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说苑·复恩·晋文公亡时》、《说苑·复恩·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0-29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黎黑,手足骈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速我以谊,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者,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吾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兴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复恩》)

文本二: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兴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原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行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节选自《说苑·复恩》)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B.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C.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D.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暴浣,本义是曝晒洗涤,此处是用以形容个体去除恶性,改变品行的过程。
B. 成人,文中指完人,是德才兼备的人的意思,现在则用来指成年的人。
C. 内史是职官名,西周始置,主要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D. “为其假足之故也”的“假”指借助,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不同。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叔狐向咎犯诉说自己有功却不得赏赐的委屈,并希望他替自己向晋文公诉说,晋文公认为自己并未忘记陶叔狐,只是还未进行封赏。
B. 晋文公十分看重德行,他认为那些道德品行完备、能用仁道来劝说他、用礼义来约束他、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最高奖赏。
C.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之士与他相伴相随,文章借此语引出施德者和受恩者所应有的行为。
D. 孔子笔下的异兽蟨十分爱护蛩蛩、巨虚,但这并非是出于本性的喜爱,而是相互利用,借此说明打算扬名立万的士君子应懂得报恩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13. “报恩”思想是封建伦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评价齐桓公的行为。
【答案】9. C    10. D    11. B    
12. 1)到了臣下有不可测度的大功时,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如果君主对臣下有超越寻常的恩惠,那么臣下就必定会用生命来回报他。
2)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    
13. 齐桓公能够受恩者尚必报,赏赐功臣时能够先德而后力,因此得到很多人追随,终成霸主。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 君臣相处,理应把现在市民的思想跟现在的公道天理结合起来。君王给予俸禄来对待臣下,臣下则竭尽全力来回报君王。
“有功”为动宾短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D
“以市道”为介宾短语,作“接”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D.两句中的“假”含义相同,均是“借助”的意思。句意: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最高奖赏”错误。结合文本一“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分析可知,“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受第三等奖赏。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逮”,等到;“不测之功”,不可测度的大功;“超异”,超越寻常;“复”,回报。
2“从”,从事;“几成”,即将成功。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文本一记述了齐桓公赏赐臣子的做法,材料二就“报恩”展开论述。解答本题,应结合文本二评价文本一中齐桓公的行为。
结合文本二“受恩者尚必报”分析齐桓公做法可知,他能够有功必赏,可见齐桓公是有道德的诸侯王,能够做到“受恩者尚必报”。
结合文本二“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分析齐桓公重赏臣子可知,齐桓公赏赐功臣时能够先德而后力,因此得到很多人追随,为其效命,终成霸主。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晋文公出亡时,陶叔狐跟从着他。文公返回晋国(即位后),三次行赏有功之臣但都没有轮到陶叔狐。陶叔狐谒见咎犯说:“我跟从国君出亡十三年,脸色晒黑了,手脚起了老茧。如今国君三次行赏有功之臣却没有轮到我,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呢?您试探着替我问一下国君。”咎犯就报告了文公。文公说:“唉,我怎么会忘了他呢?那些高明的贤士,道德品行完备真诚,引导我喜欢道义,用仁爱之理来劝说我,让我的品德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使我的名声显扬。让我成为德才兼备之人的人,我让这种人受上等赏赐。用礼仪来约束我,用原则来劝谏我,保护、援助我,使我不能做错事的人,多次指引我到贤人门前请教,我把这种人列为受次一等的赏赐。那些勇敢强悍,危难在前就冲在前面,危难在后就留后坚守,把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人,我把这种人列为受再次一等的赏赐,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为别人殉死不如保存别人的性命,跟别人逃亡不如保存别人的国家。三次行赏之后,就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有劳苦功绩的人中,这个人当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周的内史叔舆听到这件事后说:“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从前的圣王以德为先勇力为后,文公正符合这种做法啊。《诗经》上说'遵循礼法决不超越’,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文本二: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所以《易经》上说:“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君臣相处,理应把现在市民的思想跟现在的公道天理结合起来。君王给予俸禄来对待臣下,臣下则竭尽全力来回报君王;到了臣下有不可测度的大功时,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如果君主对臣下有超越寻常的恩惠,那么臣下就必定会用生命来回报他。孔子说:“北方有种野兽,名叫蟨,前脚如鼠,后脚如兔。这种野兽,特别喜爱蛩蛩巨虚,它吃到甜美的草料,一定会咬来给蛩蛩巨虚吃,蛩蛩巨虚发现有人前来,就一定要背上蟨逃跑,蟨并非本性喜欢蛩蛩巨虚,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这两种野兽也并非本性就喜欢蟨,是因为蟨送给它们甘草的缘故。那禽兽昆虫尚且知道互相帮助而彼此报答,更何况对于那些想要在天下兴利扬名的士人君子呢!如果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那祸乱的根源,是由不报恩而产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