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勤劳工作却患“懒汉病”:一例马耳他布鲁菌感染病例分析

 医家小二 2023-10-30 发布于山东

作者:吴亮亮   黄伟  广东阳春市中医院

前言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每年该病高峰发生于春夏之间,与动物生产及剪毛季节有关[1]。布鲁菌可通过皮肤、呼吸道 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感染人体后可造成血行 出现菌血症或毒血症,临床上以长期发热、乏 力、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2]

本病例为34岁女性,在菜市场工作,有牛羊等牲畜密切接触史,临床症状反复发热和关节痛为主,现分享如下。

案例经过

1. 现病史

女,34岁,因“腰臀部疼痛1月余,发热9天”入院。

患者诉1月余前不慎滑倒后出现腰痛、双臀部疼痛,转侧起身活动受限,无双下肢疼痛,曾于私人诊所予针灸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9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寒,自诉最高体温达39.3℃,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等不适。

2.既往史:

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多年,具体不详。  

3.查体:T39.3℃,R20次/分,P114次/分,BP97/60mmHg,神清,精神一般,主动体位,查体合作。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4、辅助检查:

血脂七项/肝酶组合/葡萄糖测定(各种酶法)/肝代谢/肾代谢/风湿三项/血清电解质: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96.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5.6(U/L)↑,总蛋白(TP) 59.9(g/L)↓,葡萄糖(GLU) 6.64(mmol/L)↑,类风湿性因子(RF) 52.3(IU/m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43.8(mg/L)↑;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TRUST、凝血四项、丙型肝炎抗体测定、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无异常。

DR胸部正侧位片:心、肺、膈未见异常。

骨盆CT:双侧股骨头滑囊疝。L4/5椎间盘向后突出。

血培养阳性:培养出革马耳他布鲁菌。

对盐酸多西环素片、阿米卡星敏感。对头孢他啶耐药。西医予盐酸多西环素片、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中医予中药热奄包治疗、中药硬膏热帖敷治疗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以疏通经络。西医予止痛、护肝对症处理。

患者在菜市场工作,有接触牛肉、羊肉史,结合患者工作性质、病史及辅助检查,西医诊断:布鲁菌病

经过九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显著好转,恳请出院。尽管医生们建议继续住院治疗以巩固疗效,但患者坚决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医生郑重地提醒患者,若在出院后出现任何不适,请务必及时返回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的第三天,检测结果报阳。将血液标本同时转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48小时后,血平板上可见白色圆形的小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

转种血平板48小时后菌落

革兰染色镜检

该菌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阳性。革兰染色镜下观察:细菌淡红色,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形态,外观酷似沙滩上的细沙。

该菌的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及革兰染色镜检结果都与布鲁菌极为相似。因此,我们立即对这个菌落进行了尿素酶实验,结果为弱阳性反应。

尿素酶实验弱阳性

与此同时,我们迅速打开HISI系统,对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了查询,并与临床医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据此,我们了解到该患者在菜市场工作,有过接触牛肉和羊肉的经历。此外,该患者反复出现发热症状,同时还有关节损害的表现。这些均与布鲁菌感染高度吻合。

该细菌同时进行了安图质谱和美华MA120鉴定,结果均为:马耳他布鲁菌。

安图质谱仪鉴定结果

布鲁氏菌是一种具有高致病性的微生物,同时也是实验室人员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吸入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布鲁氏菌气溶胶、直接皮肤接触感染性标本或培养物,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意外针刺或感染物飞溅到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均在BSL-2实验室的二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配备了个人防护装置,以确保所有操作都在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下进行。此外,我们还对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了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其不会对社会造成污染,同时也保障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为防止细菌扩散,实验室还实施了一系列消毒措施,如紫外线照射和酒精喷雾消毒等。

案例分析

布鲁氏菌病分期以急性期为主,以发 热、乏力、肌肉痛、腰痛为主要表现。该患者腰臀部疼痛1月余,反复发热的临床表现,符合既往多项关于布鲁菌病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3]

布鲁氏菌病常并发肝功能异常,国外报道布鲁菌病患者肝功能异常 的发生率为 2.5% -43.6%[4-5],国内有报道显示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 64.71%[6]。研究结果显示, 存在布鲁菌血流感染后患者并发肝损伤最常见,发 生率 高 达 83. 58%。

该患者也同样并发了肝功能异常,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96.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5.6(U/L)↑。但患者既往有乙肝史,无法判断肝肝功能异常是乙肝病毒导致还是布鲁菌感染导致。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总体来说 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参考值变化不大,分析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升高亦不明显,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3.8(mg/L)↑明显升高,这与 Qie 等[6]的研究结果一 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69—2019布鲁氏菌病诊断》有相关临床表现并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证患者为布病俗称懒汉病:

1、患者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病理材料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者患者病程持续一年以上且仍有临床症状者滴度为1:5++及以上。

3、体结合试验(CFT)滴度为1:10++及以上。

4、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为1:400++及以上。

因此,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培养结果可判定为布病(俗称懒汉病)感染。

专家点评

梁婉菲   博士

专家点评

在布鲁菌的诊断过程中,检验科人员检验技术与丰富经验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务必要不断进行学问的汲取。

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布鲁氏菌感染所带来的临床流行病学证据的巨大价值,本案例的确诊离不开实验室与临床间的紧密沟通。

鉴于少见菌和罕见菌通过传统的方法学往往存在漏诊和误诊的缺陷,医院应投入先进的设备资源,例如细菌质谱仪、流式细胞仪以及基因测序等先进仪器。如此一来,检验科方能更有效地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进而更为精准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旦人类被布病侵袭,若能及早发现、确诊并采取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都有望痊愈。

在面对急性或亚急性期的布病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能够发挥显著疗效;然而,对于慢性布病的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Kursun E,Turunc T,Demiroglu Y,et al. Evaluation of four hundred and forty seven brucellosis cases [J]. Intern Med,2013,52( 7) : 745-750.

[2]任红,李兰娟. 传染病学[M].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3: 184-187.

[3]苏丽1,曹亚文 ,刘耀敏等  167 例血培养阳性成人布鲁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2022 年 12 月

[4]Demircan F,Mengeloglu Z,K ilinc F,et a1. Evalu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541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in Siirt,a city in south-eastern Anatolia[J]. J Clin Exp Invest,2013,4( 2) : 136-140.

[5]Colmenero JD,Reguera JM,Martos F,et a1.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Brucella melitensis infection: a study of 530 cases [J]. Medicine ( Baltimore) ,1996, 75( 4) : 195-211.

[6]Qie C,Cui J,Liu Y,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emic brucellosis [J]. J Int Med Res,2020,48( 7) : 1-7.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吴亮亮   黄伟  广东阳春市中医院,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本文观点仅做参考,如对某一观点有争议,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维护网络环境,请勿发表不当言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