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明端: 宋代曾巩书法,杜甫应制诗帖

 泊木沐 2023-10-28 发布于辽宁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祖父与父亲皆是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超群,诗书过眼,脱口诵吟,十二岁写作《六论》,文辞气魄,提笔立成,二十岁时,曾巩才学在社会已很有名气。

曾巩18岁随父进京,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献《时务策》,青年时代与欧阳修、王安石、杜衍、范仲淹等政坛名人、文学新星等都有交往,纵观天下,谈论时政。后来因为父亲逝世,侍奉继母,回归故里。嘉祐二年(1057年),朝廷由欧阳修主持会试,选拔人才,试题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与曾巩学识特长相符,曾巩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等,一同竟考入仕。

曾巩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经欧阳修举荐,任过馆阁校、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曾巩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熙宁五年(1072年)之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地知州。元丰四年(1081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年)卒于江宁府(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在文学创作方面成就突出,积极参与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曾巩的文章内容广泛,义理精深,气质内潜,语言洁净,节奏舒缓,感情厚醇。《宋史·曾巩传》称他的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时人极为推崇。曾巩凭其文学方面的贡献,被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历史所记载的曾巩,是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宋代至清代尊崇有加,将其文章奉为典范。在现代文化中,曾巩的名气逐渐没落,渐渐不为人知。

曾巩书法在史籍鲜有记载,在现代却突然名气爆棚,2016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一件曾巩书法《局事帖》,最终竞价以1.8亿元落槌成交(含佣金达2.07亿元),成为国内第一件价格过亿的古代书法作品。《局事帖》历史上被多位名人收藏,距今已有940余年,号称是迄今发现的,曾巩唯一的传世墨迹(图1、图2—3为字样放大)。

《局事帖》是曾巩老年时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在这封信中,曾巩向朋友表露长期在京外工作的思想苦闷,倾吐甚感仿徨的思绪,信件书写笔力劲健,笔画沉稳,骨力内敛,略显拘谨。若是把曾巩书法置于宋代书坛进行比较,当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宋四家”,属是名列一流的书法家。曾巩书法与朝中众多擅书大臣,如范仲淹、王安石、蔡京、富弼、文彦博、范成大、陆游、朱熹、吴琚、文天祥等等,书艺不相上下。曾巩百余字的《局事帖》为何拍出约二亿元高价,这是买家花自己钱的收藏投资行为,他人无可争议。不过《局事帖》的拍卖价格高低,不是评价曾巩书法艺术高下的标准。

《局事帖》拍卖所称,该贴是迄今发现唯一的“唐宋八大家”传世墨宝,从民间书画收藏来看,此言不实。“唐宋八大家”的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当代都有传世真迹散落社会,有待权威机构检测确认。在此,披露一件曾巩书卷,书卷长435cm(含题跋),宽29cm,以行草书体抄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四首应制诗(图4,书卷整体拼接)。

曾巩书卷提到一个诗歌门类,即“应制诗”。

什么是应制诗?简单的说应制诗就是命题诗。应制诗产生背景是古代臣子应皇帝诏命所作或所和的诗。唐初时期应制诗称应诏诗,后因武则天(624—705年)登基后,武皇帝名为“武曌”,曌与诏同音,为避讳把应诏诗改称为应制诗。

应制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下臣或文人借此表达对皇帝的赞美,先由皇帝作一首诗,再命众臣奉和对诗,或是皇帝不作诗,提出诗歌主题由众臣创作,或再增加创作难度,规定和诗要符合字、词、韵律等规定格式,看来皇帝不仅把和诗作为考察下臣与文人才艺的手段,而且作为一种诗歌创作的文字娱乐方式。应制诗并不是皇帝专享,皇后或太子令下臣作诗叫“应令诗”, 王诸、皇子令作叫“应教诗”。民间也有文人墨客相聚,以饮酒、观景、睹物、寄情等作为诗歌创作主题,比试才艺,详细不再赘述。

曾巩书卷抄录的杜甫四首诗歌,分段局部放大如下(图5—12)。左端白字为行草书法的正体字。

书卷所写不是杜甫四首诗的完整释文,曾巩书卷的抄录与原作有多处不同,为便于目观在上图(图5—12)左端,把书卷文字与原文相同的标示为白字,把书卷丢字或未抄录部分标示为红字(图7、图10、图12),把书卷写的错字在书卷错字旁标示为红字(图6)。

杜甫作四首应制诗,完整诗文如下。

第一首:《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图5—6)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第二首:《紫宸殿退朝口号》(图7—8)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第三首:《和贾舍人早朝》(图9—10)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暧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第四首:《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图11—12)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书卷左端写有“杜子美应制诗,曾巩录”署名(图12红圈)。“杜子美”是杜甫字号的别名。

书卷题首由南宋书法家、诗人葛郛(生卒不详)题写“曾巩极品”四字(图13上),葛郛出身于江南书香门第,《宋史》卷载有葛郛著述《载德集》等。

尾跋是北宋官员、文学家、思想家苏辙(1039-1112年)题字,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并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苏辙题字是“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以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耳”(图13下)。该段跋文是引自其兄长苏轼《昆阳城赋》。

另在卷首隔水处,有南宋进士、书画家章深(生卒不详)题鉴,题字是“三品堂传世真品藏”(图4右上红圈)。“三品堂”是官方府邸还是民间书斋,现无资料可考。

书卷有二十余枚钤印(图略),官印有宋徽宗“宣和”,宋高宗“真閤、内府书印、奉华堂印”,宋理宗“缉熙殿宝”,元鲁国“皇姊图书”,清雍正“雍正御览之宝”,清乾隆“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乾隆宸翰、太上皇帝、寿、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内府收藏印“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寳籍、石渠定鉴”等。历朝官吏、社会名流钤印有,宋代贾似道、陆游,明代项子京,清代尤侗等。

依据笔者鉴赏过许多件唐宋古书画的认知,历史上一流书画名家作品,不乏当朝与后世皇族权贵、社会贤达为其题跋留字,鉴赏钤印,但是在曾巩书卷上,社会上流人物的题跋钤印有限,也是印证曾巩在古代书坛列名与社会地位,不是置身于顶端阶层。

曾巩书迹存世稀见,能够传承当代,也是一件具有重要文史价值的古代艺术品,是学习研究古代诗歌书法,回归优秀传统文化,难得的实物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