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健:我不要孩子,毕竟不是要灭绝的物种,没必要延续自己的基因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的康辉事件吗,央视发布了几个康辉晒猫的视频,本来是很温馨可爱的,但是没想到这样的视频会导致康辉被网暴。

视频下有这样的评论:不理解,不愿生孩子,养宠物的人,或者是这样的评论:不生孩子,人生就是不完美,不生孩子都是自私的人。

这些评论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但是他们却真实存在,并且完全展示出了老一辈的那种迂腐的婚姻观。

李健也曾说过:我不要孩子,毕竟不是要灭绝的物种,没必要延续自己的基因。他的这番言论也引起了网络上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执己见,吵得不可开交。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的丁克人数已经超过了60%,占据比例为12.4%。并且人数还在逐渐增加。

这个数据背后显示出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觉得生孩子是没必要的。

老一辈人为什么执着于“生孩子”?

在传统观念中,生育子女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的期望。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生孩子是延续家族血脉、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的方式。

他们可能觉得有子女可以带来家庭的幸福和满足感。同时,“养儿防老”,子女被视为养老的依靠和赡养的保障。他们希望有子女来照料和关心自己,确保老年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他们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他们希望通过子孙后代来延续家族的姓氏、财富、地位和声誉。有子女可以使他们感到家族的存在和延续,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和自豪感。

而且,在某些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没有子女被视为不正常或不被接受的。老一辈人可能面临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和社区的压力,要求他们生育子女。

社会和文化的期望对他们的决策产生了影响。

现代年轻人为何如何排斥生孩子?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心理学常用的名词——趋利避害,很多心理学理论中都有着趋利避害的观点。自我关注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在社交互动中更关注自己的形象、感受和需求。

这种自我关注可能是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的关注,以及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关注。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自尊心的维护是其行为和决策的驱动力。

在自我中心的心理中,个体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趋利避害可以说是一种生物本能,现代的社会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并不友好,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包括高昂的房价、教育费用和生活成本等,使得年轻人对生育孩子的经济负担感到担忧。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和养育费用,以及未来的经济稳定性。这种担忧导致了年轻人对生孩子的犹豫和迟疑。

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和追求,他们希望在工作上取得成功和实现自己的抱负。生育孩子会对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

他们担心生孩子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选择推迟或不愿意生育。

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生育孩子会使他们失去一定的自由度,包括时间、精力和个人空间的限制。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旅行和社交活动等,而不愿意为了孩子的需求而放弃这些自由。

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生育孩子会使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分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人发展和实现上。

他们认为个人的成就和满足感可以来自于其他方面,而不仅仅依赖于生育孩子。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价值观的转变,年轻人对生育孩子的观念和态度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幸福感和自主选择,认为生育孩子不是唯一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他们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以生育为中心的家庭价值观。

其实以上的论述都在说明一个现象——趋利避害。大家知道生孩子对自己是害处远远大于益处的,自然是不愿意生。

相比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大家其实更热衷于自我提升,实现自我价值,这也就是自我价值理论所提到的东西。

其实无论是生还是不生,那都是个人的事情,我们没必要去评价别人的选择,做好自己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