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体研习暨教学设计

 一中大语文 2023-10-28 发布于福建

道先贤以向圣 行承文而化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体研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单元同时也兼顾必修阶段“思辨性阅读表达与交流”这一任务群,旨在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诸子散文中提炼观点,对不同观点有自己的思辨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新课标有以下建议: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2.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

3.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子·兼爱》篇。共安排成三课,分别体现了儒家、道家和墨家对时代的洞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在先秦诸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论语》十二章从《学而》《八佾》《里仁》等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弟子独白和师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学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大学之道》也就是为人处事之道,就是做人的根本,主要内容是为人处世之道,基本可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学习本课,要结合《大学》中的相关论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人皆有不忍之心》选自《孟子》,表达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表达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不忍人之心”,就是不能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就是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即人性本善。为此孟子又推导出“四端”,即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学习本课,要注意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

《老子》四章一章讨论了“有”与“无”、“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成”与“败”四对矛盾统一的概念,语言精简,逻辑严密,思辨性强,表达了老子对社会动荡和安定的辩证思考。学习本篇文章,要把握其道家思想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方式。

《五石之瓠》出自《庄子》,也体现了一种辩证思考,借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是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还占地方,碍手碍脚;可是在庄子眼里,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很显然,惠子是实用主义的,而庄子是审美主义的,后者超越了某些世俗概观念,达到了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境界。学习时要注意品味《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说理形式及效果,领悟庄子追求思想自由的精神境界。

《墨子·兼爱》选自《墨子校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而“兼爱”正是主张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出,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分析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梳理他所论述的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鉴赏他自成一家的表达风格。

【学情分析】

学习要求:本单元诸子散文作品以思想阐发为主,包含了现在的文史哲各学科。阅读本单元作品,不能仅把它们当做文言文来学习,还必须当作哲学经典、史学经典来读,当作文化精品来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并做读书笔记,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广泛接触过先秦诸子,如初中阶段,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了三篇先秦诸子散文。但这些文章的重点,或放在文言文阅读上,或放在对思想家的了解上,或放在“中华文明之光”的单元主题上,对先秦诸子的思想和言说方式,并没有提出深入的学习要求。

鉴赏能力:高二学生,按理鉴赏能力应该开始形成,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缺失,所以基础较弱的同学,对文本的质疑反思能力不足。

写作能力:因为学生层次的差异,有一部分同学难以完成思辨性文章的写作。

综上,在设计课堂活动和写作任务时,应根据学生层次设计任务的质与量。

【单元目标】

1.深入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梳理六篇文本的基本内涵,学习古人智慧,尤其是其中的立身处世之道;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特点,思考这些思想学说对自己砥节砺行、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3.熟读全部文本,背诵经典语段,在此基础上,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简约或恣肆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4.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重点句法、词法现象,探索文言学习规律,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水平。

5.学会议论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学会辩证思考、科学分析问题,落实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完成议论文写作训练。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了解先秦诸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2.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狂放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体会其妙处。

难点:

思考先秦诸子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

【情境任务】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此时正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激烈变革,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语文报》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准备在报刊上以“问道先贤以向圣 躬行承文而化人”为主题,每期选择诸子百家中的先贤或书籍作品或流派与之对话,本栏目分为“思辨之理”“思辨之言”“思辨之悟”“思辨之行”。其中“思辨之理”是对先贤或作品或流派中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思辨之言”重点理解其言说的方式,分析、描写、诠释诸子语言风格;“思辨之悟”体现思辨,对诸子思想的辨析;“思辨之行”对照自己对诸子思想的理解,拍摄视频脚本,打通思想和实践,着眼于你想要以哪家思想或具体的行为准则为依据,在生活中修身养性。

【单元规划】

课内9课时+课外

一、专题研习阶段:
1、思辨之理

2、思辨之言

3、思辨之悟

4、思辨之光

5、思辨之行

二、学习活动

1、梳理概括

2、分析鉴赏

3、探究评价

4、反思写作

5、知行合一

三、学习内容

1、第 1课时: 纵览单元明任务第   2 课时: 梳理文言作导图第   3 课时: 熟读文本厘观点

2、第 4课时: 品鉴语言论风格第  5 课时: 比较论说议特点    第 6 课时: 辨析思想比异同

3、第 7 课时: 借助评论话影    第 8 课时: 结合实际谈价值

4、第 9 课时: 抒写己见承担当

5、课外:摄视频行所悟

【研习评价】

1.整理和归纳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虚词揣摩句子语气;积累常用实词,梳理文言常用句式。

2.能背诵《〈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能辨析孔、孟、老、庄、墨等各家文章不同的论述风格。,掌握基本的论述方法。

3.能自主阅读先秦思想史有关著作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准确把握选文的基本特点,并能联系实际评价其基本思想,能发现选文论述的不足,写有思辨性的文章。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思维强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