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志异》的作者与版本

 小夏ho78b993zg 2023-10-28 发布于江苏
传承书香文脉 赓续探索精神
图片

在中国文学史上,《聊斋志异》无疑是一部奇书。聊斋先生以一人之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力敌六朝志怪志人、唐人传奇、甚至“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上的艺术奇葩。在它的雨露滋润下,不但形成了此后的“聊斋体”文言志怪小说,就是现当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如鲁迅、孙犁、汪曾祺等也受其影响,乃至进入21世纪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亦蒙其雨露滋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甚至有人将其称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高峰和绝响”(张俊:《清代小说史》,第196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聊斋志异》不但被改编成传统的艺术形式,如说唱艺术、戏曲艺术等传唱至今,而且在现代化的今天仍被不断地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经常出现在银幕荧屏甚至手机上。《聊斋志异》不但在国内传播甚广,妇孺皆知,还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鲜朝本、、越南、瑞典、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世界各大图书馆的收藏,各大百科全书的介绍,众多学者的研究,更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著。

图片

康熙抄本

图片
蒲松龄其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别号柳泉居士,斋号聊斋,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人。相传远祖为元朝世勋,故先世当为蒙古或色目人。明代万历以来,亦曾“科甲相继”,堪称“累代书香”。然至其父辈,已家势衰微,其父蒲槃科举失利,不得不弃儒经商。蒲松龄兄弟四人,均由其父亲自教读,显然仍想步武科举道路。蒲松龄少颖悟,“经史皆过目能了”。十九岁“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清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并得到山东学政、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这对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肯定会让他觉得青云路近,前途无量。

然而造物弄人,此后蒲松龄却屡试不第,又因家口众多,兄弟析居,生计日蹙。期间虽然也于进学后的第二年与好友结过“郢中诗社”,寄兴风雅,但多数时间仍是在努力科举与设帐谋生中度过的。大概是因为生活所迫,康熙九年(1670),已届三十一岁的蒲松龄不得不应同邑进士扬州府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前往为幕。在远足江淮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开阔了眼界,亲历了官场的黑暗、豪强的残暴、人民的苦难,历练了人生,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树百问余可仿古时何人,作此答之》)的雄图未展,也因颇难消遣“无那客心惊折柳,一声长笛泪沾巾”(《河堤远眺·其二》)的思乡之情,蒲松龄极不甘心为幕生涯,不到一年便辞幕归家。

归乡之后,蒲松龄除去少时出游,不时赴济南府应试,短时在本县仙人乡马家庄王体正家中为塾师一段时间之外,从康熙十八年(1679)开始进入本邑西铺毕际有家坐馆,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岁,《聊斋志异》已初具规模(其《聊斋自志》即写于是年春日)。直至七十岁方撤帐归家,竟长达三十年之久,可见二人关系。毕际有是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儿子,他自己也曾任江南通州知州。毕家有知名的石隐园、绰然堂,毕际有本人又通诗文。精鉴赏,藏书甚富,且与当时的诗坛泰斗王士禛为近亲,这一切无疑为蒲松龄的读书学习、社会交游、《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优越条件。尤其是毕家富闻遐迩的藏书,大概《聊斋志异》中“四书五经”之外的众多逸闻轶事、经典掌故主要来源于此。当然,聊斋先生“五十余犹不忘进取”(《述刘氏行实》),其间仍有十余年不废科举,仍然希望博得春官一第,只是未能如愿而已。

康熙四十八年(1709)岁暮,已届古稀之年的蒲松龄方才撤帐回家,“归老不复他游”,结束了漫长的塾师生涯。次年,七十一岁的蒲松龄方援例补岁贡生,具有了出仕的资格,不免令人啼笑皆非。但此时他已有“养老之田五十余亩”,且子女均已自立,得以“栖迟偃仰,抱卷自适,时激五老,斗酒相会......差可自娱”。然好景不长,七十四岁时,相濡以沫的夫人刘氏去世,他满怀深情地撰《述刘氏行实》,寄托哀思。两年之后的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1715年2月25日)酉时,中国文学史上巨星陨落,蒲松龄在家中的炕头上倚窗危坐,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六岁。

