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杜聿明参观毛泽东故居,出来后不禁仰天长叹:毛泽东真是战神!

 lsc白雪飘零 2022-07-18 发布于云南

1973年5月8日,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曾经都是共产党的敌人,在经过多年的思想改造后终于重获自由,其中就包括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明。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众人来到解放战争展厅的门前,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尴尬地说道:“战争败将,进去只有难堪和尴尬。”

唯独杜聿明,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大步流星走了进去,从解放战争展厅出来后,杜聿明不禁仰天长叹道:“毛泽东真是战神啊!”

杜聿明究竟在里面看到了什么?这个曾经将毛泽东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敌军将领,为何在这一刻却变得如此释然?

其实,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杜聿明也曾和毛泽东有过一段独特的缘分……

图|杜聿明

一、早期杜聿明眼里的毛泽东

对刚参加革命不久的杜聿明来说,毛泽东不过是一个聚集了一堆“乌合之众”的“山大王”。

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米脂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清末举人,在长安大学执教的时候加入了同盟会,回到县里后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和许多小男孩一样,杜聿明从小酷爱武器枪支,在北京求学期间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二话不说就报名了,从此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军旅人生。

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斗争中,杜聿明和同期的陈赓一起报名参加了敢死队,率先带领队伍爬上城墙,最先打开城门的正好就是杜聿明和陈赓二人。

1925年3月,杜聿明受到了汪精卫的接待,见到了昏迷之中的孙中山先生,杜聿明将廖仲恺的亲笔信交给了孙中山的副官,随后前往开封筹办军校。

北伐战争开始的时候,杜聿明还只是一个连长,而当时的毛泽东,已经在准备秋收起义了。

1927年,毛泽东拉着队伍上了井冈山,蒋介石知道后笑着嘲讽道:“毛泽东这是去当'土匪’了。”从这个时期开始,蒋介石就开始在公开场合称呼共产党为“共匪”或者“赤匪”。

身为第12旅第24团团长的杜聿明带领部队去“剿匪”,几次交手后,杜聿明深深领略到了毛泽东的厉害,在他眼里毛泽东就是一个“山大王”,但是他的部队就像是雨后春笋般,怎么打都打不完。

图|红军过草地(油画)

1935年的秋天,毛泽东率领红军队伍进入草地,纵横500余里,穿过了长年淤滞的沼泽,将紧随其后的国军远远甩开。

蒋介石知道后,在办公室气得直骂娘,指着部下的鼻子痛骂:“你们不是说毛泽东是'土匪’吗?哪个土匪的队伍可以做到这些?还是说你们其中也有人可以复制这样的壮举?”

毛泽东走出草地的时候,杜聿明正在前线抗日,当他得知红军竟然成功穿越草地大吃一惊,内心不由得感叹:毛泽东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抗日战争中,杜聿明确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42年,他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率领部队出兵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一时间名声大噪,他的战绩也得到了蒋介石的肯定。

解放战争爆发后,杜聿明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出任徐州第二兵团司令官,结果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后来又在淮海大决战中出任总指挥,意外与毛泽东产生了一段独特的缘分。

图|杜聿明

二、淮海战役中二人独特的缘分

淮海战役,又被称为“大决战”,这一战直接敲定了国民党的败局。

战役开始前,蒋介石自信地放出狠话:“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

可这样人数悬殊的战役毛泽东已经胜利过无数次,蒋介石始终没能吸取教训,毛泽东也公开表示:“60万对80万,这是一锅夹生饭,但也要把它吃下去!”

在这场改变中国历史整体进程的战役中,蒋介石动用了自己的全部力量: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等嫡系精英部队。

这是蒋介石最后的底牌,即便如此,国民党军还是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淮海战役中,第一个被消灭的是黄百韬兵团,十万多人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黄百韬陷入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死战不退,负隅顽抗17天,与解放军死战到底。

也许是因为黄百韬看到了党国气数已尽,从这场战役开始的时候,他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战死算是最体面的死法了。

第二个被解放军消灭的是黄维兵团,足足12万人,当时黄维收到了蒋介石的命令,固守双堆集等待援军的到来,可黄维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都没有看到援军的影子,但部队的弹药和干粮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维带领残部发起冲锋,企图冲出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中野见状立马发动总攻,最终将黄维兵团消灭殆尽。

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则一直呆在总指挥杜聿明身边,三人一起被合围了20多天,硬是死不投降。

最后邱清泉被击毙,杜聿明被俘虏,李弥换上士兵装扮侥幸逃脱,这么一看,作为总指挥的杜聿明是不是显得有些无能?

能当上一场战役的总指挥,杜聿明绝不是酒囊饭袋,他的失败离不开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坑爹指挥”。

图|蒋介石

淮海战役爆发后,我军分散出击与国民党军各部展开战斗,结果一向喜欢夸大的国民党军全部声称自己遭遇了共军主力,可解放军哪来那么多主力部队呢?

