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75陈何芳,潘慧:实习硕士生如何化解消极情绪

 高教课堂研讨 2023-10-28 发布于江苏

      硕士研究生的实习体验研究需要关注一些情绪情感类问题,比如了解实习中有无情绪困扰,如何应对和化解负面情绪等。在对实习硕士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硕士生经历过较为强烈的消极情绪。他们在实习中往往会经历很多事情,从而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而消极体验往往更加普遍和明显。在面临实习挑战时,硕士生需要开展情绪管理,以免因情绪问题而减损实习的功效。下文从“开展心理解析”“避免思维反刍”“加强情感疏导”和“促进认知深化”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硕士生实习如何化解消极情绪,以更好地提升实习成效。

开展心理解析:

了解消极情绪的客观主观原因

      情绪的背后是心理,从概念上讲,心理是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体现在人身上,是人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类似日常所说的心境、心绪、心思、心情等。开展心理解析意味着,要从心理层面辨识实习硕士生的消极情绪,从而区分客观和主观的情绪成因。

      实习中的消极情绪有现实性客观原因。一方面,实习生往往会基于比较而产生的挫败感和无助感。这种比较不仅包括跟正式员工的比较,也包括跟其他实习生的比较,而且后者更具有可比性,对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更直接和巨大。设想一下,当自己表现平平,而其他实习生加入更加重要的工作小组,开始做表格、写策划、值班,或者受到同事表扬,自己难免会有羡慕嫉妒的情绪;当紧张、大量、繁重的实习工作让自己异常疲惫,内心会有抱怨情绪;当本来周密的安排一再被修改、被影响,被拖延,就会产生怨恨、沮丧、无能为力等负面情绪;当自身表现欠佳、工作质量低下,就会产生自责、后悔、对自己失望的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实习生还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处于情绪困境。由于实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挑战,遭受各种不公与委屈,很多实习生会产生较强的负面情绪。S12表示,由于自己才出来,很多事情之前都没有经历过,所以背过很多锅,受过不少委屈。S7也表示由于领导的原因,自己平白无故地受到指责,感到非常沮丧和抑郁。访谈中很大比例的实习硕士生都表示,自己在职场中曾经受过委屈,会有一些失败的经历,比如难堪、出错、失误、被否定等。

      实习中的消极情绪有心理性主观原因。消极一般是形容否定的、负面的、不利的、阻碍发展的、不求进取的、消沉的,与积极相对立。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继续完成工作或正常思考的情感。[1]比如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从原理上讲,人通过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反之,自我评价与实际情况差异越大,越难适应社会,自身的压力和内心矛盾越大。硕士生实习中的消极情绪,可能涵盖了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实习工作中遭受了挫折,尤其是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或者挖苦讽刺等,从而导致情绪低落。

避免思维反刍:

追求心流状态和自我回顾

      化解消极情绪需要营造心流状态而避免思维反刍。人最好的状态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手头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当注意力完全被面前的事情所占满,不断地去思考它、体验它、感受它,就进入了心流状态。但心流状态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思维反刍。许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状态正佳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突然间,有一个想法不受控制地“闯入”脑海,可能是某件还没完成的事情,可能是对未来的某个担忧,可能是某种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它会带来一系列的联浮想联翩和情绪起伏,让你立刻从心流状态里面退出。尤其是内向和敏感的人,这种感受可能会更频繁、更强烈。甚至,严重的话,这些想法会像附骨之疽一样,牢牢地盘踞在你的脑海里,瞬间让你的心情变得低落,感觉周围的事物立刻就灰暗了下来,没办法再专注到手头的事情上。它就像一个黑洞,牢牢地抢占着你的注意力。这可能是工作效率最大的敌人,也是破坏人类幸福感的元凶。

      化解消极情绪需要避免思维反刍。思维反刍是大脑一种内置的避错功能,目的在于帮我们从过往的经历中提取经验、获取教训,避免将来陷入同样的错误之中。但问题在于,这种功能过于活跃了,乃至于它已经脱离了大脑本身的掌控力,反过来对我们造成了困扰。这种过度活跃的现象,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适应不良”。也就是说,思维反刍其实就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自我关注和避错功能。它的反面是自我回顾,其实自我回顾和思维反刍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前者是大脑掌控之中的,后者是超出大脑掌控的。

