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学心得】古建筑中当代名家盛赞的三位女性形象

 黄之中 2023-10-29 发布于上海

       人们在欣赏古建筑的时候,会留意到里面的雕塑、壁画等文物。其中涉及到一些人物形象及故事,与古建筑一起给人们精神的享受、灵魂的颤动,尽管这一切都不声不响,但有些沉默震耳欲聋。

1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中的“合掌露齿菩萨像”

图片

山西大同华严薄伽教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是华严寺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大殿。塑像、壁藏、大殿建筑本身,全部都是辽代的,从1038年保存至今将近千年的历史,所以这个大殿被称为是辽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

里面的天宫楼阁自不必说,殿内尊“合掌露齿菩萨像”给人印象深刻。

图片

在中国古代”笑不露齿、衣不露体、行不露足“的封建礼制下,她光着脚露着背站于莲台上,好像领悟了中央佛祖讲经说法之意,会心一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她的身材婀娜多姿、身体微微向前倾,双手合十立于胸前,重心落于右脚之上,体现出了一种曲线之美。她的姿态体现出了千年之前,辽代契丹民族驰骋于马背之上,纵情于天地之间的一种豪迈与奔放。

图片

史学家郑振铎先生称她为“东方维纳斯”,郭沫若称她为“中国第一名塑”。

图片

其实周围每一尊塑像都非常精美,值得人们细细了解。

2 晋祠圣母殿侍女雕像

图片

      山西晋祠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完成于元佑二年之前。塑像如真人大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些彩塑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以及研究宋代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图片

圣母北侧的5尊应当是唱戏的侍女,自东而西分别扮演生、旦、净、末、丑诸种角色。当中最出色的是上图左边第二位,这位头饰红色花巾的花旦宫女,手握绣巾,颇似长歌善舞者。她的动作变化微妙,显示出优美文静,含蓄大方的仪态,头稍有点低垂,但娇而不羞。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正是窈窕淑女。从正面看,热泪盈眶,紧握绣巾的双手似在力图按捺住心中的哀伤,但终究掩饰不了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正如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尊塑像用写实传神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女艺人的内心世界。

   图片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1958 年专程游览晋祠,对晋祠作了极为细致的考察、研究。尤其对圣母殿宋塑侍女像情有独钟,吟咏其下,久久不能离去。当观赏到这一尊朱塑舞女像时,梅兰芳更是频频模仿,赞不绝口,连说:“一颦一笑,似诉生平。”    

https://tech./pano/?scene_id=50963246

打开网页可以看到晋祠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里面有塑像的3D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尊雕塑给了梅先生极大的灵感,微倾,双手放在胸前,身材窈窕,双肩消瘦,显得略有些单薄,头上梳着当时流行的发髻,面容清秀俊美,眉毛上挑,显得小心谨慎。

3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中的侍女

      永泰公主墓壁画中有位侍女被专家称为“东方绘画史第一美女”,有人甚至推测可能是永泰公主李仙蕙本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家贾平凹在散文《壁画》中,这样描述一幅“九宫女”图:“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望这三位美丽的女性形象,她们周围的形象也各具特色。独木不成林,在古建文物中的许多细节都值得人们细细了解,不仅会给当代的名家以灵感,也会给见过的每个人以力量。我们需要珍惜先人创造的珍贵遗产,体会文物保护人员守护的不易,心存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