坐镇指挥部的杜聿明在看到这些不靠谱队友的汇报后,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判断解放军主力就在黄百韬兵团附近,主要目的不是强攻,而是想要围歼黄百韬兵团。

没错,杜聿明一字不错判断出了我军的战略部署,当时他准备将计就计,干脆以黄百韬兵团为诱饵,拖住主力部队,然后再调动邱清泉兵团向徐州西南方向的中野突袭,与黄维兵团回合,集中三倍兵力优势强攻中野的六个纵队。速战速决后,火速回头支援黄百韬。

由此可见,黄百韬只要能带领部队坚守10天左右的时间,就能等到全歼中野的邱清泉兵团来援。

但这个计划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全歼中野,不仅葬送了黄百韬兵团,还赔上了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

同时,这个计划是国民党唯一反败为胜的机会,杜聿明兴高采烈上报给上级后,果不其然,得到了蒋介石的否定。

无奈之下,杜聿明只能选择保守路线,先去营救黄百韬,成功会合后再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战机稍纵即逝,一次犹豫很可能就导致满盘皆输,“围点打援”是解放军最擅长的战术,一边围困黄百韬,一边全力阻拦杜聿明。

最终杜聿明也没能带着补给打进来,黄百韬也没能坚守到援兵的到来。

图|黄百韬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最终黄百韬、邱清泉都被击毙,杜聿明被解放军团团包围。

但杜聿明毕竟是淮海战役的总指挥,他将最后的底牌紧紧握在手里,2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精锐一直跟随杜聿明左右。

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解放军还得多花点时间,但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毛泽东亲手写下一封《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

对解放军来说,杜聿明和这20万大军就是摆在案板上的一块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解放军只需按兵不动,就能把杜聿明活活耗死。

围困了没多久,杜聿明集团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匮乏,每天老蒋都派来大量飞机空投,但也因为不敢太过靠近导致许多物资落在了解放军阵地,这下好了,解放军吃着国民党的军粮,围困国民党的军队,整整20天时间里,都在循环广播毛泽东的劝降书。

在这种氛围下,杜聿明集团出现了激烈的内讧,不少人带领小股部队向解放军主动投降,士气一蹶不振,几乎崩溃。

图|毛泽东写的劝降书

1949年1月6日,华野向杜聿明集团发动了总攻,蒋介石引以为傲的精锐部队此刻兵败如山倒,没费多大力气就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

在彻底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杜聿明又带着部队和解放军死战4天,其实解放军可以迅速拿下杜聿明集团,只是因为我军不想产生过多伤亡。

最终,杜聿明还是被毛泽东的劝降书给折磨得崩溃了,淮海战役后,解放军的兵力增长到了300万,此时的蒋介石根本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杜聿明输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输的结果是注定的,对聪明人来说,他很清楚毛泽东劝降书中说的其实都是大实话,无论过程有没有变化,结局都是不会变的。

图|杜聿明被俘

在劝降书的结尾,毛泽东特意加了一句:“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这句话对杜聿明来说很难听,却又很现实。

在狱中,杜聿明接受了党的思想教育,整个人都得到了重生,当他听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时候,对毛泽东和人民解放军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当他看到越来越好的新中国,杜聿明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晚年杜聿明眼里的毛泽东

杜聿明是第一批特赦犯,重获自由的那天晚上,杜聿明抱着特赦书嚎啕大哭,曾经被他视若“眼中钉,肉中刺”的毛泽东,此刻却变得光辉和伟大起来,而毛泽东对他的关怀不仅仅是这些。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毛泽东和周总理决定邀请杜聿明作陪,一方面可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一方面也因为杜聿明和蒙哥马利是老相识了,彼此也比较熟悉。

杜聿明突然得到周总理的邀请,高兴得合不拢嘴,见到蒙哥马利后,对方笑着问杜聿明:“杜将军,你不是有百万大军,你的军队都去哪了?”

听到这话杜聿明有些尴尬,突然看到一旁的陈毅,连忙指着陈毅说道:“我都送给他了。”

陈毅也给了杜聿明一个面子,笑着回答:“你哪有那么大方,是我一口一口吃掉的!”

虽然杜聿明曾是人民解放军的敌人,但毛泽东还是尽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上帮助他,他和末代皇帝溥仪一样,当了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的文史专员,除了写稿子赚钱,还能将自己前半生的故事写成书籍出版。

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杜聿明、溥仪、王耀武等人被安排到全国各地旅游,还可以携带家人一起,甚至可以去许多革命老区参观,对杜聿明来说,这简直是莫大的宽容。

图|左起: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

1973年5月8日,杜聿明携老战友宋希濂来到了位于韶山的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进一步了解这个曾经交战了十几年的“老对手”。

这一年,杜聿明已经69岁了,漫长的岁月让他整个人变得低调随和起来,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对很多事物也有了新的见解。

作为抗日战争的亲身经历者,杜聿明在参观时格外专注,偶尔还会问工作人员一些关于抗日的问题。

但是当众人来到解放战争展厅的时候,却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宋希濂拉了拉杜聿明的袖子,低声说道:“我们还是不进去了吧。”

杜聿明一脸疑惑地反问:“为什么不进去?”

