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一中的老建筑

 藏书胜似藏金 2023-10-29 发布于河北

图片

保定一中是百年名校,百年回眸,桃李芬芳。学校百年的校园空间对于未曾进入一中校园的我来说是陌生的,保定一中是研究保定城市历史绕不开的一篇,心向往之。近日陪同保定著名文化学者郑新芳老师参观了一中校园,郑老师曾任保定一中副校长,对保定一中的一景一物都非常熟悉,学校发展的每个阶段、很多教师、学生,郑老师都如数家珍介绍的非常全面细致。另外能把百年一中的空间变迁能叙述清晰和到位的,郑新芳老师是最佳的人选。特邀郑新芳老师写了一篇保定一中的老建筑,这是填补保定古城空白之作,值得收藏。

保定一中是历史名校。她的前身有两支,一是1906年保定知府凌福彭创建的保定府官立中学堂。凌福彭是谁?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父亲。这所学校后称直隶六中、河北六中,后更名保定中学。七七事变后,日寇轰炸了这所名校,建了日本的西兵营。学校与同仁中学合并,先叫兴亚中学,很快改称保定中学。另一支则是1924年杨绳武创建的同仁中学,其前身是1902年基督教建立的同仁学堂。保定一中的古老建筑,是指同仁学堂和基督教公理会清晚期和民初的建筑。

图片▲`1958年保定一中总平面图

图片▲`1966年保定一中卫星航拍图

保定一中校园内,西路是原来基督教公理会旧址,有三座中西合璧的小楼;东路是公理会创办的同仁学堂。全国解放后,东路西路都归保定一中使用。

一、关于三座小楼

保定基督教公理会原在天坛街,即后来的回民中学一带。因义和团与洋人斗争焚毁了基督教公理会后,基督教重建了三座小楼,为西院。东院一带是当年义和团建炉打造兵器和操练习武的地方,基督教就在此建立了同仁学堂。

我们先说西路的南楼、西楼和北楼。

南楼住着两个女传教士,一位姓江(中译姓)父母都是传教士,在通州一带传教,她就出生在通州。另一位姓芳,(中译姓)。她们都会说流利的中国话,负责管理由教会开办、座落在一中西北角原聋哑学校址的“妇女圣道学校”。当时学校有几十个妇女在这里识字,编织发网和座椅后背的花边等手工艺活。江、芳传教士有时也到下面去布道。全国解放之后,南楼是一中老师们办公做教学研究的地方。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一中,我曾任教务主任、管教学的副校长,我知道那儿曾经是地理教研组、外语教研组等开展活动的场所。破破烂烂,环境不好。后来学校拆除此楼,在南边建了一座体育馆。

图片▲南楼

再说西楼。西楼情况远要好于南楼,也是二层青砖木结构,铁皮房顶。在基督教公理会年代,这里住的是美国传牧师饶秉森一家。解放后一层南侧被校医室占用,有中西药品、检查病床等物品。还有三位大夫,一位是资格很老的女同志刘大夫,老革命,抗大出身。一位是男性孙大夫,性格温顺,他毛笔字写得很好,当时保定一中大门上的牌匾就是他写的。还有一位女大夫,姓于。楼的北侧一楼二楼存杂物,二楼南侧有一个老师的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楼被拆除建了网球场。

图片▲西楼

图片▲西楼

再说说北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保定基督教路兰先生带着一位美国女子和她的儿子等人到保定一中,我带领参观。得知这女子是美国传教士胡本德的女儿。她回忆说,她就出生于北楼二层西南那个房间,她在此住了16年。她的中国名字叫胡维莲。他父亲是美国研究鸟类的专家,集邮专家,是校长杨绳武的好朋友。她母亲1933年在美国一家叫《时事通讯》杂志上写过文章,盛赞杨绳武和同仁中学。

图片▲保留的北楼

她回美国后还将这篇英文杂志稿寄发给我。她告诉我在北楼住的还有基督教牧师高厚儒一家。解放以后,北楼一直是学校的“中枢”,书记校长坐镇在这里办公几十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那届班子也在此办公,我的办公室是一层中间的房间。2004年保定一中筹备2006年的百年校庆,将学校北楼开辟为校史博物馆。我被请回做校庆筹备工作,校史博物馆是我受校长委托主持完成的。现在北楼和学校的北大门被保定市文物局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算来应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属于清代建筑。图片▲保留的北楼。

