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真相:5100万老人还在工作,农村老人养老金只有188元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尊老爱幼”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这其实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一种年龄观念:如果已经成为“老人”,

那么就相应的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与特殊待遇;

作为年轻人,自然应该在更多情况下给予老人以帮助。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之后,

人们仍然没有忘记传统美德。

但当我们审视如今的社会,却似乎能够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很多群体在处于某个年纪时,似乎并没有以相应的方式和状态而存在。

比如“低龄老人”和“大龄青年”的奇怪现象。

“低龄老人”与“大龄青年”:一组互为因果的概念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8岁,

在退休制度当中,我们遵循男性60岁退休、女性干部55岁退休、女性工人50岁退休的规则。

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

世界各国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逐渐严峻,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开始计划或者尝试延迟退休。在延迟退休开始正式实施之前,其实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社会问题。

比如之前就很火的所谓“银发打工潮”,

指的是许多老年人,在60岁之后,仍然在社会当中工作的现象。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为2.6亿人,

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人”数量为1.47亿人,

占所有老年人比例的55.83%。

可以说从数量和占比来看都是比较大的。

这部分老年人你说他们“老”,

其实他们大多数身体状态都还不错,

精神也还清醒,

也并没有到完全无法工作的状态。

但是同样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当中,在总共7.5亿的工作者当中,60岁到69岁的老年人比例占到了6.8%,也就是仍然有5104万的老年人还在工作。

尽管他们仍然工作的动机各不相同。

有的人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社会价值,

有的人是为了“发挥余热”,

还有少部分人是为了满足生计需求,

但总的来看,这部分老年人当中,

有68%的人仍然有着十分强烈的工作意愿。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出于各种原因而不愿离开社会和工作,

想要通过工作来继续融入社会之中。

相比而言,“大龄青年”又是怎么回事?

随着就业市场的饱和,以及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升,

如今想要寻得一个不错的工作,

高学历、出众背景、对口的需求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可谓是缺一不可。

许多适龄青年无法凭借现有的资本找到满意的工作。

所以为了提升自己,很多年轻人选择继续在学历或者是职业层面提升自己,

于是“脱产备考”成为了一种风潮。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二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

以“备考”为目的,在家中不工作的现象愈发常见;讽刺的是,他们已经接近或者是已经退休的父母却还在工作。

老有所养:老年人的资金保障

虽然在大部分老年人当中,

只有一部分人“再就业”的动力是获取更多收益。

但不得不说,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保障是不太充裕的。

再加上要去补贴自己可能尚未工作的子女,导致他们不得不再考虑就业的事情。那么我国的老年人在60岁之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

据统计,我国的退休城镇职工,人均能够拿到3577元/月的退休工资,

而农村老年人就只有人均188/月。

尽管许多农村的老年人并没有“退休”一说,但是巨大的经济需求还是现实存在的。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在年轻时与土地为伴,

凭借体力获取收益。

年纪稍微大一些之后,由于掌握的生活本领有限等缘故,

可能会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来获取一定收益,

但国家在2019年出台了保障超龄和低龄农民工的法案,导致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法再进城从事劳动,只能留在老家,另行寻找生计方式。

当然,除了建筑行业,保安、保洁、保姆等工作是比较适合老年人去从事的,但随着就业市场“内卷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也开始进入到这几个行业的就业体系当中,

老年人的优势不复存在。

再加上劳动保障、薪酬难讨等问题,

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不得不回到老家,从事农林渔牧等工作,获取一些收入来维持生活。所以对于这个群体而言,

自己是否“老”了也许并不是自己说了算,

而是要看自己在社会当中所处的位置和生活状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