“战争败将,进去看只有难堪和尴尬。”

听到这话,杜聿明哈哈一笑,全然不顾众人诧异的目光,大步流星走了进去,身后的宋希濂也只好红着脸走了进去。

看到宋希濂窘迫的样子,杜聿明安慰道:“陈毅元帅曾经对我说,山东先头一仗,他们还被我们打败了呢!他们有这样的气度,为什么我们要拘泥于输赢之间呢?”

确实,对共产党人来说,并不会忌讳讨论哪一场战争的输赢,赢得起输得起,这才是真正的名将气度。

杜聿明接着说道:“假如我们打了胜仗,那就会推迟解放战争的进程,那不是害了人民吗?”

对这个时期的杜聿明来说,他认为如果国民党胜利了对广大人民并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共产党的队伍赢了,才能真正造福人民。

听完杜聿明的话,宋希濂也逐渐放宽了心,两人认真地在解放战争展厅参观了起来。

图|解放战争展厅

小小的展厅,两人足足待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工作人员催促,两人还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走出展厅后,杜聿明和宋希濂面面相觑,不禁仰天长叹:“毛泽东真是战神啊!”

工作人员笑着打趣二人这么说有些迷信了,但杜聿明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话,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自己的这句话留给后人。

在毛泽东故居的解放战争展厅参观的一个多小时,彻底改变了杜聿明对战争和军事指挥的看法,也彻底明白了蒋介石无法战胜毛泽东的原因。

杜聿明称呼毛泽东为“战神”,不是夸大,而是因为他对毛泽东和蒋介石太过了解。

作为蒋介石的老部下,杜聿明一直被嫡系体系洗脑,也许是因为看了太多的世态炎凉,蒋介石是一个很难信任别人的人,因此他只重用嫡系,也只信任嫡系。

蒋介石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威逼利诱”,他觉得任何人都无法抵御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因此他收获信任的办法就是通过收买。

和蒋介石相比,毛泽东更擅长用真心换真心,他不计较出身,不在乎过去,只看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泽生带领的人民志愿军第50军,被军事迷称为“地表最强防御部队”,一次次创造了军史奇迹,甚至还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谁也想不到,解放前他曾是蒋介石的部下,后来带兵起义才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曾泽生会发动起义,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部队不是嫡系,因为不是嫡系,所以被兄弟部队戏称为“熊军”、“杂牌军”,他和兄弟们的军饷时常被克扣,武器装备是最差的,却要承担最危险最辛苦的任务。

这样的部队,在毛泽东手中,一跃成为了志愿军中的“铁军”。

永远不能怪一支队伍战斗力差,要看这支队伍的领导人,曾泽生的部队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手中完全是两支队伍。

图|蒋介石和杜聿明合影

杜聿明也发现,蒋介石这个人非常喜欢越级指挥,但又不愿意去前线监测战况,结果他越干涉就越打得拉胯,国民党军也曾打过几场漂亮仗,但基本都和蒋介石扯不上关系。

就连李宗仁都嘲讽蒋介石:“蒋先生喜欢坐在统帅部里,直接拿着电话指挥前线作战。”

对这一点,杜聿明也深有体会,从辽沈战役到淮海战役,蒋介石无数次越级指挥,逼得杜聿明手足无措,但又不能反抗,只能无奈服从命令。

在解放战争展厅中,杜聿明却看到毛泽东在淮海战役中将指挥权全部下放给粟裕,在关节时刻力挺粟裕,让前线将领放开手脚去打。

这一点,不仅仅代表了毛泽东对部下的信任,还显示了他对整体战局的宏观掌控力,只要整体的方向是对的,毛泽东就不会过多干涉,和他相比,蒋介石越级指挥过一个团,甚至一个营、一个连,根本不把前线指挥官放在眼里。

曾经在杜聿明眼里,毛泽东就是一个“山大王”,可随着战争形势的逐渐加剧,两人交手的机会越来越多,杜聿明才意识到毛泽东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对手。

身为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杜聿明胸中有无数军事理论知识,对各个兵种都十分精通,但是面对从未上过军校的毛泽东,也只能沦为手下败将。

杜聿明很难理解,毛泽东究竟是如何指挥百万军队与敌人作战的,作为中共领袖,毛泽东一生很少摸枪。

因为这一点,杜聿明对毛泽东更加敬佩了,在他心里,除了“战神”这个略带迷信色彩的称号,他找不到别的词语去形容毛泽东强大的军事指挥才能。

图|毛泽东

毛泽东曾经谦虚地说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因为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批,抓了一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确实,共产党发动武装革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国民党逼得走投无路,但是毛泽东带领队伍进行军事斗争的能力并不是空穴来风,毛泽东的很多战术其实都来自《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

毛泽东一生将这两本书看了无数遍,甚至还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三国演义》不是看热闹,而是要研究故事的辩证法。”

但是,这两本书仅仅是毛泽东诸多军事战术的来源之一,他最大的老师,是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战斗经验,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才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真正原因。

图|毛泽东

杜聿明在参观完毛泽东故居的解放战争展厅后,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意识到了毛泽东到底有多强大,和这样的敌人交战无疑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对方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永远领先于你,这样的敌人,是永远不可能战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