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竺言小聚 2023-10-29 发布于重庆

1948年淮海战役,杜聿明被俘,起初他思想抵触,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曾多次以自杀的方式抵触改造。

杜聿明本以为就这样在战犯所管理所了却残生,不承想,共产党依旧优待于他,让他这个顽固分子逐渐清醒过来,看清了两党的本质区别,开始配合接受教育和改造,最终于1959年获得特赦。

被特赦后的杜聿明来到韶山,参观毛主席旧居。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他们在参观解放战争图片陈列室时,发生了尴尬的一幕。

同行的宋希濂拉着杜聿明借一步说:

“我们进去不是自取其辱吗?还是不要进去了吧!”

而杜聿明听后则笑了笑,他没想到宋希濂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于是,他给出了两个理由彻底说服了宋希濂。

大名鼎鼎的黄埔名将

杜聿明被俘时是徐州“剿总”副司令,宋希濂则是第14兵团副司令,二人都坐到了兵团最高指挥官的位置,是蒋介石名副其实的嫡系将领。

二人同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既是同学,又是同僚。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抗日战争中,都有过不错的战绩,但杜聿明相较于宋希濂,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当年黄埔军校是国内军事学校的天花板,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一定声誉,在北洋军阀混乱的时期,组建正规的军事部队是孙中山先生在大革命失败后总结的经验教训。

当时能进黄埔军校的学员,不是非富即贵,就是百里挑一的人才,特别是第一期至第四期的学员,后来几乎都成为出色的将领,比如徐向前元帅就是黄埔一期学员。

杜聿明出身显赫,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在黄埔接受系统化军事训练,毕业后,他一心跟着国民党,成为蒋介石首批嫡系将领。

宋希濂则跟着陈赓加入共产党,1926年因“中山舰事件”又退出了。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杜聿明追随蒋介石活跃在北伐战场,晋升得也比较快,到1928年他已经是一名中校队长。

同一时期,宋希濂则作为蒋介石培养的潜力股,派往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深造,宋希濂出身富农家庭,从小饱读诗书,很早就受新文化、爱国思想的熏陶。

留日期间,宋希濂积极响应国内抗日运动,妥妥地是一名爱国将领,回国后的宋希濂显然在军事水平上更胜一筹,到1937年西安事变后,他已经是西安警备司令了。

杜、宋二人都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多次“围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都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缅北中国远征军。

杜聿明在抗日战争中敢于流血流泪,而且也善于治军,他提出“操场就是战场”,他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杜聿明绝对是大名鼎鼎的“名将”,政治嗅觉极为敏感,这是他和宋希濂所不同的地方。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在缅北作战时,杜聿明与抗日名将孙立人产生嫌隙。

因蒋介石的错误指挥,让缅北战场东线战事损失惨重,杜聿明受命于老蒋往野人山撤退,孙立人率新38师负责为其断后。

但孙立人又听命于盟军指挥官史迪威的命令,掉头往印度方向撤退,谁知杜聿明的第5军在撤退途中因弹尽粮绝造成伤亡惨重,杜聿明把一切责任都算在了孙立人头上。

1946年初,在辽沈战场上,孙立人的新1军逼得我军林帅不得已放弃四平,双方进入到非常焦灼的状态,国民党占据明显优势,而此时原杜聿明的部下廖耀湘正好赶到东北战场。

杜聿明作为第五集团军最高指挥官,直接登报声明东北战场取得的功绩都是廖耀湘打下来的,这让孙立人非常气愤,直接找到蒋介石理论。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蒋介石回孙立人:“你不懂政治。”

老蒋早就收到杜聿明发来的电报。无奈之下,孙立人只好撤离东北,从此未在战场上大展过雄风。

毛主席知道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我们唯一的敌人走了。”

孙立人在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14天,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他率领的新1军被誉为“天下第一军”,他是西方国家公认的天之骄子。

而杜聿明在蒋介石那里之所以能说得上话,除了他是黄埔嫡系的身份,还因为他在1945年平“云南王”云龙有功,帮老蒋肃清了云南军阀。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已经算是蒋介石嫡系中的亲信了。

10年改造,洗心革面

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接近尾声,国民党的败局已定,1月10日杜聿明在陈官庄突围失败,被陈毅的华东野战军俘虏。

他本来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想申请到美国去治疗,结果临危受命被派上淮海战场,谁叫他是蒋介石器重的嫡系将官?

