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楼巷:一座城的历史温度

 bmtz 2023-10-29 发布于江苏
钟楼巷,位于海陵区政府正南百余米处,东西走向,与关帝庙巷呈“十”字交差,是一条历经几百年风雨的老巷子,它在历史文献上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几百年来,它见证了古城海陵的繁华与沧桑,讲述着深巷不为人知的过往岁月,同时也留驻了一座城的历史温度。
南唐古钟:迁出一桩南唐往事
钟楼巷的历史得从一口南唐古钟说起。
这口南唐古钟,确切的来历已经说不清了。但杨吴时期在海陵发生的一件大事,为我们推测这口古钟始铸时间提供了线索。
历史上,海陵从未有过修建行宫的记载,被誉为“十国第一人”的吴王杨行密将行宫选在海陵,可谓出人意料。此举一方面拓宽了海陵百姓的视野,见到“皇宫”模样,近距离感受皇家气息;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海陵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那时,海陵正处于“陪都”地位,为南唐建州赢得了政治筹码。
关于行宫修建年代,史书并无记载。而据杨行密生平可知:天复二年(902),杨行密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去世,其间不过三年,修建行宫当在去世之前。
关于行宫所在位置,也一直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今海陵区政府周围,即汉唐以来古海陵县基所处位置;一种观念认为在海陵区政府东侧,即后周新迁州治所在,一直到明洪武三年(1370),知州张遇林将旧治重新移置古海陵县基。
图片
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倾向于后一种,因杨行密在修建行宫时,不太可能将行宫修建在古海陵县基的治所内,而应该在其旁边的位置重新选址修建更为合适。选择向南或者向东建行宫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往北为城河,往西则出子城,皆可排除。
行宫修好后,吴王杨行密并没有在此入住,至多只是来剪个彩而已,皆因大面积的装修事宜尚需要更多时日。有人说,这口古铜钟就是那时候铸造的。
之后却有一件大事,让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不是在杨吴时期,而是在南唐时期。
升元初年(939),李昪建立南唐,取代了吴国。不久,他就将杨氏其族迁到昔日杨行密在泰州修建的行宫内,并冠名为“永宁宫”,名义上是要报答杨氏禅让的恩惠,使其子孙居于祖宗所建之宫,得以永远安宁,实际上这里成为囚禁杨氏子孙的处所。
被迁居行宫内的有杨吴政权的最后一任皇帝“让皇”杨溥。为了接待这位帝王级的人物,泰州由海陵县升格为泰州,并重筑子城,从而达到“监视”杨溥的目的。此时的永宁宫比杨吴时期的行宫地位重要得多,且李昪对于杨行密是有救命之恩的,故而对于杨行密后人还是比较优待的。
永宁宫内,灯火辉煌,置办的众多物件中,这么一口巨大铜钟恰恰也是一种身份的体现。铜钟高约2米,厚7厘米,重约2.5吨,是个超级巨无霸。铜钟顶端由两条连体龙构成,充满了王家霸气。腰身由无数个正方形图案构成,像一个个独立王国组成的世界。底部由八朵宝相花和八朵莲花构成,象征着神圣与庄严。
永宁宫始建于吴王杨行密,历经杨吴李唐两代,最终毁于后周战火。但宫中的这口古铜钟却得以保存下来。
明代钟楼:为钟楼巷得名之始
明代,这口古钟被移到钟楼内。清代,大修泰州学宫时,曾试图迁移古钟于学宫内,终因古钟太重难移,没有办成。此后,它一直被泰州人视为凤凰古城的凤胆,充满了神奇色彩。
抗战期间,铜钟遭遇日军飞机轰炸,钟身留有毁伤弹痕。新中国成立后,铜钟被搬至泰州烈士陵园内的天井中。1982年,经专家鉴定为南唐古钟,同时被评定为省级文物加以保护。
图片
如今,古铜钟依旧悬挂在古光孝寺的钟楼里,下方有一石块,镌刻着清代诗人缪永煦的诗《南唐永宁宫古钟声》:“夕阳古巷秋风起,大钟卧埋荒草里。丰山酋族霜倒飞,泪洒吴陵钟久死。无端据业撞渊工,杨家威令洪声传。欲惊海水作保障,羁系反受他人怜。葛垒刈尽周主喜,永安往劫随飘烟。乃知攘夺多余痛,禅关此日高连栋。互忏钟鱼女比丘,可曾惊醒英雄梦。君不见,永乐巨钟镌华严,亦复锈铜苔花沾。”诗歌苍凉沉郁,向人们娓娓讲述一个王朝兴亡盛衰的故事。
钟楼巷的得名则因钟楼而起。
