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岁才发现姐姐是亲妈?这位法国诗人身世离奇!他的爱情故事羡煞旁人......

 置身于宁静 2023-10-28 发布于浙江

在众多影视剧作品中,曲折离奇、让人惊掉下巴的的情节常常出现,甚至相爱多年后发现是亲兄妹的“伪骨科文学”也层出不穷。在法国文学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人生经历竟然与电视剧如出一辙!在20岁成年之后,才发现自己多年来共同生活的“姐姐”竟是自己的亲妈?!

《蓝色生死恋》剧照,本剧讲述了两个女孩出生的时候被抱错,被抱错的妹妹长大后和“哥哥”产生情愫的故事。

但作为一个诗人,他为法国文学史做出了相当出色的贡献,大巴黎区94省的一个地铁站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法国诗人——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的一生吧。

No.1

离奇的身世

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诗人、小说家和记者,他于1897年10月3日在巴黎出生,于1982年12月24日离世。

阿拉贡的童年非常曲折,他是曾任巴黎警察局局长、信奉新教的议员路易-安德烈(Louis Andrieux)与信奉天主教的中上层阶级女性玛格丽特-图卡斯-马西永(Marguerite Toucas-Massillon)的私生子。他甚至不确定自己在哪里、什么时候诞生,在阿拉贡自己的自传《我从未写过东西》(Je n'ai jamais appris à écrire, or Les incipit)中,他曾提到,母亲很有可能是在巴黎的一个荣军院中生下了他。

小阿拉贡与母亲

当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那时候的社会对于这种年轻未婚先孕的母亲的身份十分不认同。于是,为了避免被扣上未婚妈妈(fille-mère)的帽子,他的母亲决定以“姐姐”的身份陪伴在小路易的身边,而他实际的祖母成了他名义上的“母亲”。这就是为什么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阿拉贡一直以为自己的母亲是自己的“姐姐”。

阿拉贡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下继续着。1907年左右,他来到塞纳河畔讷伊(Neuilly-sur-Seine)的圣皮埃尔学校(Saint-Pierre school)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成为了法国知名小说家的亨利·德·蒙特朗(Henry de Montherlant)以及知名电影制片人皮埃尔·普雷韦尔(Pierre Prévert)。随后,他来到卡诺高中(Carnot High School)继续学习。

然而,看似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战争的来临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来之际,年仅20岁的阿拉贡决定去参军,去到德国奔赴前线捍卫祖国,而他的“姐姐”陪伴他来到巴黎东站,等待那班去往德国的列车。正是在这时,“姐姐”决定告诉他这个尘封二十年的秘密,母子二人也最终相认。

No.2

难掩的天赋

在战争前线,阿拉贡经历了身体以及心灵的双重创伤,他曾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充斥着极端的暴力,我们再也没有从这种恐怖中抽身出来。”这种恐怖也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当然作品中也有他对和平的向往。

1920 年,阿拉贡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文集《欢乐之火(Feu de joie)》,也时常在文学期刊《Littérature》上发表文章。1921年,他出版了另一部作品《Anicet ou le Panorama》,这是一部始于战壕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年轻人阿尼塞特的冒险,全书并没有过多提及战争,但战场上的创伤与阴影挥之不去。

作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锋,阿拉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写下的精美诗篇,代表作有《梦幻之潮》、《巴塞尔的钟声》、《艾尔莎的眼睛》等等,有不少都被改编成音乐作品,成为当时法国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就包括出现在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的电影《法外之徒》中被引用的“J'entends j'entends”……

电影《法外之徒》剧照

1936年,他获得了勒诺多文学奖(Prix Renaudot),该奖项是法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奖之一,由十位记者兼文学批评家于1926年在等待龚古尔文学奖评选结果时酝酿产生的,为弥补龚古尔文学奖的评判贻误而设。

No.3

激进共产主义者

1927年1月,阿拉贡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同年夏天,他便写了一篇极为激进并充满政治色彩的的文章《风格论(Traité du style)》,由于过于政治敏感,一直拖到写作完成的第二年才得以发表。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在阿拉贡作为主编的报纸中,他写了一篇文章为斯大林做出的这个决定喝彩,并且号召法国和英国对其进行效仿。此文一出,阿拉贡立即遭到了政治迫害他也因此逃亡到了智利大使馆。

对共产主义的热情,也使阿拉贡注意到了在遥远东方的另一个共产主义红色旗帜飘扬的国家:中国,这在他的诗集中也被数次提起,激情颂扬。他本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头号粉丝”了。

No.4

浪漫爱情

1928年对于阿拉贡来说是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11月6日,他在La Coupole小酒馆遇见了一生的挚爱艾尔莎·特里奥莱特(Elsa Triolet),艾尔莎走进了他的生命,也走进了他的诗中,成为了他一生的创作灵感缪斯。

艾尔莎·特里奥莱特 (Elsa Triolet)

艾尔莎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于1896年9月12日俄罗斯莫斯科出生,后来到法国伊夫林省圣阿尔努。她是才华横溢的法国女性文学作家,也是俄罗斯裔抵抗运动战士,父母是犹太裔。艾尔莎是第一位获得龚古尔奖的女性,她的笔名为洛朗·丹尼尔(Laurent Daniel)。

艾尔莎与阿拉贡

除此之外,艾尔莎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译者,与阿拉贡结婚后,她将许多法国作家的经典作品翻译成了俄文,其中包括1934年出版的路易斯-费迪南德·塞琳的《夜行之旅》;《巴塞尔的钟声》(1937)和《美丽的地方》(1938),以及自己的丈夫的作品——《阿拉贡的真实世界》系列小说的前两部。在她的一生中,她还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经典文学翻译成了法语,包括契诃夫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名师大家的作品。

老年的艾尔莎

艾尔莎的短篇小说《阿维尼翁之情》于1943年10月以笔名出版,并一举获得了1945年的龚古尔文学大奖,她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战后,她还参加了法国妇女联盟代表大会,并为支持和平和进步的法国文学而努力。

艾尔莎与阿拉贡

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二人的爱情成为了当时法国文坛广为流传的一大佳话。1970年6月16日,艾尔莎因心脏病去世,离世于她和阿拉贡位于伊夫林省圣阿尔努的大宅中,自此,挂在房子里的日历永远显示着这个日期,在阿拉贡心里,时间仿佛停滞在了心爱之人离世那一刻。

阿拉贡第一次创作开放式的抒情诗便是为艾尔莎而作,二人与1939年2月28日结婚,这段爱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拉贡的创作风格。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的诗歌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对她的爱的启发,他为她创作了《艾尔莎的眼睛(Les Yeux d'Elsa)》、《饱受折磨的心(Le Crève-coeur)》 等名诗。

你读过这位诗人的诗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文字:Céciliacc

审编:沐橙园、周温柔、Amélie

参考链接

http://www./information/pc/4053

https://fr./wiki/Louis_Aragon

https://fr./wiki/Elsa_Triol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