杜聿明被俘后,他思想抵触,多次自杀未遂,有时咳嗽不止,还手脚不利索,俨然就是久病缠身,命不久矣。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受到共产党的优待,有专家医生治好了他的病,身体恢复后也只需要做一些轻活儿。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他这个顽固分子逐渐清醒过来,开始配合接受教育和改造。

1959年,他迎来重生的机会,因表现良好获得首批战犯特赦,而且还是名单中第一个被特赦的人。

正是我党宽大的胸怀和最大的诚意,让杜聿明在释放当天热泪盈眶,激动地向军委的同志敬礼表示感谢。

而宋希濂在被俘前,一直驻守华中、西南方向。

1949年11月,刘邓大军全面进攻西南,宋在川湘鄂黔边区失守荆门,率残部逃往西昌,最终被围困在大渡河白衣杨岭,随即被俘。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据说宋希濂被俘前,还试图掏枪自杀,他虽不像杜聿明那样喜欢玩弄政治,即使愚忠于蒋介石,但他身上始终保持着大将的风范。

1959年11月,宋希濂和杜聿明一起被特赦。出狱那天,陈赓大将专程去接他,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还有今天……”

出狱后,杜聿明、宋希濂等战犯开始到全国各地参观建设项目和游览名胜古迹,他们先后去了井冈山、韶山等红色文化名胜区。

恢复自由的杜聿明、宋希濂致力于近代文史资料的研究和撰写,记录下他们过去的经历,还会受邀参加一些文化活动,他们完全适应了作为新中国公民的身份。

经历过10年改造,他们亲身体验了我党的不计前嫌,并给予特殊的关怀和照顾,可以重新回到亲人身边,这使他们深受感动。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但是,作为军人,他们心里有个疑惑一直未得以解开,那就是当年败了,而且输得那么彻底,在战略、战术上到底是输在哪里。

直到1973年,他俩来到韶山冲毛主席故居……

请记得把这句话留给后人

这一天,他们先参观了陈列馆的抗日战争图片展览,这一刻他们是自豪的,他们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挥洒过热血,那是他们一生中值得骄傲的高光时刻。

1938年富金山一战,宋希濂发挥出敢冲、敢拼的作战风格,硬是与日本人整整打了10天,最终以少胜多,创造了一个奇迹。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1942年同古会战,杜聿明面临一场生死之战,他命令新22师筑成数个梯形阵地,迎战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

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却创造了抗日史上罕见的战例。

二人环视着抗日战争的历史照片,久久不愿离开,此时工作人员提醒:下一站参观解放战争图片陈列室。

突然,宋希濂面露尴尬,拉着杜聿明借一步说话:“我们还是不要进去了吧!”

杜聿明感到惊讶,前后参观了那么多地方也没有见宋有如此反应,难道是他心里有何忌讳?

杜问:“为什么不进去?”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面对解放战争的历史,宋希濂的回答则是道出了许多国民党军官的心声,他说:

我们进去不是自取其辱吗?”

对于宋希濂来说,那是不堪回首的过去,他存在顾虑是在所难免的。

而杜聿明听后则笑了笑,他没想到宋希濂到今时今日还没放开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于是,他给出了两个理由来说服宋希濂。

杜聿明问宋希濂还记得陈毅元帅去世前跟他们说过的话吗?

“在山东的第一仗,我们还是输了的呢!”这是陈毅元帅与他们会谈时讲过的话。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杜聿明说:“陈毅元帅从来不会忌讳讨论某一场败仗,这是共产党将领的大将风度,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接着杜聿明又说:“我们输了,对广大人民来说是件好事。”

此时的杜聿明已经明白无论哪一场战役不以人民为先,注定都是败局。

他说假如当年他们赢了,或者把余下的部队拖到台湾,这样势必会延长解放战争的进度,最终受苦的还是人民!

宋希濂听了杜聿明的解释,豁然开朗,他转身主动拉着杜聿明一起走进解放战争图片陈列室。

他们在里面静静地参观了一个小时,而正是这短短一个小时,让他们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走出陈列室,杜聿明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是战神!”解放战争的一幕幕瞬间闪过他的脑海,表示输得心服口服。

宋希濂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古往今来被称之为“神”或许带有一些迷信的说法,但在他们看来,这是对毛主席出神入化指挥作战的敬仰与崇拜。

随后,杜聿明还叮嘱工作人员:“请帮我把这句话留给后人。”

最后,他还特意强调一定要让将来研究军史的人,知道并记住这句话。

为什么说“毛主席是战神”

杜聿明、宋希濂在蒋介石麾下多年,非常清楚老蒋是如何指挥作战的,特别杜聿明深有体会。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1949年底淮海战役的最后时刻,在我军全面攻势之下,国民党军队一触即垮。

杜聿明感到蒋的命令必然导致全军覆没,他本着服从命令,为蒋效忠的决心,给蒋写信,提议采取“和谈”固守各兵团。

蒋介石在1月1日宣言和平,1月3日又给杜下命令要突围。此时因为蒋越级指挥,国民党内部的上传下达一团乱麻。

7天后,杜聿明在冰天雪地的陈官庄,挨饿受冻,不得已率部突围,被俘时身边只剩十余人。

所以杜聿明说:

