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度假旅游·悦读(63)丨美食·徽州味道丨潜口菜糕里的淡淡乡愁

 文汇秋雨书馆 2023-10-3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美食·徽州味道丨潜口菜糕里的淡淡乡愁

图片

图片


在徽州区潜口镇一带,过年时家家有吃菜糕的习俗,寓意着“高福高寿度吉兆”,为来年祈福求运。潜口菜糕又称彩糕,是一种长长的条块状吃食,虽说形状不大,但千万不可小看。它始于清代,是古徽州名声大振的特色名点,迄今为止已走过了300多个年头。

图片

要想做出香软可口的菜糕,是需要耗费一番功夫的。菜糕在制作上,有着繁杂的生产流程,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口感好与坏,原料最重要,米粒就是决定菜糕品质最基础也是最不可忽视的材料。制作菜糕选用的是刚刚收回来的籼米和糯米,而且这两种米一定要按照精准的比例混合,一般是三分籼米,一分糯米。这样做出来的菜糕外形既好看,粘度又恰到好处。香料采用是的白糖、金桔皮等。同样,各种精米混用比例、香料与米粉的比例等也要相当合理。

图片
菜糕从原料到制成成品要经过几天的时间,分浸米、搓米、碾米粉、耥晒、压粉等程序,而后将米粉与香料均匀搅拌,配好料倒入蒸笼内,厚度均约一公分。

浸米,全靠时间掌控。混合后的米粒加水浸泡的时间过短,米质偏硬,但是浸泡过久,米又会发红,同样不可取,以老一辈们多年的经验来看,两个小时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浸米时也定要选在阳光充沛的日子,这样浸好之后,可直接倒进竹匾里,晾在太阳下耥晒。

在太阳的照耀下,不多时,米粒就已“发热”,等它全身基本干燥后,放进石臼,用木椿一下一下地碾成粉,再慢慢筛出细粉,加入白糖。两斤粉,一斤糖,甜味刚刚好。糖粉混合均匀后,倒入桶中,家中长辈们就用他们那厚实的手掌将粉压实,等待细粉中残存的水分,一点一点地将糖浸润融化。

打糕,就是用铜刀在米粉上画出又细又均匀的格子,这是为了让菜糕蒸得更透,也是最有难度的一道工具。能快速准确地画出这些间距只有半厘米的格子,全凭熟能生巧。

图片

接下来,到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蒸糕。蒸糕的时间长短很重要,早开锅蒸不透,晚开锅糕太老。师傅们先将蒸笼温热,然后分次把选配好的糕放进去,用温火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火烧十余分钟。待半成熟时,再将粘在一起的菜糕轻轻划开,转温火继续烧若干分钟。当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热气腾腾的菜糕就可以从锅中取出了。讲究的人家,人们还会在刚出锅的菜糕上印上吉祥字样,图个吉利。

无论何时,潜口菜糕都能将舌尖上的幸福与甜蜜,演绎成寻常百姓家美好生活的图景。它代代相沿,至今不再仅仅是一种食物,已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符号,更是徽州人留在心底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


出品:视界传媒

来源《度假旅游》杂志

编辑:程言博(实习)

审核:卢旭生

终审:方   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