2004年在创建校史博物馆时,为回复“小楼”的建筑风格,我们将封死的精美的壁炉打开,以显示原貌。一天中午,哗啦一声,从壁炉的烟囱里落下许多东西,烟尘弥漫。经仔细察看是一些尘土、烂纸、还有许多照片底版和两张已经破损的照片。其中一张就是芳牧师回美国,教民欢送她的留影。

二、关于达德堂、顾德堂和劝学碑

达德堂。

1927年春。美国达德学院捐款举办“民众夜校之歌”为同仁中学捐赠可供演出、用餐的一所建筑。校长杨绳武看到时机,借此发动学生也捐款并参加义务劳动,师生齐心协力建筑这座礼堂。礼堂位于同仁中学大操场东北部。为增加宽阔度采用为双脊房顶结构,落成之后,气势恢宏,取名为达德堂。此建筑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学生组织召开大会和用餐的地方。我到保定一中之后,曾试图找有关的达德堂资料,但图片一直未见。近年,我见到河北大学建筑系贾惠献教授,他说他收藏一幅图片,大门口有匾额,“达德堂”清晰可见。

图片▲达德堂。

顾德堂

图片▲顾德堂。

正值同仁中学处在男女合校的舆论与漩涡中的时候,檀香山可可商人顾德先生经保定教会介绍来参观学校。他被教职员工的办学精神所感动,毅然慷慨解囊,捐资1万美金,作为新建讲堂之用。讲堂设计,按杨绳武校长的方案,四面有教室共12间。站在中央所有教室都可一览无余。讲堂院南北各有一个门儿。男生出入北门可直通男生部。女生走南门儿,直达女生部。男女生还分别有食堂、宿舍。教学院青砖青瓦,四檐翘角,明柱廊檐,环四周建立,雨天也避免淋雨。1929年落成,曰顾德堂。

图片▲顾德堂。

1930年春季的一天,同仁校园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鞭炮声。庆祝顾德堂落成大典正在进行。不仅本校师生参加庆祝大会,而且历届校友、古城中外名流和友好学校也云集祝贺。由校长杨绳武亲自谱曲、周式南作词的《顾德堂纪念歌》在会场里响起:

弦歌结,雁依依。

青云横绕斜晖。

玉笋暗分春雨润,

琼林还见李花飞……

同仁中学讲堂院,建筑宏敞,美轮美奂。当时保定各学校无出其右者。此建筑不但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保定一中,直到1989年学校实行整体改造时才拆除。70年间,在这里就读的莘莘学子无不怀念顾德堂和顾德堂的丁香花。

劝学碑。

图片

▲劝学碑。

1982年我调入保定一中,在雨后的一个傍晚,出于好奇,我约了几个学生一块去查看一块仆碑。仆碑是用青石雕成的,滑滑的,泛着青光。碑体有四个相等的面,每个面下宽上窄,体高在五尺余收顶,尖顶。整个碑成棱锥型。仆碑朝上的一面已破坏,看不见字迹了,两侧和底面都有字。字为行楷,劲健飘逸,气韵生动。三面刻的分别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当时判断这些话都出自古代圣人孔子之口,是鼓励学生读书上进的,应该树立起来。回来后,我就翻“四书”,果不其然,三句均出自《论语》。

第一句摘自《论语·泰伯》,是说读书人不可不弘大而刚毅,因为你任重而道远。第二句摘自《论语·子张》,是说要广泛地学习,坚定志向,诚恳提问,认真思考。第三句摘自《论语·述而》,是说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范围之内。无疑,这些教诲至今仍有它的现实意义。碑底有榫子,肯定有碑座。于是,我就在校园里到处寻觅它的底座。那时我离家远,住西郊变压器厂,中午在学校吃饭,饭后,我就满院子转悠,后来真的在家属院最南一排新盖的平房的最东一户房前自来水管下见到了。这块方石当中有一个方孔,正是插碑榫用的,被用作水槽了。方石一侧刻有“民国廿年母校留念/全体毕业生”字样。我欣喜若狂,终于一块石头落地。