“真正说来,国民党军队有一半是败在自己手里的,这方面我有切肤之痛,在心里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杜聿明被俘时,表现出心有不甘,那是因为他们的誓死效忠,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获得重生之后,他们看清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本质区别。此次参观,更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毛主席与蒋介石在战略战术上的截然不同。

要论蒋介石的出身与进阶,可谓是平步青云。出身保定陆军学堂,又东渡日本学习军事,蒋介石是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

再论背景,又有孔、宋两家的势力支持,加之孙中山先生的提携,从黄埔学校校长到靠财大气粗平定北洋军阀,从而坐到国民党一把手。

曾经的风云人物冯玉祥、张学良等都投到他旗下,而最后这些人给他的标签是:“蒋介石就是一个善于谋权的野心家。”

说到统帅用兵,蒋介石是典型的江浙风格,非常在意亲疏有别。比如陈诚,就是他最信任的爱将,只因陈诚是出自黄埔一期,又是他的浙江老乡。

毛主席没有上过正规的军校,但却是胸怀宽广,知人善任。

曾泽生原是国民党将领,因不是老蒋嫡系部队,他的第60军的武器装备都是最差的,只能算是一支“杂牌军”。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1948年辽沈战役前,曾泽生率部3万多人在长春起义,转投我军,后来被改编成50军。

这位不被蒋介石看重的将领,到了毛主席麾下,却能受到重用,而且还创造了惊人的战绩。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50军变成“铁军”,被誉为地表最强防御部队。1955年曾泽生被授予开国中将。

同一位将军,同样的士兵,然而不同的统帅,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这正是毛主席调兵遣将的高明之处。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于这一点,蒋介石是绝对不能接受,正如李宗仁晚年时说过:

“蒋先生喜欢坐在统帅部里,直接以电话指挥前方作战。”

很多时候,许多国民党将领正是因为慑于蒋的淫威,只有服从命令,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毛主席则更注重统帅布局,放手让战场上的将领放开了打,这样才能聚集军心,提升士气。

淮海战役中意气风发的粟裕大将,曾多次与毛主席讨论作战计划,有一次中央的决策是分兵南进,而粟裕大将则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打大仗。

在这种关键时刻,毛主席首先是非常信任粟裕的能力,其次是支持他依据战场形势灵活打、放开了打。

在淮海战场上,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打出了血性,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4万余人,毛主席说:

“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以及对部下的充分信任,所以才有了从辽沈战役的关着打,到淮海战役的追着打,最后平津战役的围着打,迎来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那么,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毛主席为什么“用兵如神”

1928年,彭老总率领红四军上井冈山,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彭老总问:毛委员,你没有上过军校,为什么就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的?

毛主席解释道:“井冈山就是我的军事大学啊。”随后又从柜子里取出两本书,对彭老总说道:“这两本书就是我的教科书。”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三国演义》。接过毛主席手中的两本书,彭老总明白了毛主席的军事才华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而且能学以致用。

毛主席喜欢读书的习惯众所周知,而且特别对中国历史、军事类书籍爱不释手,对于其中的军事要点融会贯通。

毛主席在指挥我党长达几十年的抗战中,以理论结合实践,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奇迹。

从井冈山确定“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到四渡赤水的“声东击西”,最后陕北胜利大会师,都见证了红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已成为威武之师。

1936年西安事变前,毛主席首先提出统一民族战线一致抗日的主张。而此时蒋介石还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攘外必先安内”,企图在西北地区发起对红军的第6次“围剿”。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改写了历史,毛主席主张的建立民族统一战线顺应时代发展,是民心之所向,注定在国共之间的拉锯战中,共产党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抗日战争将是艰苦的持久战,并提出晋察冀三省交界处作为我军的主要作战地区。

事实证明,由聂荣臻在晋察冀地区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以山西五台山向华北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为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起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毛主席有趣地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他伸出五指,又收紧拳头,形象比喻: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

解放战争时,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老蒋的800万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周总理曾经评价蒋介石是拙劣的战术家,合格的战略家。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战略战术上的指挥才能无与伦比。

熟读史书兵法固然是毛主席用兵如神的秘诀,但并非纸上谈兵。正如毛主席所说:读《三国》是为了研究故事的辩证法。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星星之火,自然可以燎原。

杜聿明晚年参观毛主席旧居,结束后笑着说:帮我给后人留一句话

半个世纪过去,《论持久战》一直都是日本、欧美国家军事家们的研究对象,他们试图在《孙子兵法》中找到毛主席当年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其秘诀究竟在何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