钟楼一般与鼓楼相对。泰州鼓楼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后周时期。
后周得到泰州后,将之升为团练州,并对城池进行修复。对残存的永宁宫将宫阙门改称为戟门,并将鼓角和门戟安放其上,以显武德。戟门,不久就演变成“谯楼”、“鼓楼”。
南宋韩元吉撰写的《鼓楼记》碑文记载:“(鼓)楼之于郡府皋门之地也,笳磬之声伦在无不设者,如目之有眉,面之有颡,虽不系于用,而天下不可阙焉者。”皋门,一般指王宫的外门,这里指永宁宫宫阙门,也是后周修筑泰州子城的正门。鼓楼就是在永宁宫宫阙门基础上修建的。
永宁宫的位置则在现在的海陵区政府东,城隍庙西,学政试院北,人民路南一带。鼓楼位于永宁宫的正门。
明洪武四年(1371),即宋元时州治重新移置古海陵县基后一年,州守张遇林刚刚休憩好鼓楼,尚未来得及修建钟楼就离任。后继者史太守始建钟楼,并将南唐古钟置于其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钟楼”。钟楼在西,鼓楼在东,遥相呼应。
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州李存信仿照台门之制,特改大门,建楼其上。使得钟楼更加具有气势,成为州内形胜。
据《(万历)泰州志》“街市”条目记载:“城之内自北而南大街,自东而西大街:十胜街、状元街、金德坊、鼎魁坊、临淮坊、仁里坊……歌舞巷、钟楼巷……”据此可知,钟楼巷的历史至少已有四百多年了。
幽幽深巷:留存古城历史记忆
现在的钟楼巷只是曾经的一部分。它位于海陵区政府正南百余米处,东起府南路,西至海陵路,与关帝庙巷呈“十”字形交叉,总长不过二三百米。
走进钟楼巷,你可以看到沧桑岁月在这里悄悄流转。斑驳的老屋在岁月里独守着曾经的故事。无数的人与事在小巷深处渐行渐远,唯有老屋一直在。无论是在春雨绵绵的清晨,还是诗意温暖的黄昏,小巷呈现出来的永远是一种静谧的姿态。它以苍老的石板街为脊骨,以两旁的老屋为手臂,深情地拥抱从这里走过的人们。
在老屋的墙角边,你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它们与老旧的小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永恒与刹那,仿佛告诉我们不必太在意那些俗世的烦恼。
老巷子最西头南侧是市级文保单位张淦清故居。张淦清(1869—1927),字汉卿,祖籍江都。由于张淦清从小继嗣于泰州外祖父张氏家,故定居泰州。张淦清年少不愿经商,私下跟拳师学武,后来从军,任保甲局分巡所巡官。当时里下河匪首刘凤巢,向张淦清提出“借坡子街一条街”,消息一出,人心惶惶。面对挑衅,张淦清会同扬州军政分府军政长徐宝山、申锦彪等人迅速将他们平定。此后,徐宝山宣布泰州光复,任命张淦清为泰州军政司令部司令。在职期间,张淦清积极训练士兵、筹备饷械,后又被授予陆军步兵上校。民国二年,司令部裁撤,他改任为商巡营营长。
张淦清经常帮助贫苦百姓,积极投身治水、修庙等活动,泰山岳王庙里“精忠报国”的牌匾就是他捐赠的,在当地百姓当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张淦清故居最大的亮点就是砖雕。整个故居共装饰有40多块砖雕,栩栩如生,各不相同,分别预示着不同的吉祥含义。
除了张淦清故居,这里还有王氏住宅、民国建筑等一批古建筑,它们的留存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当然,若是在夜晚走进钟楼巷,你就会有另一种体验了。两旁的咖啡屋、酒吧,总是飘出一阵阵浓烈的青春的味道,让一颗颗年轻骚动不安的心沸腾起来,让一个个文艺细胞在每个人身上疯狂的生长。也许,就在那一刹那,你就会爱上文艺,爱上这里的闲适与安静,成为一位诗人。心底也会不由自主生出一种浪漫的情怀:约几位朋友,点几杯咖啡,打打牌、聊聊天,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怎么也看不够。这是情侣们在小巷深处牵手的对视,也是你与小巷的深情凝望。
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铜钟依旧在敲打着昨日的忧伤与落寞,百年钟楼巷也在城市化进程中试图寻回曾经的熙熙攘攘。也许,只需要一个转身,你便能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切换。我们需要小巷里老家似的温暖,更需要肩并肩走过后的那一份熨帖的岑静心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