图片
铸雪斋抄本
图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一生舌耕笔耘,著述不辍,存世著作十分丰富。除《聊斋志异》之外,尚有《聊斋文集》十三卷、《聊斋诗集》五卷附“续录”、《聊斋词集》一卷,收多种文体的文章五百余篇,诗凡千余首,词百余阕。如果说他的小说充满了所谓的“浪漫主义精神”,那么他的诗、文、词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尤其是诗歌。

通俗文学作品有《戏三出》,包括《闹馆》《锺妹庆寿》《闱窘》。《聊斋俚曲集》,包括《墙头记》《姑妇曲》等十四种。这些作品均用地道的方言俗语写成,尤其是其中的人物语言,堪称口吻毕肖。与《聊斋志异》雅化的文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蒲松龄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语言大师。身为乡村塾师,他还写过许多教人修身养性、居家劝农的《怀刑录》《省身语录》《婚嫁全书》《家政外编》《家政内编》《农桑经》《药祟书》等,甚至编写过方便民众识字的《日用俗字》等众多杂著。舌耕之余,还编选过《帝京景物略选》《庄列选掠》等选本。可见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型作家。当然,在这众多的著作中,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无疑是蒲松龄毕生心血的结晶,是他毫无争议的代表作。据张俊先生《清代小说史》考证:手稿本中有纪年的作品“最早一篇为作于康熙七年的《地震》”,当时作者年仅二十八岁。“现知集中最晚的两篇作品,是康熙四十六年的《夏雪》和《化男》,时作者已六十八岁”,仅此即知前后经过了四十年。“衣烦爱惜身为用,书到集成梦始安。”(《抄书成,适家送故袍至,作此寄诸儿》)由此可见作者的创作态度,一生心血。《聊斋志异》集中国文言小说之大成,跻身世界名著之林,深得古今中外广大读者喜爱,看来蒲翁不但“梦始安”,亦可含笑九泉了!

《聊斋志异》版本众多,以版本学的视角看,大略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一为手稿本。残存半部,四册,收作品二百三十七篇,现存辽宁图书馆。此本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蒲松龄后裔上交人民政府,立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据学界研究,此当为作者晚年手订本,是我们今天研究《聊斋志异》的第一手资料。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流作家有手稿传世可谓凤毛麟角,其文物价值、文学史价值、文学价值均称国宝。

其二为抄本系列。今所见最早的手抄本当为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康熙年间抄本,俗称“康熙抄本”。其次为“铸雪斋抄本”。此本系乾隆十六年(1751)历城张希杰(斋号铸雪)据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朱氏抄本的主人是蒲松龄的好友朱缃的儿子殿春亭主人。因此朱氏抄本根据蒲氏原稿过录是可信的。三是二十四卷抄本。1962年于距离蒲松龄家乡不远的淄博市周村区发现。因此前发现的抄本有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等,独此抄本为二十四卷,四百七十四篇。因篇目、文字与“铸雪斋抄本”均有不同,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四是乾隆黄炎熙选抄本。十二卷,缺二、十二卷,残存十卷,但其中《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他本未见。五是清初抄《异史》本。十八卷,四百八十四篇。上述诸本均名《聊斋志异》,此本独名《异史》,值得研究。

其三为刻本系列。由于家境贫寒,蒲松龄生前一直无资刊刻他的著作。直到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严州知州赵起杲才在著名藏书家——《知不足斋从书》主人鲍廷博的帮助下刻印了十六卷本的《聊斋志异》,世称“青柯亭本”。这是今所见最早的《聊斋志异》刻本。但是,“青柯亭本”所据底本主要是郑方坤在山东做官时的传抄本,本身与手稿本差异较大,再加上刊刻时正值清代文禁甚严,所以不但删去了若干篇章,对许多触犯时忌的文字也做了改动,从而背离了作者的原意。此类刻本太多,故不一一列举。

其四为排印本系列。因为广大读者的喜爱,所以各种排印本甚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一是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的张友鹤先生会校、会注、会评本,世称“三会本”。二是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其铠先生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本。三是2000年齐鲁书社出版的任笃行先生辑校的全校会注集评本。四是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赵伯陶先生详注新评《聊斋志异》。上述众多版本的出现,即可从一个侧面窥见《聊斋志异》的巨大影响。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