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人”,正面临3大危机,要留好后路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同时呈现出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形势和特点。
根据《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2》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年底,我国的老年人数量规模已经达到了2.1亿人。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2%。


根据专家预测,我国预计将会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将有可能突破4亿人。
如此庞大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在网络上我看到网友们将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称为“低龄老人”。
指的是这些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依然有着强烈的劳动意愿,愿意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老年人群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对于“低龄老人”来说,


他们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相比于同龄人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身体各项机能以及活动能力尚未显著下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生活负担较轻等等。
这就意味着对于低龄老人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或者说是转变阶段。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适应这种生活状态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就会陷入老年危机之中,此时为自己提前留好后路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老年人群体所面临的最直接也是最严峻的危机,就在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加速衰老,加之疾病所带来的对于健康的直接损害。
让老年人在这个阶段必不可免地会面临着来自生理、心理的种种问题。
事实上,对于处在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来说,会出现类似的状况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是完全正常的。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我们常用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来分析个体从婴儿到老年在各个阶段可能会面临的社会心理危机。
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他将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划分成8个不同的阶段。
而当我们进入60周岁之后,我们就来到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他提出在这一阶段,我们生活中所要处理主要社会心理问题就集中于针对:
“自我完整性
VS
反思和绝望”


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面对凭空多出来的大把空闲时间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了。
在这个阶段,合理地调适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变化.
顺应规律,去平稳地过渡这一时期,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晚年生活孤独落寞
在咨询室内,我听到的来自老年人群体的倾诉,最多的就是有关于自己感觉到非常孤单、感觉自己被世界遗弃了这样的苦恼.


比如今年61岁的张阿姨,在周末的时候还听她和我说道:
“父母的身体还算硬朗,平日里也不需要我去帮忙,孩子忙着上学工作,还没结婚,也不涉及帮着带孩子的问题。
每天早上起来就是在家闲着,看着路上匆匆出门的上班族,心里总感觉是空落落的.
我感觉自己怎么也算是下午的太阳吧,还不算老呢。”
张阿姨说完这番话笑了一下,笑容里满是心酸与苦涩。


张阿姨的这种心态并不是个例,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对于低龄老人来说,需要提防的一点就是“离退休综合征”.
它指的是老年人由于在退休之后不能及时地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引起的一系列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情绪.
对待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地疏解,将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三、养老资源内卷加剧
对于一部分低龄老人来说,退休有时并不意味着享受,而是压力。


很多人哪怕是在退休之后,也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只得“退而不休”继续打工。
然而,在退休之后想要再找一份差事并不容易,哪怕在网络上招聘信息满天飞,也大多都是年轻人的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低龄老人”们还是应当为自己寻好后路,多赚钱、减少负债、增加储蓄。
毕竟这都将是我们老了之后的保障,
让自己哪怕到了垂垂老矣的那一天,也能坦然、从容地面对生活。
The End -
作者 | 孙荣
编辑 | 万安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