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3种话,智者从不说,说了,祸就来了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有的时候,语言能拉近人们的关系,但有的时候,语言也能毁掉人们的关系。
如今,学会“说话”,已经是当代人的必修课了。
智者,从不说这3种话,说了,祸就来了。那么是哪3种话呢?

第一种,轻易给别人出主意的话

有时候,给人出主意可能会让对方产生误解。
认为我们是在别有用心地干涉他们的生活或工作。
因为人们可能会认为,我们想要掌握他们的情况。
并通过给出自己的建议来塑造他们的行为和决策。这就可能让别人感觉到无力和失去主动权。
并且你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高度信任
一旦你所谓站的立场,你处在的位置,你的身份,容易给对方形成一种感觉:
你为什么给我出主意,你为什么劝我,你是不是别有用心。
所以一下子容易使对方怀疑你,反而使你陷入不利的境地。
当我们给别人建议时,我们可能需要承担因所提供的错误建议造成的任何损失或后果的责任。
这种责任可能是直接的财务赔偿,也可能是朋友、家人亲戚间的关系失和甚至断交。
举个例子,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
当同事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提供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但是当他们发现我们的建议是错误的时候,这件事的责任人就变成我们自己了。
明明是好心,却得到这样的结局。
这就说明了,大胆而轻率地提供建议,通常是不明智的一种方式,因为它有潜在的风险。

第二种,暴露自己秘密的话

别人的秘密能不听就不听,自己的秘密能不说就不说。
有很多人会通过述说自己的秘密来加深和同伴的感情。
对此我要说的是,这些秘密很有可能会成为伤害你的利刃。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伤害我们最深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知道我们秘密的,亲密的人。
为什么自己的秘密能不说就不说呢?保护个人隐私与保护自我形象通常是紧密相关的。
例如,我们可能拥有非常意外的兴趣或者一些在社交场合上不太流行的习惯等敏感信息。
这些可能会将我们标记为与众不同或另类。
被推上社交舞台的时候,我们给予自己更多保护,我们可能选择更加谨慎地避免展现出过于坦诚或独特的信息。
防止他人利用我们的缺点以所谓“揭露真相”之名攻击我们。
最后,想要坦率地分享秘密本身并不是错误的事情。
协调好时间环境是使得对方理解我们的诸多需求的主要标准。
有时候在特定的人群中,需要分享一些隐私以更好地加强信任的感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谨慎态度,并约束话语大小,以免失言或被他人过度攻击。
总之,保守自己的秘密不仅可以保护个人隐私。
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社交影响和自我形象。
所以,在选择透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谨慎处理,并保持思考后再行夹杂秘密。

第三种,交浅言深的话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因为喜欢对方或彼此的关系十分亲密而说出一些细节、敏感或甚至不舒服的话。
但是,无论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都需要明白:
在适当得体的范围内保持适度的距离和抑制自己的言辞同样是极其重要的。
过深的话语可能使人感到难堪或尴尬。
这就是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了以客观的方式思考和行事。
如果另一方展现了过度热情或积极性,他们可能感到压力、焦虑和不安。
此外,过于深入探讨个人问题可能会让另一方尴尬。
他们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回答或产生某种不愉快的负担感。
总而言之,在任何角度来看,无论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话语必须适当稠密并出现恰到好处。
我们需要在与他人交往时保持适度距离,并尊重彼此的隐私和感受,这是维护良好、平稳关系所必需的。
特别是在沟通上,要为听众和自己想清楚和掌控,并坚持注意明辨情况、理智表达和推进合理、开放而周到的讨论。
言多必失,说话是一种艺术。
能否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思想、感受和意图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自我形象。
望诸君都能体会。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