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接龙II 黑天白日龙 181-190首 教案设计

 艾密尔 2023-10-30 发布于上海

学习建议:

一般建议三年级学《古诗接龙I》200首,少部分学习基础特别好的可以二年级学。

《古诗接龙》学习应规避的三类误区

四年级开启《宋词一百首》和《讲给孩子的宋词故事》。

五年级学《古诗接龙II》200首。(古诗接龙II 文字+音频资料学生应具备《古诗接龙I》200首和《宋词一百首》的基础,方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觉得学完这400首古诗加100首宋词,整个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就差不多了。

1.181《秋色》
(1)解题:
题目是什么意思?古诗中出现秋天的景色,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首诗可能会写得有点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
(2)理解:

这首诗哪些词语是具体写秋天的景物的?蔓草寒烟。给你什么感觉?野草丛生,凄清的烟,感觉是很荒凉的地方。

哪些句子朦胧地写秋天的景色?1、2句。霏霏是雨雪烟云盛密的样子,拂拂是风吹动的样子。也就是说,这景致看上去被烟气笼罩着,看上去不真切。哪位诗人有类似的描述?【复】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是哪里的景色呢?建业,即南京,还有什么别名?金陵、建康、石头城。这是一座六朝古都,因为有六个朝代曾在这里建立政权,它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

(3)知人论世:
   观察作者的生卒时间,唐朝是906年覆灭的,你知道了什么?作者生活在晚唐,对唐朝的摇摇欲坠充满了伤感。

2.182《村晚》
(1)解题:

乡村傍晚的景色。

(2)整体感知:

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

(3)理解:

写了谁——牧童

在哪里——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池塘、山,即山林中

干什么——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坐在牛背上吹笛

什么时候?从第1句的“草满池塘”和第二句的“寒”可以发现,这是春天(还有点乍暖还寒)。

心情?从“无腔”“信口”看出,牧童是很悠闲随意的,可见心情很愉快。

(4)【复】这首诗写了一个小牧童吹笛子玩的有趣事儿,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小孩子游戏的诗呢?(小娃撑小艇/稚子金盆脱晓冰/草长莺飞二月天/蓬头稚子学垂纶/萧萧梧叶送寒声/草铺横野六七里)

3.183《题寒江钓雪图》
(1)解题:

从题目中的“题”字,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这就是作者释敬安画的寒江钓雪图,他又为这幅画配了首诗。【复】你还知道哪些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墨梅》《竹石》。

再看题目,“钓雪”让你想到了什么诗?《江雪》。钓雪的不是渔夫,而是渔父,是隐士。

(2)整体感知:

读全诗,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个渔父在冰天雪地里垂钓。

(3)理解:

渔父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很寒冷的。从哪里看出?①水不流 ②压 ③板桥→人迹板桥霜,暗示一种冷的氛围。

前三句都是从静态角度来描写的,如果整首诗都这样,那么可能就显得死气沉沉了,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动态描写,为画面增添了一些生气。

4.184《桃花溪》
(1)解题:

这里的桃花溪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是在哪里,所以可能是张旭看到边上有桃树的小溪,就给它取名了。

(2)整体感知:

读全诗,这是一条怎样的桃花溪?揣摩1、3句(景色优美,宛如仙境)诗人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陶醉了,他禁不住想起了——《桃花源记》。你怎么知道的?“洞”“渔船”“隐隐”。

(3)写法探究:

我们来看看,张旭是怎么描写这个地方的呢?第一句是——远景。朦朦胧胧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所以接下去就走近了问,第二句是——近景。3、4句不仅是张旭问的话,也是他内心的期盼。

(4)了解诗人:
   张旭最重要的身份是书法家,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在唐朝被官方认定为“三绝”。【复】《山行留客》

5.185《调笑令》
(1)解题:

这是一首词。【复】《胡马》。

(2)整体感知:

读全诗,这首词是写什么的?边塞士兵的生活的。(边、兵、胡笳、明月)

(3)理解:

边草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白草”。白草尽,士兵老,说明——士兵们已经在边塞待了很久。

当诗人看见雪晴了,月亮也升起来了,他会想到什么?故乡。【复】“举头望明月”“辞家见月两回圆”

再读下一句,说明什么?他回不去,十分忧伤。

(4)【复】胡笳是一种少数民族乐器,唐朝时,外族乐器大量传入中原,这一点也出现在诗歌中,尤其是边塞诗,我们来复习一下。(欲饮琵琶马上催/胡琴琵琶与羌笛/琵琶弦上说相思/羌笛何须怨杨柳/更吹羌笛关山月/月明羌笛戍楼间/羌管悠悠霜满地/笛中闻折柳/吹角当城汉月孤/城上斜阳画哀)

6.186《漫感》
(1)解题:

这个题目就是“抒发感慨”,和杂诗差不多。

(2)整体感知:

这首诗以“十五年”为界,我们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15年前和15年后有什么变化?

(3)理解:

哪一句是写15年前的?第三句。箫代表了文,剑代表了武,你看出了什么?作者想用它们来改造社会。【复】但等剑锋磨砺出。

15年后又发生了什么?作者从军,但是遭到了失败。(惘然、幽恨)

7.187《汴京纪事》
(1)解题:

汴京就是汴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它是北宋的首都。北宋的灭亡时间是1127年,这位诗人是见证了北宋的灭亡的,所以题目就选取了汴京当年的一段往事。

(2)整体感知:

读一读,这首诗里写了几个人?(李师师和宋徽宗)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歌妓,和很多文人都有交往,就连宋徽宗都非常喜欢她。靖康之难后,她就下落不明了。

(3)理解:

这首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伤。

作者是怎么表现出这个伤字的呢,我们来看他是如何描写李师师的?说她人老珠黄了。想到当年她的风头,让人非常伤感。【复】“暮去朝来颜色故”“岐王宅里寻常见”“朱雀桥边野草花”“雕栏玉砌应犹在”

8.188《戏为六绝句(其二)》
(1)解题:
   这一组诗写的都是杜甫对于文学创作的看法。【复】“未及前贤更勿疑”。
(2)整体感知:

读全诗,杜甫是针对一个文学团体发议论,发现了吗?初唐四杰。

(3)理解:

当时,王勃这几个人的文章也被批评,被讥讽,杜甫赞同吗?不赞同。他认为这种举止非常地“轻薄”,就是很没眼力。

尔曹指谁?嘲笑四杰的人,杜甫说,你们这些人很快就死了,为什么他要说“不废江河万古流”呢?他相信四杰的文章能像江河一样流传千古。事实证明杜甫是正确的。

9.189《夜泊牛渚怀古》
(1)解题:

牛渚在今天的安徽当涂,也是一个采石矶。题目的意思是,李白晚上把小舟停泊在牛渚,并且怀念过去的历史。

(2)整体感知:

整体读,哪里写到了牛渚的景色?1、2句,万里无云。

哪些地方又在写“怀古”呢?

(3)典故介绍:

谢将军指的是谢尚,他是谢安的哥哥,才艺兼备,当年他在牛渚这个地方听到有个年轻人在吟咏自己写的诗,他就把这个年轻人请来一叙,这个年轻人叫袁宏,是一个没有任何名气和地位的普通人,但是谢尚对他很赏识,一点都没有摆架子。后来,袁宏的名气就渐渐响了。

(4)理解:

李白为什么要想念谢尚呢?读读颈联。李白找不到可以赏识他的人。

最后的“挂帆席”指什么?李白想隐居了。

10.190《霁雪》
(1)解题:
   霁就是雨或雪结束后天晴,【复】林表明霁色。
(2)整体感知:

读整首,哪里看出雪后天晴了?1、2句

(3)理解:

第三句无人扫的是什么?雪。

为什么能得书窗一夜明?雪能映出光。

有了亮光可以干嘛?看书,所以作者还是在赞扬他的朋友勤勉刻苦地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