图片

▲郑老师参观劝学碑。

于是我向学校提出恢复这座碑的建议。当时校长是田柳堂,书记是王宇光,副校长是林景才,田校长退休后林荣任校长。他们都非常支持,让我写出报告,介绍碑文内容,阐明树碑理由,作为教代会的一项提案提出。据说这碑原来四周有铁链围拢。碑肯定是因为孔子的话在文革之前或文革之中遭厄运的。这在八十年代立起来已不成问题,但谁写的字又成了问题。有人说可能是张荫梧写的。张是专搞“反共”摩擦的人物,于是就又搁浅了。

直到在我与老校友、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朱奇武教授谈话中,才知道这碑是他们那时立的,碑文是同仁中学教师、著名书法家梁国常先生书写的。这时我已在副校长任上,正筹备校庆事宜,又提出重树此碑的建议,郭校长、魏校长等非常支持,很快在1993年学校87年校庆之前就将碑立起来了。但立碑时,碑座已找不到了,碑身的榫子也不复存在了,总务处只好重做了一个座。碑原来在同仁中学所建校友门和顾德堂之间,根据后来建筑格局,在原校友门高台阶之上位置树起了这块劝学碑。旁有龙爪槐荫庇,四周有铁链环绕,幽雅安静,成了学子瞻仰陶铸心灵、追忆往事的景观。后来学校再次改建,移到北楼前的小树林里去了。至今尚存。

劝学碑的树立使人深深感到,碑毁掉容易,再树立就难了。

三、关于北校门和校友门

保定一中前身同仁学堂和基督教公理会各有自己的大门。公理会在西,大门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照片,只是我到一中之后,有位教体育的老教师吴志强,是离休干部,曾经与我聊过,他提供了一副门上的对联:“无始无终堪称形声真主宰,宣人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同仁学堂在东,也有自己的大门。两院毗邻,并有月亮门相通。

图片▲河大贾老师考证的公理会大门

顾德堂落成之后,在1930年秋天。为了使学生出入方便,杨绳武校长率领同学将顾德堂北面羊圈高坎处扒开。用一周时间开出高台阶。并于高峻壮丽的高台阶之上建了校友门及其大门两侧的房间。校友门是校友师生捐资建成,据说每人捐一块大洋。红门,明柱,雕梁,画栋。校长,训育主任,事务主任等办公室即在该门儿之左右。校友门与高台阶之北临止舫头街的北大门儿融为一体,开阔而紧凑。步入大门,拾级而上,穿过校友门,再进入顾德堂,一路走来,甚为壮观。

图片▲校友门

保定一中的北大门,在止舫头街路南,路北越过一片菜地和房舍便是帆樯林立、行船如织的府河码头——止舫头。北大门高耸挺拔,匾额为“同仁中学校”,据校友说大书法家于右任曾经为学校题写校名,不知我们看到的图片是否为其所书。学校历经同仁学堂、同仁高小、同仁中学、新亚中学、保定中学、保定一中各个时期,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直到20世纪90年代校园整体改造之后北大门才停止使用。但大门依旧像一位世纪老人饱经沧桑,风采依然。他见证了历史名校保定同仁中学、保定中学、河北保定一中的发展与历史。

保定一中的古老建筑,长的有一百二三十年历史,短的也有近百年历史。值得庆幸的是从同仁学堂到保定一中办学一直没离开这里,这里文脉很盛。2006年,在学校百年校庆的时候,我应学校之邀撰写了《百年校庆石铭》碑文:“金风飒飒,政通人和。保定一中逢百年华诞,校园潮水共四海高歌。念学府肇造,同仁名播,一中初名,花树婆娑。莘莘学子云集,各界名师会合。书林骋骛地广,艺苑翱翔天阔。陶铸人才,培育栋梁;桃李芬芳,壮国山河。噫吁兮!百年名校,百年辉煌,百年巍峨!高山仰止,薪火相传,发扬蹈厉,再铸辉煌更巍峨!”

图片

▲北大门

保定一中的老建筑随历史变迁有的已经不存了,但北大门、北楼和劝学碑依然栉风沐雨,巍然屹立,已被列入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北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