府医养结合未来主流的模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