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冷门诗人刘驾的四首奇诗:《秋怀》《春夜》《晚登成都迎春阁》《望月》,一句诗连用三个叠字,令人拍案叫绝

 qiangk4kzk8us4 2023-10-28 发布于云南

刘驾,字司南,江西北部人,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在唐代诗坛中,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因为苏轼非常爱他的一句诗“马上续残梦”。

刘驾的诗,大多反应社会现实,书写民生疾苦,抨击边将腐化,讽刺统治阶级昏庸短视。

最为知名的当属《乐府》诗系列,所以《唐诗别裁》中称他能“以古诗鸣于时”。

他的诗整体水平不能算特别高,但也闲雅平澹,“天然超旨,论风致亦极飘宕”。

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评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意尽即止,为时所宗”;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亦谓其“以意撑持,虽不迨古,亦所谓'铁中铮铮,庸中姣姣’矣”。

杨慎在自己的诗评集中,特地引用了他的四首格式相同的七绝。

每首诗的第四句,都有三个重叠的字,含义却不相同,读来颇有意趣。

《秋怀》

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心违。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干戈,干为防具,戈为武器,泛指古代兵器,也引申为战争、战乱。

岐,同“歧”,意为分岔路口。

刘驾生活在中唐时期,地方割据势力争斗不休,边疆战争频发。时事之艰难,常令诗人感受到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无奈。

他渴望能够回归山林原野,却又不得不被困于红尘;希望有人能让自己敞开心扉,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自饮酒以遣愁绪。

日日日斜空醉归”,前两个日意为“每一天”,第三个“日”则意为夕阳。

诗人想靠饮酒解忧,但越醉越清醒,眼睁睁地看着夕阳西斜,一天的时光又白白地流逝了。

日日日斜”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而“空醉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无望的无奈和悲哀。

《春夜》

一别杜陵归未期,祇凭魂梦接亲知。

近来欲睡浑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

“春夜”与“秋怀”两首诗是相对的,都有着欲归不得归的惆怅。

秋怀是白天心怀悲愁,日日等到夕阳西斜;春夜则是夜晚辗转难眠,夜夜直到夜深依然无法睡去。

只是秋怀想要归去的是隐士的山林,春夜想要归去的则是充满人情味的故乡。

“子规”,即杜鹃,是代表思乡的鸟儿。相传,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昼夜不休,哀切如泣血,啼叫的声音很像“不如归去”,因此也被称作催归或子归。

夜夜夜深”暗示了失眠的频繁与漫长,而子规的声音中藏着诗人对故乡和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漂泊异乡的孤独。

《晚登成都迎春阁》

硃栉凭阑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头啼晓莺。

“硃”,同朱,即大红色。

“栉”,本义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比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

锦城是成都的别称,诗人登上成都的迎春阁,扶着密密的红色栏杆,俯看着这座华丽的城池。

楼下是两江交汇、烟雾蒸腾,楼下是繁花似锦、香风满阁,这样绮丽的风景,本就已经是一幅再美好不过的画卷。

但尾句“树树树头啼晓莺”,诗人赋予了平面画卷以鲜活的生命力:

每一棵树的枝头上,都有黄莺儿在歌唱,它们正是大自然蓬勃生命力的象征。

《望月》

清秋新霁与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细雨初停、碧空如洗,清澄的月光洒在天地间,万物仿佛都染上了清冷幽寂的色彩。

而诗人正结束了一场欢宴,所有的酒都已经喝空了,宾客们纷纷散去,各自归家。

看着朋友们的背影一个个消失在月光中,诗人独自站在江畔,不知不觉已经被秋露打湿了衣襟。

他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这种淡淡的惆怅与复杂的心绪,大概是很难用文字来直接表达的,只能将思绪都隐入皎洁的月光之中。

所以刘驾说“更更更漏月明中”,正如谢逸说“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刘驾的这四首绝句,水平谈不上超凡脱俗,然而诗体颇有意趣。

就连对诗词评论大有主张的杨慎,也忍不住称其“新异”。

不知道你觉得几首诗水平如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