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堰工:不是校友胜似校友

 吴越尽说 2023-10-29 发布于江苏
不是校友  胜似校友
殷堰工 -


殷堰工,男,1961年生。江苏省中职首批正高级讲师,系苏州市进入该职称系列第一人。中国数学会会员、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市职业大学兼职研究员。曾任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苏州市第九、第十届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现任苏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看到学兄吴粮钢在朋友圈所发的盛泽中学八十年校庆活动的信息,竟然有一种莫名状的激动。想当年,学校六十年校庆的热闹情景还历历在目,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盛泽中学在这二十年里,坚守为党育人使命初心,强化为国育才责任担当,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奋进之笔书写了教育的亮丽答卷,谱写了新时代盛中的绚丽华章。

盛泽中学应该算是我的母校,因为我在那里读了一年半的书。但却不能算是校友,因为学校的历届毕业生名册中没有我。或许是我的父母亲曾经在盛泽中学工作过,而我又入托过盛泽中学的幼稚园,读小学时,每天上午放学,我会准时到盛泽中学的教职工食堂用中餐的缘故,我对盛中的感情很深。

我是1975年秋天从当时的盛泽镇第四小学(旧称淘沙弄小学)毕业升入盛泽中学,成了中学生,开始步入到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那时候的盛中与许多中学一样,是初高中设置的,我上学的地方在时称“绸业公司广场”的后面,穿过一条窄窄的北仲家弄就到了,这是盛泽中学的分部。分部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年级七个班,其中的7班是体育班(都是些体育有特长的),5班是农村班(来自附近乡村的学生),我被编在3班,还担任了班长,班主任是吴民贤老师,教英语。其哥哥、著名书画家吴民先教授后来成了我苏州教育学院工作时的同事,从相识、相知、相交到挚友、忘年交,成为我人生旅途上幸事一桩,此为题外话,不赘。当时教语文的老师是糜磊君,糜老师的粉笔字非常漂亮,班上的许多同学都模仿他的字,特别是几个女生,学得很认真,练得一手好字,终生受益,能记得起来的有刘春宇,现苏州大学医学院教授,还有曾在吴江广播电视台担任编辑的李卫炯等同班同学。尽管我一直喜欢数学,数学成绩较好,以至于考大学填报的也是数学系,但迄今仍记不清我们的数学老师姓甚名谁,依稀记得是一位姓陈的女教师,能记住的是中途有杨梦松、徐锦荣、董耕观等老师临时代过几节课,印象颇深的是杨梦松老师的课很精彩,令人难忘。一年后我们整个年级转入到本部(东港那边)学习,期间似乎一切都很平淡。转瞬即逝到了第二学期,我随在盛泽中学担任数学教师的母亲上调苏州,结束了在盛泽中学求学的暂短经历。

一件事必须提及。那是2003年盛泽中学60周年校庆时,曾在盛泽中学任教且已退休的父母亲收到了母校的请柬,俩老十分高兴,也非常兴奋,一定要我陪他们去母校看看,看教学楼、图书馆、餐厅、宿舍楼等校园新面貌,看二、三十年前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可以见到他们的老朋友、老同事,如与于孟达、陈政明等一聚欢谈。于我而言,也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碰见了盛中昔日的同学如胡永祥,以及在盛中工作的师兄、同窗好友如王超群、李宏等人,多年的思念之情得以如愿。让人欣慰的是,作为在盛中读过书的莘莘学子,我还代表本人工作单位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向学校送了一个花篮,祝贺学校六十年华诞,祝福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祝愿学校明天更辉煌。

也许是那份难以割舍的盛泽中学情结,在我任职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那些日子里,与盛泽中学的不解之缘如潺潺细水,绵延不断。比如,专程到盛泽中学为广大教师作“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教科研讲座、对学校承担的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论证等;涉及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小事宜,如职称晋升、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教学比赛等等,都是认真对待、尽量提供方便,助力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而今,我已退休,即使人在苏州,但始终不忘盛泽,不忘盛泽中学,凡碰到和盛泽中学有关联的熟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打听学校的人和事。如,前一阵巧遇在盛中工作过的沈春华老师、盛中退休的姚迅老师,不由自主地和他们谈起了学校,为学校取得的成绩而欢愉。

“木铎金声八十载,弦歌不辍启新元”,借用盛泽中学校庆八十周年宣传语,衷心希望学校以校庆为契机,趁势而上,牢固树立“盛德厚泽、精诚致远”的办学理念,发扬“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盛中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美丽盛中新画卷。

END

文字:殷堰工

来源:《吴江盛泽中学》公众号

2023-10-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