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反复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奎林说 2023-10-30 发布于江苏


读名著,反复读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过历史淘洗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好书。初读与再读一定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反复读才能读出意思来。经典名著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的不朽,所以要反复读;还有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更有必要重读和深读经典。
这里说反复读一定不是我们从小被那种教坏了的僵化的读法。就比如中国四大名著吧,动不动就要去找时代背景、找阶级局限、找阶级意识、找反抗封建,得出一堆“通过什么反映了”的结论。这些纯粹套住了人们的阅读思维,这么教出来的一代代学生,哪会什么阅读啊。
这种读法,把经典名著的鲜活的生命读成了一潭死水,让我们对经典名著产生了太多的误解。
以前我从没对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有过什么担忧,读了一千多页《大宅门》一二部之后,我才觉得从小形成的观念是多么难以改变,形成的隔阂是多么难以化解。自然而然,从小形成对经典名著的读法,后患无穷啊,以至于不少成年人对经典名著的看法是那么肤浅。
有一些人,这些人算不上什么作家、作者,哪些人呢?就是那些借着名著写各种解读万千世界的人,写的东西是什么?从红楼梦看当代企业管理、从三国演义看如何在职场生存、从水浒传看当代企业竞争、从红楼梦看如何理财等等,当然书名不一定这么写,但书的内容就是这样。还有很多骗子在小视频平台、得到这种平台上以收费的方式讲这些内容,美其名曰“知识付费”,付尼玛的费,你那费用我能买很多好书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书就是一堆垃圾,扔到垃圾桶,会有拾荒者捡来当废品卖。
关于阅读,其实我讲不出高大上的东西来。这里借用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的: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不管是初读还是重读,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放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去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空间,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
读书是很个性的事情,读得再怎么样也是自己的体验。一部经典名著,可能会有无数个人去读,有千千万万种读法,有不同的心灵体验。如果是被逼着去读,估计是没什么效果的。借用陈寅恪的话来比拟读书:独立之精神呢,自由之思想。
现在不是书太少,是书太多了,每年出版那么多书,不包括教材教辅类的,有二十多万种。挑出好书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有很多垃圾书!觉得没什么可读?读经典名著吧,中外的都读,多读了就知道什么是好书了。
在反复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书读到“自由”,人的精神就获得了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