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一本好书,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路之长成01 2023-10-29 发布于广西

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上限。”

对此,我特别的认同。

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每日行动、每日精进,做一名终身成长者的原因之一。

最近,我第二次阅读了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篇》,结合自己当下“二胎奶爸”的身份,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我愈发觉得,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教育自己。

做孩子的榜样,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之路。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印象特别深: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自有其独特的天赋和特性。

的确如此,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有各自使命的,我们无法知道他们何时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的本性,何时才能找到自己的使命,进而运用天赋创造价值。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让幼小的种子充分发挥潜力,长成本该成为的美丽植物。

01
做智慧型父母,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次想要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来改变孩子“错误”的行为。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激怒我们时,我们被愤怒和焦虑的情绪控制着,进而通过各种暴力行为,试图控制孩子,短期内,孩子因迫于暴力,会假装服从改正,但内心的反抗情绪一定是不断累积的。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不当,是不是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不对。”

比如,有一次,我发现女儿(今年刚6岁)把IPad藏在房间里,偷偷的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想玩的话,把作业先完成,可以适当玩玩的。”女儿委屈地说到:“爸爸,对不起...”

针对这一行为,我发现了女儿身上的两个特征,第一,她懂得开动脑筋,为达到目的,知道把IPad藏起来玩;第二,女儿还是懂得理解父母的心情的,她主动道歉,并说明了原因,担心我看到她玩游戏,会不高兴。

你看,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行为,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2
做智慧型父母,陪伴需用心


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是在陪伴孩子,但实际上不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就是在玩手机,你所谓的陪伴就是站在孩子fa旁边而已。

真正的陪伴,不是单纯的同处一个屋檐下,而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发自内心的观察和陪伴。

这里的观察,其实很简单,孩子在玩或者做一些事时,会希望得到父母及时的反馈,可以是点点头,可以是一句鼓励,可以是一个微笑等等,这些简单的动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一直在身旁。

03
做智慧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人是习惯动物。

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样是习惯在左右我们。

如果父母不能持续成长,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每次都会采用相似的处理方式:大吼大叫、暴力语言、怒火攻心等等。


下一次孩子又会重复同样的行为,父母又会重复同样的处理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会得到短暂的平息,但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

有这样一个认知: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先不着急“教育”孩子,看看你的情绪状态如何,看看你过去有没有类似的不良行为,如果有,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先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解决掉。

我一直相信,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因此,在与姐弟俩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一个自律、爱运动、爱读书、爱写作的老爸形象,我希望,我能成为她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写在最后

这本书中还给出了一套“十分钟奇迹”课程,每天花10分钟在孩子身上,把自己训练成为智慧型父母。

如果,你也想提高亲子间关系的和谐度,做智慧型的父母,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点赞转发和在看,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