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氨酶要达到多少指标才算肝炎?若在这个范围,肝脏还算保持健康

 漫说健康 2023-09-04 发布于广东

在不少检查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转氨酶这个指标。

转氨酶是一种催化酶,“转氨”就是转移氨基的意思,转氨酶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实现氨基酸的脱氨基,而氨基酸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脱氨基。

也就是说转氨酶主要作用是催化氨基酸的代谢,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这种酶。

什么样的转氨酶,才算健康?

 

人体的转氨酶主要在肝脏里做催化工作,它的种类很多,最重要的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负责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其正常值是0-40u/L。谷草转氨酶则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其正常值是0-37u/L。

正常状况下,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比值为1.5-2.5:1。如果检测数据在在这个范围内,你的肝脏还算健康。

转氨酶的检测数据并不是体内转氨酶的总量,而是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

转氨酶生存在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就丧失了“家园”,被流经肝脏的血液携入血液循环系统中,于是血清中就可以检测到有转氨酶的存在

正常人的肝细胞也会不断受损,只是受损的数量在健康范围内,相应的血清转氨酶含量也就在正常值的范围内。

如果肝细胞受损太多,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就会升高,升到超出正常值范围后,就说明肝细胞受损程度已经达到病态了。

所以血清转氨酶的含量可以作为肝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这种指标没有偏低之说,只有偏高时就说明肝脏有病变。

谷草转氨酶偏高,即大于37u/L时,可能是肝细胞坏死变性、肝硬化、心肌梗塞早期、肝癌等病症所致。

谷丙转氨酶偏高,即大于40u/L时,则可能是肝变性硬化、胆管炎、胆管瘤、阻塞性黄疸等病症所致。

肝炎时,肝细胞损坏往往很严重,血清转氨酶含量会偏高很多,以谷丙转氨酶为例,如果检测数据超过150u/L时,患上肝炎就是大概率事件了,应及时进行针对肝炎的其它检查。

转氨酶偏高这么严重,为什么还要做其它检查呢?

 

因为转氨酶高低虽然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参考,但不是诊断肝炎的充分条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其它检测指标来综合诊断。

转氨酶偏高是肝功能受损的“果”,肝病是转氨酶偏高的“因”。

目前用于降低转氨酶的药物五花八门,各自宣传其疗效有多好多好,似乎降低了转氨酶,肝病就好了。

这种治肝病的思路是错误的,要真正长效地降低转氨酶,就要从根本上治疗肝损伤,恢复肝功能。肝脏健康后,转氨酶自然就恢复到正常值了。

血清转氨酶的含量,是肝炎诊断的指标之一。但并不是说转氨酶高于某个数值后,就可以确诊为肝炎。

因为转氨酶偏高严重的人,只能说很有可能是肝炎患者。“很有可能”和“确诊”不是一回事。

而如果转氨酶的检测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可以确定肝脏是健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