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案必破,除了这件

 激扬文字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局部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

这一天的北宋都城汴梁,下了一场很大的雪。

白雪皑皑如鹅毛落下,为这古老而繁华的东方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

都城的亭台楼阁在大雪的勾勒之下更加庄严而明晰肃穆,几棵皇宫外的古柏不能抖落积雪,只是宛如卫士一般安静的矗立。

这一天晚上大概九点多钟,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点失眠。

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于是派小宦官出宫疾行,把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给叫到宫里,陪自己一起失眠。

这个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俩人感情很好,当哥哥的晚上睡不着,把弟弟叫来吃饭喝酒聊个天,这听起来看起来都很正常。

宫外府邸的赵光义九点多钟正在蒙头呼呼大睡,一听宫内宣旨,他就算是再想睡觉,他也得赶紧爬起来进宫面圣。

在血缘亲族的关系中,俩人是哥兄弟,光着屁股长大,亲密无间,但哥哥成了皇帝,那么哥哥就不再是哥哥。

权力可以改造人,巨大的权力,甚至可以把人改造的不是人。

这句话听着呢,像骂街,但其实不是那个意思。

《宋太祖点检像》 局部

作者的意思是,因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弊端正是如此,我们以为皇帝是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皇帝,也只是服务于权力的一种工具。

而当他成为工具之后,他在某种意义上,将不会再是人。

但是很显然,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哥俩,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俩人从九点多开聊,一直聊到后半夜,哥俩差点来了个通宵熬夜。

赵光义当然想在宫里和哥哥一起住,但问题是,宋时的宫规是,这偌大的皇宫,只有皇帝有资格在宫里过夜。

有趣的是,一般来说,皇帝如果要和人夜谈,要聊天,身边总是该有人伺候茶水,至少旁边总该站俩宦官,但是十分奇怪,赵匡胤一找来赵光义,哥俩一见面,皇帝立刻就遣散了身边的所有宫人,一个不留。

而且,皇帝还不是说把他们撵到了另外的房间里候着,而是勒令他们全都退的很远,至少是没有办法听到自己谈话的地方。

所以,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这一场夜谈的具体内容,你不知来我不知,只有天知与地知。

人们只知道,那一天的晚上,伴随着突然来临的大雪之外,还有弥漫的大雾和一阵一阵的雪雹,可以说是个实打实的恶劣天气。

这样的恶劣天气,似乎总是要有怪事发生的。

这帮宦官和宫女们立在宫殿之外,只能影影绰绰的借着因烛火而投射在窗户上的影子看个大概。

宫人们发现,在摇曳的火光之下,赵光义时不时就有逊避之状。

(赵光义半身像)

什么叫“逊避之状”呢?意思就是说,赵匡胤和赵光义有可能在床上摆了个桌子吃饭,赵匡胤坐在这头,赵光义则坐在那头,赵匡胤坐的很稳,一直在吃饭喝酒,而赵光义却频频离席,似乎是在躲闪着什么。

这个躲闪,就好像赵匡胤吃饭的训了赵光义几句,或者伸手要打赵光义,而赵光义则因为恐惧和害怕所以才要离席躲避一样。

这个猜测,他不是没有依据的。

因为到了三更时分,也就是凌晨十二点,宫人们隐约看到皇帝赵匡胤似乎在拿着一个没有柄的斧头在敲击地面,一边敲还一边沉声说道:好为之!

有一些史料记载是“好为之”,而另有一些史料,记载是“好做!好做!”

“好为之”的意思是赵匡胤教训弟弟赵光义以后要好自为之,而“好做好做”则是训斥赵光义,瞧瞧你干的好事儿!

虽然语境相差很大,但是语义八九不离十,都是皇帝在训弟弟,俩人之间似乎有矛盾,只是不太严重,仅仅限于口头冲突,因为赵匡胤拿的这个斧头,他不是打仗的时候用的那种战斧,而是一柄用作装饰的玉制斧头。

赵匡胤对着赵光义发完脾气,似乎就不生气了,借着月光,宫人们发现皇帝随即宽衣解带,然后就寝入睡,不大一会就鼾声如雷了。

(斧声烛影)

凌晨一点多,赵匡胤睡觉了,宫人们没有看到赵光义走没走,但是男眷不能留宿宫中这是铁律,所以赵光义肯定也走了。(这一点在后来也得到了证实)

本来,这就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平平无奇的夜晚,纵然是气候有点反常,但无事发生,这些事儿也将会在历史上成为平平无奇的记载。

但是,一切在四更天,也就是凌晨三点,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因为,赵匡胤就在这个时候,死了。

