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老农拿出抗战时借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如今能兑换多少钱?

 喵妹畅谈 2023-10-28 发布于广西

1949年新中国成立,让亿万民众找到了希望与新的出路。然而,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抗战岁月。今天我们聚焦在陕西老农郭建英身上,通过他与八路军的祖传借条,看一看这段历史中的简单人物与伟大时刻。祖传的借条额为1100万法元,那么经历了战争岁月后,这笔借款还能兑换吗?能兑换多少钱呢?


郭建英是陕西一个普通农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形势严峻,陕西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郭建英的家乡遭受了战火的洗礼,幸好八路军的到来,让当地百姓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然而,八路军由于遭遇日军的重重封锁,后勤支援跟不上,加上经济落后,吃饭都是个问题。老百姓看到面黄肌瘦的士兵们,都会主动从家里拿出粮食、衣物送给八路军。

但是八路军有铁的纪律,那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无比困难没有办法的时候,接受老百姓的帮助,需要写下欠条,必须要归还。当时郭建英的爷爷见到这一幕,为了支持抗日,马上拿出了家里的粮食、布匹和现金帮助八路军。而八路军也按照纪律,写下了一张1100万法元的欠条。

当时,郭建英的爷爷觉得自己是为抗日贡献一份力,所以没有拿回这些钱的想法。在那个年代,郭家在当地还算富裕,爷爷长年经商,积累了一些财富。 但到了郭建英的父亲这里,生意就不好做了。抗战后,郭家生意也不做了,靠种地为生。而那张借条一直封锁在郭家的柜子最深处。到了郭建英当家作主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难,勉强吃饱饭,但到了1985年,日子不但没有好起来,妻子又生了病,家里还欠债。

没办法,郭建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那张欠条。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政府门前,他不确定几十年过去了,这张欠条还能算数吗?但工作人员听完郭建英的讲述,知道事情不简单,马上就报告上级,找来了专家,经过专业的鉴定和评估,查找了相关的历史资料,最后确认了借条的真实性。那么,这1100万的借款到底价值几何呢?

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和购买力,这笔款项足以购买不少的军用物资和民生用品,对于八路军的抗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放在如今,价值大约6万元这样,考虑到郭家对抗战的贡献,后来政府又奖励了2万元。所以,郭建英老人最后拿到手是8万元。老人拿到钱的时候,非常激动,甚至落泪,他没想这么久的欠条,还能换到钱。

之后,政府更是了解到郭建英妻子生病的事情,接着又找到医院,帮老人医治,并负担所有医疗费用。这让老人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一直嘴上说道“感谢政府”。这张借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和不易,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民众在战争中的支持和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这张借条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物,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回忆起那段充满战火与硝烟的岁月,更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抗战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