       化解消极情绪需要正确开展自我回顾。自我回顾有三个特性。首先是自主性,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进行自我回顾,什么时候停止,不会影响工作;其次是专注性,进行自我回顾时,可以让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想法和问题上,不会自由发散、天马行空;最后是行动性,它专注的对象和方向是“怎么做”,而不像思维反刍一样,停留在“是什么”里面。所以,要摆脱思维反刍,最关键的原则,就是把被动的、超出掌控的思维反刍,转化为自主的、专注的、聚焦于行动的自我回顾。

      自我回顾能够超越于思维反刍。自我回顾会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过去,保持清醒和审视。它思考的是客观的事实——当时发生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行动的结果是什么?——自我回顾的动力源于一种好奇心,体验到的情绪是中性的,身体感受是放松的、自如的。积极自主的自我回顾,可以带来许多正面的作用。比如:积极地回顾负面事件,可以有效降低负面事件对人们唤起的负面情绪反映,让它变得没那么难过;同时,养成经常自我回顾的习惯,还能让人感到充实,提高主观幸福感。自我回顾通过拉长我们跟过往经验的心理距离,从而驱动我们更多地运用自我抽离视角去回顾和审视,而不是去代入和沉浸。

加强情绪疏导:

哀而不伤加强沟通与胜任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类似日常所说的情感、感情、激情、心情等。加强情绪疏导需要加强自我悦纳,对不利处境保持乐观心态。

      实习中的消极情绪需要被正视。在职场中,由于实习生流动性大、薪资低,他们常常被轻视,有时甚至会成为领导的出气筒,遭受“职场霸凌”。很多实习生表示,职场中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虽然心里很憋屈,但还是得强颜欢笑,自我疏导。事实上,这样的情绪策略是很多职场人的选择,在他们看来,职场不该有负面情绪,任何情绪都应该放在下班之后处理。其实不然,长久压抑情绪不仅会让自己心情不愉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工作效率与人际关系。当人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或者产生攻击性行为,同时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比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就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带来破坏和瓦解作用,降低工作的效率效果。

      实习中要做到允许情绪波动但不沉溺。有一种现象叫深夜伤感,晚上人们往往会更加放松,会减少对外界信息的摄入,转而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在,于是,神经网络活动会更加活跃,不断激活内心深处各种被我们抑制住、隐藏起来的念头。这些涌上水面的念头,就会比白天更容易造成我们的情绪起伏和波动。当然,深夜综合征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许多人还很享受这种感觉,因为它能带来一种很真实、很放松的感受,让我们觉得自己真切地在生活,在体验。实习中要做到允许情绪波动但不沉溺,如果这些情绪波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频繁出现,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硕士实习生排解消极情绪可以使用“积极沟通法”。为了化解实习中的消极情绪,硕士实习生应当发挥自身所长,用互动和沟通来解决问题。虽然是实习生,也要学会自我排遣消极情绪,放下“好脾气”的面具,合理表达不满,让他人知道你的真实感受,讲清楚其中的是非曲直。当然,表达时也要注意,不能把个人无端情绪夹杂在工作中,语言的表达也适当以幽默的方式来展现。情绪调节的具体手段,包括回避刺激、表情调节、人际调节、认知调节、环境调节等,避免让消极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及身体带来坏的影响。努力沟通是一种积极行动。要想获得更多的双赢结果,双方必须进行良好的协商,既考虑到对方也考虑到自身的优先关注点,并懂得妥善地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有问题应各抒己见,直到彼此达成一致,或者理解彼此的立场,并明确解决分歧的办法。通过巧妙协商、通力合作,双方可以营造双赢关系,有效地增加和分配财富与权力,这样做与一方征服另一方的战争相比,得到的收益要大得多,双方经受的痛苦要小得多。