一般来说,事关皇帝的死,那么一定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史料也会更为详实的记载,小到皇帝死于几分几秒,大到皇帝死于何种原因,但是奇怪的是,《宋史》中对于太祖的死,只有短短一句话: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怎么死的,是自然死亡还是病死,是被人杀害还是死于意外,全然没有记载。

《宋史》,它是元朝修的,所以这也难怪。

因为宋太祖驾崩的这一天晚上,他几乎支开了除弟弟赵光义之外的身边的所有人,那时候没有监控,人眼所见才能成为证据,皇帝死的时候身边没人,所以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就更别提后代的史官了。

但是,说一个人也没有,那也有点不太严谨,因为毕竟皇帝生前还是接触过人的,而且接触过的最后一个人,就是弟弟赵光义。

你赵光义跟皇帝吃饭喝酒,你前脚刚走,皇帝后脚就死了,你是不是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赵光义当然有嫌疑,因为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几乎就是直接证明了,老皇帝就是他杀的。

(宋太祖孝章皇后宋氏 形象)

当时的情况是,老皇帝赵匡胤一死,赵匡胤的皇后宋氏立刻命令宦官王继恩到宫外把老皇帝的儿子赵德芳找进宫来。

赵匡胤不过五十岁,在当时看来实属英年早逝,但妻子宋氏无暇伤心,因为,她必须尽快把皇权交接到赵匡胤的儿子手上,以免在这段权力真空期发生变故。

但是,好死不死,这个王继恩的成分他有点复杂,他没去找赵德芳不说,反而调转方向,把赵光义给弄到宫里来了。

赵德芳是老皇帝的小儿子,宋皇后搞废长立幼很不合理,但王继恩把赵光义弄到宫里来搞兄终弟及,那就更不合理了。

兄终弟及的前提是,皇帝没儿子,绝户了,人家赵匡胤的儿子们活的精精神神,板板整整,有你赵光义什么事儿?

但是,由于赵光义抢占了先机,老皇帝一死他先来了,他先知情,所以这生米煮成爆米花,皇位还就真成了他的了。

当然,赵光义很显然不是只身前来,他很有可能在片刻之间就掌握了宫中的布防和兵力,所以他到宫里之后,宋皇后虽然诧异,但却没有异议,而是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我和我的儿子们的性命,可就全都托付给你了。

注意,宋皇后没有直呼赵光义的名字,而是称呼他为“官家”。

大宋朝廷,能称为“官家”的,那就只有皇帝。

(兄终弟及)

这也就说明,宋皇后这个时候,已经承认了赵光义将会成为皇帝的事实。

这个敏感多疑的女人在这一刻只顾祈求她和儿子们的性命,因为她敏锐的感觉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似乎不是因为宦官王继恩临时起意背叛自己,背叛老皇帝,而更像是一场早就蓄谋已久的阴谋。

甚至,就连丈夫赵匡胤的死,都和眼前即将成为帝国新君的人,脱不了干系。

在茫茫的雪夜之中,赵匡胤和赵光义把酒言欢,然而言多必失,赵光义不胜酒力,昏昏沉沉之间竟然泄露出了自己觊觎天位的想法,作为皇帝的赵匡胤当然是怒不可遏,立刻对赵光义严声斥责,并且打算将他法办,或削去身份,或革职为民,或流放千里,可无论哪一种,都不是赵光义所愿意接受的。

可是,帝王的惩罚即将光速降临,赵光义走投无路,突然恨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抄起一柄用于装饰的玉斧,突然出手,狠狠的砸向赵匡胤的脑袋,这一击力道之大,气劲之足,赵匡胤甚至都来不及反抗,只是发出一声沉闷的吼声就栽倒在地,不多时已然气绝了。

看着倒在地上的皇帝,赵光义没有犹豫,他迎着烛火的光亮,脱去自己的衣服,然后假意躺在床上发出鼾声,营造出赵匡胤已经入睡的假象,最后吹灭灯火,趁着后半夜最后一丝黑暗,悄悄溜出了皇宫。

当然,这一切只是后人的想象。

没有任何的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赵匡胤死于赵光义之手,甚至就连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都认为这纯属无中生有,司马光的时代距离太祖不过百年,他的话难道还不可信么?

古书有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为知之所无奈何。

或许,这蹊跷的往事,真的无法再揭开了。

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也不会有人知道那一天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死者已经不能开口,所有的一切,一切的真相,也只有那个御极天下的宋太宗,能知道了。

不过他即便知道,那真相,也只会沦为,沉默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