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链”融合典型案例·高校篇丨山东理工大学:开展“科技副总”选派牵引校地融合

 旷达致远 2023-10-29 发布于福建

校地融合是实现校地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校地融合不仅能够引导高校输出人才资源、科研成果,也能给驻地城市带来发展活力、发展动力。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的融合发展理念,紧盯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一人双岗”计划,推动高层次人才挂职企业“科技副总”。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精准的对接选培机制、明确的任务导向,全面推进“科技副总”行动实施,充分释放高校创新资源,打造产才融合、校地融合的发展样板。截至2023年8月,共选派科技“科技副总”713名,服务企业650家,“科技副总”团队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740余个,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150余项,协助企业申请专利530余个,推动毕业大学生留淄率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真正实现高校与城市的深入融合、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如下。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完善的体制机制。坚持规划先行,2016年学校与淄博市签署校城融合发展协议,推动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与淄博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形成互补。主动加强与淄博市联系对接,建立融合对接沟通机制,面向淄博市、各区县及企业推介“科技副总”拟选聘人员和科研成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精心谋划校企校地融合发展。学校党委将“一人双岗”计划作为《学校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予以建设,并将实施“一人双岗”计划五年实现“千人千企”目标列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山东理工大学“一人双岗”计划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举措,从合作对接、选聘流程、匹配衔接、学习培训、年度综合评价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副总”选聘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注重供需对接,提升精准服务水平。立足提升人才服务供给与企业创新需求契合度、匹配度,山东理工大学紧抓“科技副总”人才遴选关键环节,严格把控人选质量,择优遴选专业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的人才。建立“科技副总”岗前培训机制,开展“科技副总”技术经纪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发挥各区县科技局作用,联合区县政府,以区县科技副总团为单位开展培训交流,提升“科技副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了解“科技副总”作用发挥情况,确保计划实施的规范性及实效性。编印《山东理工大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资源手册》,协助“科技副总”掌握学校科研成果、特色学科情况,助力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导入企业,推动人才服务企业的精准性。

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履职任职能力。采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层面以选聘环节和考核评价管理为主,学院层面以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管理为主。实行严格的“科技副总”选聘流程,包括个人申报、学院(单位)推荐、学校审批、对接使用、签订协议和续聘。对企业急需紧缺的“科技副总”人选,采取灵活的选聘方式,推动企业随时对接选聘。规定对接试用期为1个月,学校、企业、选派人员签订三方协议,首次聘期2年,聘期期满后根据双方意愿决定是否续聘。严格履行协议规定,“科技副总”原则上每月至少到企业办公2天,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生产、研发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畅通交流渠道,推动校企有效对接。经常性开展“科技副总”沙龙、企业考察、需求及成果对接、经验分享活动。搭建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副总信息管理平台”,以信息化平台建成政府、学校、企业、教师等多方交流的信息枢纽。鼓励“科技副总”依托平台发布科技成果,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畅通校地产才融合信息机制。引导“科技副总”协助企业梳理技术和人才需求,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对接淄博市产业链,组建“科技副总产业赋能团”,促进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建合作联盟或创新平台,推进服务合作的纵深发展。建立“科技副总”工作成果年度报告及评价制度,将企业评价作为“科技副总”聘期考核、是否续聘的重要标准,督促“科技副总”牵引校企融合、推动资源交流。

丰富工作内容,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科技副总”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为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等提出专业化建议。深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及研发工作,帮助企业完善研发机制,建立研发平台,培养技术团队。推进产学研合作,将学校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与企业对接,推动学校相关科研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依托高校平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需求,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帮助企业对接解决问题,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科技副总”带领学生或组建团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淄就业。通过深度参与企业创新研发、生产经营等业务,“科技副总”提高了应用研究、解决问题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找到了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方向,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发挥激励作用,引导推动创新合作。加强与淄博市合作,引导企业与选聘“科技副总”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合理取酬,企业每月为“科技副总”提供不少于1000元的生活、交通补助。每年推荐人选参评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科技副总”,淄博市给予每人3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参加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评选。与挂职单位约定“科技副总”具体工作内容、期限、报酬、奖励等权利义务以及成果转让、开发收益等权益分配内容,激励人员创新创造。对优秀“科技副总”与企业合作的科技项目,推荐享受科技部门的“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政策扶持体系,给予“科技副总”全要素保障。

发动高校人才、创新资源服务地方发展是推进“四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山东理工大学通过选聘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真正实现校城共生共长、相得益彰,为探索校地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一是坚持瞄准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帮助、提升创新水平,企业最有发言权。只有选准了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让校企融合更为高效。推动校地校企融合,要主动围绕企业发展需求选聘人才、注入创新资源,推动人才供给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让企业得到真正需要的人才。二是坚持服务实效导向。链接高校资源,服务地方发展,最重要的是看人才为企业解决了多少实际难题、培养了多少人才、攻关了多少技术瓶颈。推动校地校企融合,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科学设置考核事项,找到有效的推动举措,引导人才找到服务企业的关键目标、重要任务。三是坚持激励保障。高校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不同于一般的才企合作,只有抓住找准双方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才能让合作长效长久。推动校地校企融合,要注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人才服务管理,解决好人才职称、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问题,通过稳定的支持政策和管理机制,让驻地高校人才安心服务地方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先凯 李子路 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