      加强情绪疏导利于更好地胜任工作。很多访谈者都谈到自己在实习中参与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基础性工作,但在不同个体的态度之下,他们的收获也各不相同。可见,心态对个体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实如果一直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实习,必然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工作进程。因此,实习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低姿态,要认识到你并不特殊,每个实习生都会经历从基础性工作的小白到业务能手的阶段;面对困难与挑战,要想着多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情绪上“踱步不前”。这样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时,也能收获良好的实习体验。面对实习工作的压力与历练,如果实习生的消极情绪战胜了积极情绪,就会阻碍进步,激发放大人性的弱点。所以,硕士生需要回归初心,明白社会实习的目的所在,是追求自身的成长,而不是为了愉悦身心,或者与某个公司某个领导同事构建终身关系。在这种认知下,就可能对各种逆境泰而处之,达到“得也淡然,失也泰然”的境界,在不得志时能及时开导自己,不把烦恼放在心上。面对窘境,可以选择悲伤、颓废、愤怒,也可以选择寻找超越逆境的办法、维持当前状态以保障后续工作的质量。后者可能需要暂时将注意力转向别处,比如联络一下亲友、运动放松一下等。积极的思考方式,利于实习生做出正确的决定,在实习中学习到更多,尤其是从教训中学会耐挫抗压。

促进认知升级:

理解机制要点以避免误判

      消极情绪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落后的认知。认知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对事物概念的判断和对(某个范围内)事物规律的总结,类似日常所说的看法、领悟、理解、解析等。具体来讲,提升认知最能对抗消极情绪,而这种提升的过程离不开深刻的反思,需要硕士生不断加强反思,做一个深刻的、喜欢自省的人。能够不断剖析和挖掘内在的喜好和渴望;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沉思;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价值和意义;能够深入分析为什么要做某件事;并经常性地重新思考和评估所做事情的价值。基于这样的自我回顾,有助于举一反三,提高自我认知的质量。

      区分情绪与理智是认知升级的基本途径。为了实现认知升级,从一般意义上讲,需要区分情绪与理性,认识到错误、挫折、痛苦的教育意义,并重视个体进化所需的契机。情绪与理智有生物性区别,从大脑机能或者说认知神经科学看,情绪主要是由潜意识性的杏仁体控制的,而理性思考主要是由意识性的前额皮层控制的。杏仁体是一个小小的杏仁状构造,深深地隐藏在大脑底部,是大脑最强有力的区域之一。尽管你感觉不到它,但它控制着你的行为。它如何运行?当某种声音、某个场景,或者仅仅是某种直觉让人不快时,杏仁体就向身体发出准备战或逃的信号,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在与人争论时,经常可以注意到一种类似于恐惧时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加速、肌肉绷紧。人的意识源自前额皮层,在感受到这些信号后可以拒绝执行。这些“杏仁体绑架”现象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极少数例外,如因经历某个或一系列可怕事件而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知道了“杏仁体绑架”是怎么回事,才会懂得如果放任自己做出本能反应的话,就很可能会反应过度。人们也可以安慰自己,因为已经知道,经历的任何精神痛苦不久后都会自动消失。所以,要利用理性来控制情绪,并在经历痛苦后开展完整而深入的反思。人们或许会感觉到大脑杏仁体开始产生影响,比如脑袋里发紧,身体会紧张,或者心中会涌起一种恼怒感,想发脾气。每当出现这些情绪时,都需要注意,这些都是头脑封闭的迹象。意识到这些迹象后,就可以将其作为线索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自己走向头脑开放。长期这样练习将增强自己的能力,让“更高层次的你”始终处于控制地位。练习得越多,能力就会变得越强。要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因为不同人的大脑构造不同,所以我们体验现实的方式千差万别,而任何人的单一体验本质上都是存在扭曲的。我们应该承认和认真对待这一点。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事实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你必须理解自己的大脑。只有学会区分情绪与理性,实习硕士生才能促进认知的升级。

