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发现,独生家庭有三张底牌,晚年可能比多子女家庭过得好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纵观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从最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到2011年的双独二孩政策,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的政策,到2015年的全面二孩,再到如今的全面三孩。
人口生育政策其实是反应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今的三孩政策也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率的低迷导致劳动力得不到补充,继而影响中国经济问题,这是大方向的问题。
但是对于一个一个单独的小家庭来说,在面对独生还是多子女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是关于子女供养等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而在众多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到中年发现,独生家庭有三张底牌,晚年可能比多子女家庭过得好。
第一张底牌是独生家庭的父母不存在偏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更密切。我们常常说“一碗水要端平”,但实际上,在多子女家庭中,是一定会存在偏爱的。
通常情况下,父母会更偏爱男孩,这主要是受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会更偏爱老大,这是由于老大跟父母生活时间更长,建立的情感更加紧密。
在三孩的家庭中,父母更可能偏爱老大和老幺,忽略老二;会更偏爱聪明的、长得好看的孩子,这源自原始的动物本能,优秀基因的携带者会更易在社会生存,而自己的基因也更易遗传下去,而独生子女的家庭显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而我对于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在20岁之前,我是独生家庭,而在20岁之后,我是多子女家庭。
20岁之前,父母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到我,什么都给我最好的,而在20岁之后,由于妹妹的出现,我不再是父母的唯一关注了,由于年龄差,父母也会要求我让着妹妹,爱的天平也就自然倾斜了。
所以相对于多子女家庭,独生家庭的关系会更加密切且更加稳定,
第二张底牌是家庭资源集中,家庭生活质量更好。这里的家庭的资源不仅指物质资源,也指精神资源。
多子女家庭常常意味着更多的经济压力,出现“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情况。
特别是很多家庭是在没有相对应的经济实力状况下生育多个子女,在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节衣缩食,根本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物质资源。
而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只有一个子女,物质资源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基本是不存在物质资源不充足的情况。
从独生子女出生开始就能得到最好的资源与照顾,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成长,所以在物质资源方面,多子女家庭就落后一大截。
在关于精神精神资源方面,独生子女也能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父母的目光都在一个人身上,关爱也在一个人身上,绝不会出现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某个孩子缺少关注的情况。
第三张底牌则是独生家庭晚年虽然会相对孤独,但不用操心太多现实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独生家庭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话,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会更少。
什么是现实问题呢?买车买房,生儿育女,财产分割都是现实问题。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三个男孩,我们通常会调侃这家的父母要挣三套房,三辆车。
现在的社会条件下,青年很少能靠自己买房买车,多多少少是需要父母的帮衬的,三个孩子三份帮衬,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极高的挑战的。
第二个则是关于孩子的子女问题,很少年轻夫妻由于工作繁忙,需要父母帮忙带孩子,对于多子女的父母来说这也是一大难题,又没办法同时帮忙,那帮哪个好呢?
最后一个关于财产分割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由于财产分割而大闹的家庭,对于父母来说,也没有办法完全的平均财产,而子女却会由于少分了一毫一厘而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或者自己吃亏了。这些都是很现实但却无可避免的问题。
所以我们会说独生家庭晚年可能比多子女家庭更幸福,养育儿女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需要长期付出的事情。
在面对多个子女的时候,父母也总是会显得力不从心,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来支持所有人的成长。希望大家在生娃的时候也要“量力而行”。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罗芮,赵云燕,何然,王耘,陈福美.二孩家庭父母偏爱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20(05):657-664.
[2]. 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研究综述[C]//.《社区心理的浙江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70-75.DOI:10.26914/c.cnkihy.2019.02866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