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62岁,伺候丈夫一辈子,老了才敢讲这些话,给所有女人提个醒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我今年62岁了,一辈子都在照顾丈夫孩子,忙里忙外伺候家务,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需要。现在身体老了,孩子也长大了,我终于有时间好好回顾自己这一生。

我想把这些年的经历和感受告诉更多的女性,给她们一个警告。”这是我在拜访一位奶奶时,她对我说的话。

这位奶奶姓王,在她20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她丈夫,从那时开始,她的生活就是为家庭服务。每天早起做饭做家务,晚上也不敢早睡,要等丈夫和孩子睡了才能歇息。

生育又生育,生了3个孩子,身体承受了很大压力。但她从来没有抱怨,一心只想好好照顾家人。

这些年来,她为家庭付出了全部,但她的丈夫却从来没有真正体谅和欣赏过她。只要家务不做好,他就会发脾气骂奶奶。

而奶奶的感受和需要,在他眼里似乎一点也不重要。这让她内心很委屈,但为了孩子,奶奶还是选择忍耐。

奶奶说,这些年,她为家庭付出了全部,却一无所得。现在身体老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家,真的很寂寞。她开始后悔,为什么年轻时不懂得照顾自己?

为什么一直以家人为重,不考虑自己的需要?她希望现在的女性不要重蹈她的覆辙。

奶奶的故事在我的心里掀起了涟漪,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的奶奶,我的婆婆,以及我遇到的所有“妻子”。

在婚姻中,她们好像都是在忍让,就好像是她们的任务一样。而男方又好像是永远看不到妻子的付出,甚至觉得妻子也没干什么,这到底是为何呢?

性别社会化

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存在性别定型,将女性定位在家庭的角色上,强调女性的服从和忍让。而男性则被赋予主导和控制权的地位。

这种社会化过程使得男性难以真正理解和体谅女性,也使女性形成忍让和顺从的心理习惯。这样的性别定型很明显是不适宜当前的年代了,但是女性仍然被这种旧时的观念所影响。

这也导致了很多女性在面对压迫的时候也只是一味的忍让,甚至觉得自己在做的是正确的,是在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了性别角色的影响和限制。男性往往被要求表现出力量和主导性,难以养成体谅别人的心态。

而女性则被期望表现出顺从和照顾他人的品质,这也培养了女性忍让的心理特质。

这些固定印象使双方在婚后难以突破既有模式。所以女性一般拥有更加良好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男性则不然。

权力和控制欲

在传统家长式的家庭模式中,男性往往担任主导者的角色,这给予他很强的控制感和权力感。而权力往往会滋生控制欲,这也使得男性难以体谅和尊重女性的感受。

相反,女性长期处于被控制的地位,这也培养了她们的顺从性。所谓的大男子主义,也是由此来的。

沟通模式

男女在表达需求和看待问题上的沟通模式往往不同。男性善于直接表达,女性更注重情感。

这种差异使双方难以深入理解对方,也难以及时解决问题。而女性由于注重和睦,往往会选择忍让来回避冲突。当男方和女方无法顺利沟通的时候,矛盾只会越堆越多。

性别不平等结构

社会上存在的性别不平等也影响着家庭关系。例如女性在经济地位和社会资源上的相对弱势,也使她们难以在家庭中获得平等对待。这也促使女性采取顺从的态度。

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女性,由于在职场上的不平等待遇,导致她们无法得到和她们匹配的资源,而在家庭中,赚钱越多的人往往是家庭里掌权者。

甚至还有一部分女性为了家庭选择放弃职场,投身于家庭,而这样的女性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说是“依附”于男方,自然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也不敢站出来,只能忍让。

奶奶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妻子母亲很伟大,但也不要忘了自己。要学会为自己着想,不要一味地牺牲。也不要认为丈夫就是一生的依靠,要独立地照顾自己的生计。

如果遇到家庭暴力,也不要忍耐,要及时求助。如果家庭不能成为自己的避风港,那么不要也罢。

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善于忍让的妻子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