      避免过度反思是认知升级的注意事项。上文所说的区分情绪与理智,并不意味着过度思考,因为个体思考和反省也会“物极必反”,过度反思容易产生精神内耗。比如每当发生一些事情,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复盘;会经常回忆过去的某个场景,并在脑海中回放当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经历的细节;但始终停留在复现的水平,而没有办法梳理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逻辑、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这样的过度思考,会带来执行力下降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也就带有“精神内耗”的特征,容易有“身心俱疲”的感受。一方面,精神内耗主要源于学生内在的自我肯定与否定,既认为自己有承担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却又担心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害怕无法完成任务带来的影响,在内心造成疲惫之感。另一方面,精神内耗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形成的影响,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在意外界评价而对自己造成压力,导致行动力降低、感觉身体疲惫。疲惫的身心相互影响,致使学生的精神内耗越来越严重。学生可能还未开始进入实习实践状态,便会表现出内心不安、注意力分散,影响后续效果;身体疲惫则降低了学生的执行力,“不想做”“做不好”的潜台词往往成为学生对待任务的行动指南,最后的完成效果也不尽人意。

      认知升级需要认识到实习中的消极情绪并不都是“问题”。从情绪层面进行乐观解读是认知升级的基本目标,这需要做到既能接受情绪,也能超越视野层次的局限。硕士生的消极情绪有长期和短期之别,短期的消极情绪属于正常现象,也是一种蓄力的过程,要经历了消沉最终达到“触底反弹”的效果,是心理情绪完整周期的一个环节。乐观地看,这种短期消极情绪可能恰恰是成长的反映,是成长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是成长的烦恼。硕士生们在实习期间的独立摸索,也许正是为承接未来的人生之路而做好准备。这些迷失、犹豫、挣扎、探索,最终也形成了自律、有规划、独挡一面等良好品质,让硕士生们逐渐在迷茫中认清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意义上,硕士生实习阶段的独自摸索与经历挫折,是自我教育的良机,对未来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隐性价值。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强弱,决定了这一段经历所具有的成长价值的大小:沉溺于消极情绪而不作为者,无法取得独立探索和经验积累效果;超越于消极情绪而竭力探索者,有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思路。

      认知升级需要认识到“挫败感”源于学业到职业的分水岭。从学习和实习的区别来看,硕士生在学校面对的主要是学业问题,考验的主要是学习习惯和耐性毅力,对非智力因素的挑战性并没有特别巨大。相比较而言,在实习过程中,对非智力因素的挑战性增强,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同样会感觉到在实习中举步维艰。在这个意义上,实习阶段实现了一种能力筛选,挑选了那些真正有职业志向并且有职业潜能的学生,让他们感到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在职场拼搏。这种淘汰过程当然令人痛苦,感觉“学业和职业存在鸿沟”,但存在这样一个职业水平的分水岭,对选错职业路径者也有一种“止损”的意义和价值。实习岗位因而就具有过渡性的属性,如果擅长就继续任职,如果不适应就止步于此,基于实习“试误”来提升择业就业中的“精准匹配”。

      认知升级需要认识到消极情绪不能代表实习质量。关于硕士生实习体验的调查,暗含着“学习者视角”,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满意度。从实习体验视角,凸显出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及社各利益相关方,针对硕士生实习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有哪些认知需要厘清。是否重视学生的感受,反映出利益相关方改进实习的自觉性。但是,实习硕士生的消极感受并不能直接用于衡量实习质量。比如,实习生的评价往往都带有主观性、个体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实习质量;甚至实习生当前的评价,与离开实习岗位之后的评价,也可能截然不同,这也是教育滞后性的体现。所以,实习体验作为一种学生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反馈意义,但这种评价结果的使用,还要努力做到态度谨慎和方法科学。实习生要理性客观地评价实习的质量,不能用消极情绪直接否认实习价值。

     总之,实习硕士生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化解消极情绪。首先是开展心理解析,了解客观情境和主观原因;其次是避免思维反刍,追求心流状态和自我回顾;再次是加强情绪疏导,哀而不伤加强沟通与胜任;最后是促进认知深化,理解机制要点以避免误判。基于上述策略,实习硕士生能够更好地化解消极情绪,促进实习过程的改善,最终提升实习的教育成效。

[1]百度百科.消极情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6%88%E6%9E%81%E6%83%85%E7%BB%AA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