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政为什么对宝玉那么严格?稻香村背后的隐喻?

 where5 2023-10-28 发布于四川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142

贾政为什么对宝玉那么严格?稻香村背后的隐喻?

书接上回,贾政一行人,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户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一片乡村景象。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

什么道理呢?

贾政道:“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

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

众人笑道:“更妙更妙!”

妙在哪里呢?

妙在石碣,如果用匾额就不像农家了。

但是难度也上来了!

于是第四题就来了。

贾政道:“诸公请题。”

清客们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

第一、世兄就是宝玉,清客们引用宝玉的话,自然就是要讨好宝玉,当然讨好宝玉更是为了讨好贾政。

您儿子真了不起!

第二、杏花村出自杜牧的诗《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贾政很开心,笑向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

贾珍答应了,随声附和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

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

大家都对杏花村的名字很满意,大家的品位都是一致的。

但是贾政忽然又说:“'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什么叫犯了正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大家提名是虚拟,正名必须要有元春来定。

当元春看到杏花村这三个字的时候,您说她应该怎么想呢?

你们都起好了,还让我起什么?

这就是把领导的话给说了,让领导无话可走。

正确的做法是给领导留出发挥的空间。

所以,拟题的根本目的是给元春提供参考资料,最终目的是为了显示元春的高明。

这一点别人没想到,只有贾政想到了,所以说做官也是门学问。

那么起什么合适呢?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

清客们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

杏帘在望绝对是满分答案。

面对大家的吹捧,宝玉却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

冷笑说明宝玉充满不屑。

杏花俗陋不堪,不就是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垃圾吗?

在大家都满意的时候,宝玉公然提出反对意见,是一点都不给大家留面子!

清客们亦发哄声拍手道:“妙!”

他们是打工人,打工人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保住工作。

只要钱给够,就是老板和他儿子说什么都要鼓掌喝彩,哪怕放屁也是香的。

但是贾政被儿子嘲讽,他可就忍不了了。

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贾政就是警告宝玉,认清自己的身份。

说着,引人步入茅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像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瞅着宝玉问:”此处如何?”

刚刚教育完宝玉,现在就是要测试教育的效果。

清客们都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

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爹的话,宝玉是一点都没听进去。

贾政能怎么办?

说了又不听,只能骂呗!

Image

贾政骂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哪里知道这清幽气像。终是不读书之过!”

此处庚辰眉批写:爱之至,喜之至,故作此语。作者至此,宁不笑杀?

这就是传统的中国父亲,儿子做的再好,也是要骂的。

那么为什么贾政要做严父呢?

这就是古代父母分工,慈母严父是常见组合。

《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

教育是一个规训的过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人性又是欺软怕硬的,父亲没有权威,儿子就要放纵,就无法进行教育。

贾政如此严格,宝玉都如此放肆。

如果贾政再凡事宠着宝玉,宝玉不就上天了!

贾政的严格是家庭教育分工所导致的。

如果贾母对宝玉不那么溺爱,贾政或许对宝玉就会包容很多。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有一个厉害且明事理的人管着你,你未必会赚大的便宜,但一定不会吃大亏。

养儿方知父母恩,年轻的宝玉懂不得这些,他的心里只有输赢。

宝玉问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清客们怕宝玉挨骂,赶忙解释:“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

宝玉就以此为依据,解释杏花村不如有凤来仪的原因。

为什么杏花村不好?

因为一眼假。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为什么有凤来仪好?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

最后总结陈词: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翻译过来就是:景色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

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

刚出去,又喝命:“回来!”

为什么呢?

第一、宝玉说的有道理。

宝玉的见识不浅,贾政内心是喜欢的。

第二、舍不得。

儿子走了,他游玩的乐趣就少了。

贾政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

不好就该打了,没打就说明宝玉对的好。

那么这幅对联哪里好呢?

贾政说贾宝玉不读书,贾宝玉就得证明自己是个读书人。

这两句对联都出自《诗经》。

浣,洗涤。葛,蔓生植物,可以织布。

浣葛,化用《诗经》葛覃中的:薄浣我衣。

浣葛处就是女性洗衣的地方。

新涨绿添浣葛处,水位上涨,方便洗衣服。

采芹,化用《诗经》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好云就是杏花。

好云香护采芹人,就是杏花香气包围读书人。

老婆在河边洗衣服,自己闻着香气读书,就是贾政向往的生活。

宝玉对这种生活的描述,也得到了元春的认可。

后文,元春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

贾政的向往同样是元春的向往。

元春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把我嫁到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去?”

元春厌倦了宫廷,她内心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农妇,过着平凡的生活。

宝玉能写出这样的对联,说明他也知道这里的好。

可是他偏偏不顺着贾政,非要揭示稻花村的真相。

这也是红楼要告诉我们的真相。

向往只能是向往,假的就是假的。

在曲径通幽、沁芳泻玉、泪尽而亡之后,作者通过稻花村揭示了第四个主题:假作真时真亦假。

稻香村是假的乡村,而贾府把他当成真的,这就是自欺欺人,而最终的结局就是真假不分。

后来浣葛山庄成了李纨的住所。

浣葛山庄是空虚的向往,而李纨就是一个守着向往而活的人。

到头来,一切都是一场空罢了!

说完了稻香村的寓意,大观园的下一站是哪呢?

太虚幻境和大观园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咱们下回再说!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