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到今生读已迟,惠及来世当此时

 振王府图书馆 2023-10-29 发布于湖北


01.

最近两个月经常读到“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

今年年初对学易学感兴趣时,在小红书上搜到了博主黄了如,当时很喜欢她的视频风格。


在黄了如的视频上,曾经看过她讲“书到今生读已迟”这个典故的故事,当时印象很深刻。

最近去搜资料时,偶然间又碰到了这个视频,看了一遍,还是很喜欢。

因为最近微微了解了一些佛学方面的知识,对这个故事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02.


黄了如提到,她读袁枚的《随园诗话》时,才发现自己经常说得“书到今生读已迟”,竟然是出自袁枚之口。

我之前一直以为这句话是苏轼说的。

袁枚是清朝的大诗人、大才子,跟纪晓岚齐名,被称为“南袁北纪”。

袁枚中年辞官,买了一个园子,这个园子叫随园。

这随园是很有典故的。

他的创建者是是曹雪芹的父亲,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曹雪芹的故居。

袁枚辞官之后就买了这个随园,把它重新整修了一下。

然后开始谈诗会友,搞学堂,搞食堂,种树林,卖书,成了一方的大文豪,还成了一方的大富翁。


03.


“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袁枚在《随园诗话》里的一个典故。

这个典故讲得是宋朝大才子黄庭坚的故事。

黄庭坚跟苏轼齐名,他在26时已经当了知府。

有一天,黄庭坚在衙门里午睡。

睡觉的时候,他迷迷糊糊中到了一片山林。

山林里有座小房子,有个老人正在里面祭祀,她做了一碗热腾腾的芹菜面,放到了桌子上。

黄庭坚在梦里就迷迷糊糊地走过去,把这碗芹菜面吃了。

醒来他以为只是一场梦。

没想到第二天午睡的时候,他又做了同样的梦。

于是他就起身走出衙门,凭着记忆来到山上。

黄庭坚发现山里果然有梦中的那个老婆婆,正做出了一碗热腾腾的芹菜面,跟梦中的味道一模一样。

黄庭坚就很奇怪,问老太太在干什么呢。

老太太说,今天是她女儿的忌日。

她女儿26岁去世,生前只爱读书写字,去世时发愿,来生必将托付一个男儿身,并且要做一个文学家。

老太太把黄庭坚领到了女儿生前的房间里,说有一个柜子,里面是她女儿生前写的一些文字跟诗集,但是钥匙找不到了。

黄庭坚就凭着冥冥之中的记忆,准确地找到了钥匙。

打开柜子,发现里面很多的文字、诗歌都是今生他写的。

原来自己是26年前老太太的女儿重新投胎转世的。

后来,黄庭坚把老太太接回去,给老太太养老送终。


04.


袁枚写“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典故,他就讲很多我们看到的现世的大才子大文豪,其实是累生累世几生几世的才华,积累到了现世去绽放。

从这个角度说,原来我们刚刚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

当然也可以把这个,看作那一代人的轮回观和世界观。

但是,学佛、或者修道的人,经常会说去修慧根,修自己的智慧。

智和慧是不同的,智代表着人类的智力,是知识范畴的,随着时间的转逝,是可以被遗忘的。

但是慧呢,是慧根,会积累到人的基因里,积累到人体的深层的一些生命的记忆里。

知识是可以遗忘的,但是慧根是根深蒂固的。

现在很多人经常讲读书无用论,认为到了一定年龄了,读书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其实现在没有用不代表着未来没有用,平时修修我们的慧根也是好的。

所以就有那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我们普通人能做得就是倒着来,从读书、积阴功开始。

原来读书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善我们的头脑,增加我们的修养和阅历,还可以深修我们的慧根。

所以读书总会有好处的。


05.


我之前读的书大部分都是畅销书,认识师兄后,读的书其实比之前上了很多层次。

最近新认识了一个学佛的师兄,他给我推荐的书,是这样的:


他觉得我从这些开始学,基础会比较扎实。

这些书我最近每天也读点,但是读不懂啊。

那个师兄说,如果我过去生读过,有老师教过,可能会一读就懂。

如果多读几遍还不懂,但是不放弃,那这辈子就算没有懂,下辈子可能也一学就会吧

最后谆谆教诲:学习没有捷径,别人不能替代。

来生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做人,还是今生尽量读懂吧

正所谓:书到今生读已迟,惠及来世当此时。

此文若有功德,皆因师兄而起。

此文若有谬误,我皆忏悔,

此文若有功德,普皆回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