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结:能文能武不输辛弃疾,读懂一首诗,领悟生活和活着的区别是什么?

 桂临塞上 2023-10-30 发布于宁夏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其实就已经是在做选择题,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比如说在自己还没有独立自主能力的时候,家长会给择校。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各种兴趣班辅导课等等,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小学,中学等等更是达到无以加复的地步,无休止的补课和各种洗脑和压力;乃至到了高考被录取选择专业等等。

毕业了要做出选择的就更多了,比如是回老家发展还是留在大学毕业的城市,找什么样的工作等等,这对未来人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里有矿,毕业直接“躺平”的大有人在;四处投简历,期待拥有一份好工作的;足够优秀,工作等着挑的;选择创业,想着实现人生价值的......

不管如何,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都是通过应试教育努力读书,上好的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换来的是社会地位或者是别人的尊重,另外很重要的就是物质上的满足,比如车子,房子,存款等等。

简单一点来说,这些其实都是选择!往深一点来说,就是“活着”和“人生”的区别。

01

很少有人可以勇敢选择跳出应试教育来发展人生的。为什么?

因为通过选择应试教育获得成功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并且这些例子都是可以复制和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从大约一千四百年前的科举考试之地开创以来,这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思维。

大家都在这样做,不走寻常路的人就显得特立独行,或者显得有些异类。并且成功与否,都没有可以参照的例子,反过来不管成功与否,都会成为一个例子而被人们记住和议论。

所以,其实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被左右了价值观的。

说现实一点,根据固有轨道按部就班努力学习到毕业,最终能够实现专业和职业对口的能有多少人?相信人们心里都很清楚。

而如果不是进入到单位或者是搞科研,只要是到公司或者企业,都是首先要接受企业文化的,这个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创造价值!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挣钱多少。

总的来说,那就是在商言商,做生意,谁不讲究利润?光讲情怀能生存吗?情怀也是要建立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实现的。

这样的操作是叫人生吗?不过是活着而已,努力点活得好点,不努力活得差点,仅此而已。

因为有钱、有闲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俗气,最终也还是活着。

那生活是什么?看看唐朝的元结写的一首诗,他是怎么理解“生活”的。

02

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元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同时更个猛人,他能文能武,从他的经历来说,可一点都不输于南宋的辛弃疾。

他的人生轨迹本来也是按部就班,读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一切平顺, 人生准则就是道家的“无为”和“不争”。偏偏在著名的,并影响了大唐王朝格局的“安史之乱”中,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曾招募义兵,力保十五城不失。又因献时议三篇于唐肃宗李亨,而擢右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进水部员外郎,继续抗贼。

这本事是同时期很多诗人所不具备的,“安史之乱”后,李白、杜甫、岑参等苦苦求官,他却不求自来。并且他还在天下太平以后,元结以亲老为由归隐樊上,著书自娱,躬耕自酿,这首诗也是作于这个时期。

诗中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跃然而出。浓浓的一种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的情感。

酌饮四坐以散愁”,人家都在求“活着”,他却是想着怎么“生活”,这就是区别。

03

在那个时局中,作为有功之人,他完全可以拥有更大的“活着”资本,达到高山仰止的地步,可是他却选择激流勇退,选择田园闲暇的浪漫、风雅、妙曼,妥妥的享受人生。在现代很多人的眼里,这就是傻帽!就不能等到退休,攒够了钱再过这样的日子吗?非要在最能挣钱的时候退隐?

这又关乎到文章开始说到的选择了。“活着”还是“生活”,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努力拼搏几十年,等到退休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在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是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的。

说到底,还是首先要有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于感悟,所以说感悟永远比争取更加令人开阔,人生的宽度来自于感悟。

不可否认,元结能有这样“生活”,完全源自于最初的选择,那就是应试教育,如果不参加科举考试,就没有他后来的“生活”,他比很多人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活着”的过程中,多了一份感悟!

喜欢就关注威评书影史吧,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受!

请通过“点赞”给创作者鼓励↘↘↘
看完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